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

2017-03-22张莉

商情 2017年1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企业绩效内部控制

张莉

【摘要】高质量的内控体系是提升企业绩效的保障和途径。二者关系的探索,现有的研究已从诸多角度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内控和企业绩效两者相关联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评述,思考并提出了一个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力图为以后在该领域进一步研究做前期的准备。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绩效;文献综述

一、引言

近年来,财务造假等话题频出,使公司内控备受重视。如众所周知的安然公司的破产案,就是用财务制度的漏洞来利用关联交易虚构利润、隐藏债务。这些重大审计失败的原因,常包括被审单位的内控失效或高管人员逾越内控。就财政部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行为表明对企业内控的关注已到新高度。在学术界,就万方统计来看,对企业绩效和内控的研究势态呈直线上升。本文将对现有国内外关于内控和企业绩效的各种作用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评述。

二、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的直接关系

大量国内外学者表明,内控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如2007年Doyle研究得出财务报告质量与企业内控质量是正向关系。完善的内控能使企业运作更规范性和效率性,得出较高质量的财务报告。由此,企业管理层和投资者能做出更有效率的决策,利于提升企业绩效。2005年Ge等从企业披露内控缺陷信息的角度研究,发现披露重大内控缺陷的概率与企业的盈利能力负相关。而盛常艳在2012年的研究中发现披露内控缺陷信息的公司比没有披露的业绩好,且公司披露内控缺陷信息越充分业绩越好。前者是缺陷信息披露的概率多,说明企业的内控的问题很多,因此企业的绩效应是越不好。后者说明,企业若敢于披露内控缺陷信息则企业越不怕被曝光在公众的视野,说明企业的内控越好,绩效越高。国内外学者对内控与企业绩效的直接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并得出正向的促进关系。

三、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相关的中介传导

事物的联系纷繁复杂,对内控制和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学者们既探讨两者的直接聯系,也发现如社会、公司、环境等因素会与两者的关系研究形成三角的传导模式,即学者们开始思考揭示其作用的传导黑箱。

(一)以内部控制为中介变量的传导研究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大量阅读和整理,学者们将内控作为中介变量来研究另一个因素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替代效应。内控作为中介变量的研究结论总的可分成两类型,一是不完全的传导,一是完全中介效应。

不完全中介传导的研究如常启军等在2015年通过在研究高管团队的综合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考虑内部控制的影响,得出内控的部分中介效应。在企业中,高管团队对企业的运作起到巨大作用,而团队中人员在职业、学历、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对管理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可预见高学历经验足职位高的高管团队一定是更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内控制度来提升企业绩效。田利军在2016年的研究中得出内控在业务招待费对企业绩效的U型影响结构中也起部分中介的作用。业务招待费过少将不利于代理人做事的效率,但业务招待费过多也将引发使用的非效率。

在完全传导结论研究领域,如林润辉等在2015年为探究同样是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情况下,为何不同的企业,绩效不同,得出内控在其中发挥完全中介的作用。大股东会利用决策优势及信息不对称来侵占公司利益,此时为掩饰其自身行为,大股东将加剧拖延企业内控的构建,阻碍企业绩效的提升。内控在此处的完全中介效应可说明一个企业若是有较好的内部管理,可极大地“抵销”治理层决策的偏差。

(二)以其他因素为中介变量的传导研究

对内控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中介研究还有分别从企业绩效和其他因素的角度来探讨的。如常启军等在2015年研究得出企业绩效是内控质量与高管薪酬的不完全中介变量。除去以内部控制和企业绩效分别作为中介变量来研究之外,常启军等在2015年研究得出代理成本在内部信息披露和企业绩效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2012年田利军在民航运输业研究中得出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中也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短期看是一项支出,但如企业长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有益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更有利于获得投资者信赖和好的融资渠道,从而完善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拥有更好的内控制度,因此长期看将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四、综述结论及展望

可看出,研究者们已从单纯的表象研究深入到对传导黑箱的探索,如行业、公司治理、权变理论等角度,这一研究出发点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内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提出更加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业绩提升途径。

尽管对本文提及的研究领域已有诸多学者研究,但从现有的研究考量和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可从如下考虑:目前大量研究都探讨政治关系、大股东利益输送或管理水平等因素,而对盈余管理在内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中还较少。近几年,盈余管理在国内外逐渐成为被人们广泛谈论的概念,足见人们对其重视程度。因此,具体可从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的视角来探究盈余管理、内控及企业绩效的深层关系。

参考文献:

[1]朱传宝,孔涵.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深两市70家非周期上市公司的数据[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4,(1):126131

[2]盛常艳.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与公司业绩的关系: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6):8895

[3]常启军,王璐,金虹敏.内部控制质量、高管异质性与企业绩效[J].财会月刊.2015,(12):3438

[4]田利军.业务招待费、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八项规定”背景下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8896

[5]林润辉,谢宗晓,刘孟佳,宋泾溧.大股东资金占用与企业绩效:内部控制的“消化”作用[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8):96107

[6]常启军,陆梦珍.企业绩效对内部控制与高管薪酬关系的中介效应研究——基于沪市2010—2012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财会通讯.2015,(36):6165

[7]常启军,苏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代理成本与企业绩效:基于创业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5,(12):4449

[8]田利军.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来自民航运输业的证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2):4855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企业绩效内部控制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中央房企国家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分析
创新视角下企业吸收能力、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