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2017-03-21高培云
高培云
摘 要:数学是现代科技的基础和人类文化的重中之重,它能够为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研究提供一般性方法以及思想,成为了很多学科的工具,也能够为社会实践提供思想方法指导。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切实创新“教”与“学”,依旧显得紧迫。如何改变现状,“自主探究式”这一教学模式值得认真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创新;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1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7.075
创新精神被看成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江泽民着重指出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和民族之灵魂。朱棣文是美籍华人,也是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他认为中国学生在学习方面较为刻苦,而且取得了較好的书面成绩,然而动手能力不够强,不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我认为繁重的学习负担,在教育中存在着频繁的考试、需要死记硬背大量资料、作业重复机械,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对数学现象的强烈好奇心抹杀了,题海淹没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只能被动地参加数学学习活动。从眼下来看,在新课标的强力指导下,开展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活动,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坚持重点发展学习能力的教育质量观,教育价值观的目标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人格。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把他们看成是可发展的、发展中的人,认可他们的创造性潜能;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数学教学中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活力。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高度注重创新教学方法。
一、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从素质教育来看,基础教育倡导学科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前提,展示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的理念,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升实践能力等。教师不仅是教材内容的更新者,还是学生的引路人,要掌握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新理念,充分地把握新课程的教育原则以及新教材的教育宗旨,抓住编者意图,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要切实落实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为学生打造出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以最好的状态学习数学。
二、教师要营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
创新是拓展思维的表现,也有助于我们发现新问题和新知识,更好地找到新方法。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是创新主体。要为学生打造出和谐、轻松以及自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形成强烈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所以,数学教师要能够为学生创设出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拓展思维、发挥想象、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形成创新意识。教师要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创设形成创新学习意识和能力的课堂气氛。第一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传统类型的小学数学教学来看,开展“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角色分配对应的是课堂的主角和配角。从新课改所要求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来看,要破除此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对学生报以宽容平等的态度,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如此一来,学生才会尽可能地将创新能力以及聪明才智发挥出来。第二是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从以往的教育教学来看,这种以教师为权威的方式对发展学生的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形成了严重的阻碍。所以对新课改中的小学数学课堂来讲,要求教师坚持自身的指导者地位,引领学生积极地学好数学,激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身的见解,彼此交流思想,从而激活创新思维,切实发展创新能力。
三、鼓励学生探索多种解题思路
从小学数学教学来看,为了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出来是前提和基础,鼓励学生从各种角度实践和观察,找到诸多解题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意识。数学知识来自和运用于生活,教学目标之一是培育学生破解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育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解决某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某种解题思路,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从而解决相似问题,切实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学以致用”。因此,数学教师要鼓励以及倡导学生找到各自想法以及见解,切实设计出诸多解题思路。除此之外,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找到多种见解,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部分悬念和问题,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引领他们逐步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提升创新能力。
四、通过教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不断创新
各位学生的接受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学习相同内容中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数学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性格以及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设置学习要求。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及时回馈学生所提出的相关问题,假如连续几名学生都没有答出这些问题,说明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或是学生的学习程度相同,则需要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假如问题存在一定难度,要求教师能够分解问题,或换个角度去提问,降低问题难度;假如问题不存在难度,则要求不同类型的学生来回答这些问题,而且要注重回答顺序。如此一来,不同差异的学生能够从同一个问题的答问中获得受益。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对他们的创新思维进行积极评价。而且要及时关注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活动,借助有效方法来破解相关问题,发表自身见解。教师要及时肯定这些学生的点滴进步,耐心地指出他们的错误,引导学生他们改正错误,提升这些学生的学习信心,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要坚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打造出适宜学生积极学习的优良氛围,激励学生勇敢质疑,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肯定能够培育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