APP下载

科学践行“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2017-03-22任苏民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35期
关键词: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思想

编者按:“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是叶圣陶创立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丰富科学内涵的现代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何适应新世纪国家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科学研究和践行这一教育思想?在叶圣陶的故乡苏州市,自2010年起开展了“‘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教学改革实验”,100多所学校自愿加入实验学校的行列。在苏州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在苏州市教科院和江苏省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先后的组织、指导下,各校结合实际,整体设计,大胆实践与创新。随着实验的持续推进,广大校长、教师对“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有了亲切的体悟和自己的理解。为此,本期特刊发《科学践行“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等一组4篇文章,从区域整体组织和学校校本实施的不同层面,力图较为全面地反映这项教改实验的过程与部分成果。我们希望这组文章的刊发能够引发省内外更多教育工作者的探讨与呼应。

“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创立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丰富科学内涵的现代教育思想,是整个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和核心,也是自“五四”以来中国教育教学改革思想经验的概括和结晶。

这一教育思想,以对人的本质的肯定,对儿童自主学习、发展、创造需要与潜能的肯定为前提和起点;以“不教”,也即让学生养成自主全面发展,能够离开教者、超越教者,终身自学、创新实践,“自己衷心乐意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昂首前进” [1] 的现代中国人为目的和价值;以“为了不教”之“教”,也即科学、生动、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终身自学的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为方法和路径;以教师自觉追求“教是为了不教”,成为自我教育者和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善教者”“教育家”为关键和保证,深刻反映了当代世界变革发展和人的变化发展对教育教学的根本要求,揭示了现代教育教学的本质、目的、规律以及学校和教师的职能,充满了心系儿童生命成长、人生幸福和国家、民族、人类未来的教育情怀,指明了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正确道路。这些基本精神和学理,是“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科学内涵的主体构架。

这一教育思想,基于本土教育改革特别是语文课程教材教学改革实践,科学地总结了一套体现“教是为了不教”基本理念、反映现代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模式。这些教育教学原则是:认定目标,致力于导;激发动力,发展主体;教材为例,举一反三;愤悱启发,相机诱导;指点学法,逐渐放手;实践历练,养成习惯;因材施教,灵活创造;正确评价,促进自学。它们涵盖了教育教学的系统要素和过程关键,以及主体与教学、发展与评价的关系,包含了一整套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策略。这八条教育教学原则在语文阅读教学等典型、完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和贯彻,就构成了以尝试自学、质疑讨论、练习应用、考查改进为主要环节的教育教学模式。这些教育教学原则和模式,是对“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教学经验智慧的理性概括,也是“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科学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年前,在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推进的背景下,在教育部重点课题“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文化底蕴和当代价值”研究深入的基础上,苏州市教育局和江苏省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以科学践行“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为目的,开启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改实验。先后两批共100多所中小学以及职业学校加入了实验学校的行列。

六年来,随着这项实验的逐步展开,我们不仅对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亲切的体悟,而且通过大家的创造性实践,赋予了这一教育思想蓬勃的现实生命力,让它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师生中间,引领和推动着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变革。“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正在多样化、校本化、个性化探索中萌生,真实的育人成效正在改革实践中显现。

六年后的今天,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 我们启动了第二轮“教是为了不教”的教改實验。

新一轮的教改实验,需要我们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适应当代学生、教师发展和学校变革的内在要求,深入研究实践发展“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努力提升“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的科学化水平,务求取得更加显著的实验成果和育人实效。

在谋划和组织“教是为了不教”的教改实验中,我们适应当今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依据叶圣陶关于“中国教育改革是综合系统、本质精神、大众参与的改革” [2] 的教育改革观,借鉴青浦实验(“青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3] 等本土原创性教改实验经验,初步探索形成了“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的方法论。

按照这一方法论,“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立足学科教学的改革,同时又将以往单一学科的教改实验,变为学校多门以至各门学科教改实验的整体设计和实施;将以往个别学科教师和教研组的教改行动,变为以校为本、在校长主持下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系统的协同改革。

按照这一方法论,“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旨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改进日常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又在改革教学模式中更注重实现校长、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的改变,自觉以“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引领和贯穿改革;在提高教学质量中,更追求学生自主学习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发展,为养成终身学习、创新实践的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

按照这一方法论,“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注重教师在教改实验中的主体作用,重视总结和推广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并且力求使教师由以往教改实验的执行主体,变为自觉参与从学习研究、设计实施到总结评估教改实验全过程的完整主体,在实验探索中发挥首创精神,不断创造新经验新成果新思想的创新主体;并且坚持学生为本,让学生不仅作为教改实验的受益者,而且首先作为教改实验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坚持大众路线,让家长以及社会各有关方面不仅作为教改实验的配合者,而且作为教改实验的共同参与者和评判者。

在实施和推进“教是为了不教”的教改实验中,我们努力做到像叶圣陶那样从教为学,抱着真心诚意、求真务实、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对本实验工作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制定实行了《苏州市“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工作条例》,切实加强整个实验操作和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

在实验初始阶段,我们力求扎实做好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科学设计实验方案。组织教师通过原著阅读和文献检索,认真学习研究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确立实验的思想理念;通过教学调查和学情分析,深入了解认识本校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与改革要求,形成实验的目标内容。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出符合科学规范要求、具有校本特色和可操作性的学校整体实验方案。并围绕这一方案,制订出更加具体实在的学科实验计划和教师实验教案,将“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的规范操作落到实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重视运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教育测试、数据统计等实证研究方法,并同理论分析、行动研究和常规教研结合起来;重视搜集、分析、积累和整理实验的过程性资料,按时做好每一学期实验的计划制定和评估小结。在此基础上,系统、深入地提炼和总结实验经验,真实、可靠地描述和证明实验效果,努力拿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说服力的“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成果。

在区域和学校层面,我们着力推进教改实验教研科研的制度化机制化建设。江苏省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和苏州市所属各市、区教研室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充分发挥对学校教改实验的指导服务和区域整合功能。坚持实行每学期“四个一”(一次工作例会、一组教学调查、一项专题研讨、一段小结评估)等实验教研制度常规,积极探索现场观摩研讨、课题交流协作、重点联系学校、学科教改导师等实验科研机制创新,进一步焕发实验学校和广大教师的创造活力,把“教是为了不教”的教改实验做深、做实、做精。

叶圣陶曾经指出:“恳切希望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把教育看作一门科学,群策群力,密切协作,能尽早说明和解决教育方面的许多重要问题。既是科学,当然要注重探索和试验,注重实践和成效;即兴的感想和个人的偏执在科学研究中并无用处,那是不言而喻的。” [4]

“教是為了不教”的教改实验,正是一项叶圣陶所希望的“把教育看作一门科学”的很有意义的开拓性工作。相信我们只要遵循叶老的教导,进一步群策群力,密切协作,认真学习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加强科学实施,一定能够不断提升“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的科学化水平,取得具有苏州特色和全国影响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并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 叶圣陶集(第十一卷)[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289.

[2] 任苏民. 叶圣陶教育改革思想研究[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14—17.

[3] 夏正江. 教改实验当有自身的实验逻辑——青浦实验的启示[J]. 教育研究,2010(8).

[4] 杜草甬、商金林. 叶圣陶教育文集[M]. 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360—361.

(任苏民,江苏省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2150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思想
霜的工作
燕子,住下吧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教是为了不教”对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浅论“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思想引领下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改革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理论下的幼儿园礼乐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