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特殊性研究

2017-03-21彭泽明

关键词:文化站贫困地区图书馆

彭泽明

(重庆社会科学院 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重庆 400020)

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特殊性研究

彭泽明

(重庆社会科学院 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重庆 400020)

以西部贫困地区为切入点,以重庆为主要案例,分析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对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特殊性进行探讨,提出推动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策略,以期破解特殊性的现实紧迫问题。

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发展;特殊性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提出,要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明显改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中办发[2015]2号文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14个连片特困地区具体是: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已经明确实施。我国的贫困地区主要包括14个连片特困地区*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云南、四川、甘肃、青海)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阿克苏地区)3个地区。,共计83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简称“国贫县”)。西部贫困地区是我国整个贫困地区的主要构成部分,除了具有所有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艰巨性、繁重性的共同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开展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性、现实性和紧迫性。

一、开展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一)开展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是服务脱贫攻坚大局的重大举措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推动文化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普遍建立村级文化中心。推动贫困地区县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达到国家标准。支持贫困地区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鼓励文化单位、文艺工作者和其他社会力量为贫困地区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靠产业扶贫、生态扶贫,还要靠文化扶贫[1]。文化扶贫*文化扶贫是指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文化扶贫不仅要“送文化”,还要“种文化”;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不同于传统扶贫*传统的扶贫主要是从经济物质上进行辅助,而贫困地区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需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文化扶贫是扶贫方式的升华,文化扶贫的关键是加快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使文化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贫困户摆脱贫困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二)开展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强调:“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以广播电视服务网络、数字文化服务、乡土人才培养、流动文化服务、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文化帮扶等为重点,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扶贫项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中办发[2015]2号文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文化部等国家七部委印发的《“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明显改善,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公共文化在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文化部等国家七部委. 文公共发[2015]24号文件《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均等化既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首要任务,也是不同于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时代特色。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的问题依然突出[2]。实现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地区均等,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当务之急。

(三)开展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包括了文化小康,没有文化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文化小康的重要内容是公共文化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西部贫困地区,因为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点低、基础差、投入不足,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不高,尤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设施设备、管理运行、人才队伍、服务效能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在继续扩大[3]。与此同时,我国贫困地区涉及乡镇(街道)1.29万个,行政村14.2万个,总人口3.2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3.8%;总面积479.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9.9%,涉及22个省级行政区、167个地级行政区⑤。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强调:“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每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截至2015年底,根据国家有关建设标准,贫困地区县图书馆和文化馆不达标的分别有278个和284个,分别占到全国贫困地区县文化设施总数的33.2%和32.9%;2 219个综合文化站未达到300平方米,占到全国贫困地区乡镇综合文化站总数的16.8%。此外,还有186个县级图书馆和226个县级文化馆建于1990年之前,难以满足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有的甚至不具备安全保障条件,成为严重制约当前贫困地区文化发展的瓶颈[4]。同时,2013年还有4万多个行政村没有文化活动室,约占总数的28.1%*文化部公共文化司. 公共函〔2015〕39号文件《“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大力推进文化小康建设,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优质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特殊性剖析

(一)西部贫困地区覆盖面广

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全国统筹、区划完整”的原则,在全国共划分出839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在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中,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国家级贫困县568个,占全国国贫县总数的67.7%。同时,据相关资料统计,新阶段全国省级贫困县共有421个,其中144个分布在西部9省(自治区、直辖市)*西部9省,根据2008年11月四川省扶贫办编印的《新阶段全国省定贫困县名单(2008年)》资料,是指广西、重庆、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占全国省级贫困县的34.2%。西部地区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总数为712个,占西部12省1 081个县级城市的65.9%。

重庆贫困县接近整个行政区划的“半壁江山”。重庆市贫困地区地处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二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全市有国贫县14个、省级贫困县4个,共计18个,占全市38个县(区)的47.4%,几乎覆盖行政区划的一半。

(二)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本部分数据来源,除另有标注来源外,全部来源于文化部编印的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6)。同时,作者根据该统计年鉴,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归类统计分析。

1.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落后

第一,以公共图书馆馆均建筑面积为例,截至2014年,西部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平均面积仅为1 700平方米,而东部地区为2 500平方米,中部地区为2 000平方米,尤其是西藏自治区仅200平方米,青海只有500平方米,陕西也只有1 300平方米,甘肃1 400平方米*该数据来源于国家图书馆研究院编印的《2015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基础数据概览》。。

第二,以重庆市为例,重庆市参加2015年全国第四次县以上文化馆评估定级,没有达到国家地市级等级一级馆标准的文化馆共9个,其中5个在国贫县*该数据来源于2016年8月文化部公布的《第四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上等级文化馆名单》。;重庆市参加2013年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全市14个国贫县有2个未参评,4个国贫县的图书馆为三级馆,3个国贫县的图书馆为二级馆*该数据来源于2013年10月文化部《关于公布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图书馆名单的通知》。。比照《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提出的:“乡镇(街道)设置综合文化站,按照国家颁布的建设标准等进行规划建设”的要求,重庆市共有乡镇827个,其中324个未达标,占总数的39%;共有街道174个,其中97个未达标,占总数的44.3%。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县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矛盾十分凸出。

2.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匮乏

第一,以图书为例,2015年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为0.54册,比全国平均0.61册少0.07册,比东部地区1.12册少0.58册,比中部地区0.43册略高0.11册;而贵州最少,只有0.35册,陕西0.4册,四川和云南各0.41册。2015年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人均新增藏书量为0.02册,比全国平均人均0.03册少0.01册,比东部地区人均0.06册少0.04册,与中部地区持平。其中,新疆不增反减,比上一年减少了0.01册;贵州和陕西零增长;云南仅新增0.01册。

第二,以提供文化服务次数为例,2015年西部地区文化馆(站)每馆年均提供文化服务次数为28.32次,比全国平均37.57次少9.25次,比东部地区72.17次少43.85次,比中部地区28.68次少0.36次。其中,西藏只有10.63次,甘肃18.37次,贵州18.6次。

第三,以重庆为例,2015年全市14个国贫县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为0.24册,比全市平均水平0.43册少0.19册;全市14个国贫县公共图书馆人均新增藏书量为0.005册,比全市0.01册少0.005册。全市14个国贫县(区)文化馆(站)每馆年均提供文化活动次数为15.5次,比全市平均水平43.84次少28.34次*该数据来源于2015年5月文化部财务司编印的《2015年中国文化统计提要》。。这充分说明西部贫困地区人民群众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与全国、本地区相比,既不标准也不均等。

3.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低下

第一,以公共图书馆服务为例,2015年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年均每馆9.19万人次、平均每馆每天251.78人次,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18.76万人次、514.01人次少9.57万人次、262.23人次;分别比东部地区40.1万人次、1 098.74人次少30.91万人次、846.96人次;分别比中部地区11.63万人次、318.75人次少2.44万人次、66.97人次;而最少的西藏年均每馆只有2 500人次,每天仅6.8人次;青海年均每馆只有2.29万人次,每天仅有62.74人次。2015年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图书外借册次年均每馆6.65万册次、平均每馆每天外借182.2册次,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16.21万册次、444.1册次少9.56万册次、261.9册次;分别比东部地区39.74万册次、1 088.69册次少33.09万册次、906.49册次;分别比中部地区9.52万册次、260.91册次少2.87万册次、78.71册次;而最少的西藏年均每馆外借886.08册次,平均每馆每天外借2.43册次;青海年均每馆外借3.5万册次,平均每馆每天外借95.89册次。

第二,以文化馆(站)服务为例,2015年西部地区文化馆(站)文化服务惠及人次平均每馆(站)0.98万人次、平均每天每馆27.1人次;分别比东部地区2.36万人次、64.79人次少1.38万人次、37.69人次;比中部地区0.82万人次、22.47人次略高0.16万人次、4.63人次。而最少的西藏每天每馆服务不到1人,甘肃每天每馆服务不到20人。

第三,以重庆为例,2015年重庆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年均每馆28.72万人次、平均每馆每天786.85人次,而全市14个国贫县(区)总流通人次年均每馆8.62万人次、平均每馆每天236.16人次;2015年重庆公共图书馆图书外借册次年均每馆22.07万册次、平均每馆每天外借604.66册次,而全市14个国贫县(区)图书年均每馆外借4.19万册次、平均每馆每天外借114.89册次;2015年文化馆(站)文化服务惠及人次年均每馆(站)1.71万人次、平均每天每馆(站)46.72人次,而全市14个国贫县(区)文化馆(站)年均每馆(站)服务0.86万人次、平均每天每馆(站)服务仅23.56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低下不言而喻。

(三)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特殊困难的原因

1.农村“空心化”*农村“空心化”是指农村中的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同时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村庄建设规划的不合理,导致村庄外延的异常膨胀和村庄内部的急剧荒芜,形成了村庄空间形态上空心分布的状况。加剧了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复杂性西部地区为了改变贫困现状,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涌入城市居住,农民“离土离乡”。西部地区农村有一定文化的农民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急剧下降,很多地方“人去楼空”,西部地区农村出现“空心化”。但同时,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又大量留在农村,加上西部地区很多地方地理条件复杂、交通宜居环境脆弱、人口居住分散,直接导致了西部地区公共文化传统的服务阵地、内容、方式、对象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精准”施策。另一方面,行政区划撤并导致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不便捷。2000年重庆市有乡镇1 499个,到2014年全市仅有乡镇827个,快速撤并627个。同时,导致“十一五”建好的14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也闲置荒废*2005年国家发改委、文化部编制《“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时,重庆市当时有乡镇969个,纳入国家规划建设750个,重庆市自行建设219个,969个乡镇全部建有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由于撤乡并镇,导致已经建成的14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完全闲置荒废。。2000年重庆市共有行政村20 569个,到2014年仅有8 318个,加速撤并行政村12 251个,单个行政村的管辖范围扩大了。由于“农家书屋”、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又建在行政村办公地,造成偏远地区的人民群众利用不便,给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增加了难点和“痛点”。

2.财政投入长期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

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2013年人均文化事业费为21.8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5]。2014年人均文化事业费42.2元,与全国平均42.65元基本持平,主要原因是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当年人均投入分别达到160.06元、109.33元、70.55元、64.82元,从而引发“短期集聚”效应。2015年贫困地区文化事业费为60.81亿元,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8.9%,总体来看投入较少。2013年重庆市14个国贫县(区)文化体育与传媒投入人均70.9元,比全市人均79.4元相差8.5元;丰都县、巫溪县、开县人均分别为29.6元、36.4元、37.4元,分别比全市人均水平相差48.8元、43元、33.5元。按照《重庆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的任务进行初步测算,全市14个国贫县(区)共需新建、改扩建、购买公共文化设施(含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文化站、文化室、博物馆、非遗馆、农村文化中心户等)共计107.3万平方米,总投资13.63亿元,每年投入将达2.73亿元。

3.基层公共文化资源作用发挥不好,与人民群众供需脱节

农家书屋由省级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统一配送,不能有效针对农村群众的不同阅读需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项目以旧影片为主,放映时间不符合老百姓要求;电视“村村通”实现了地面接收60多个频道,但无法接收本市、本县频道;公共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缺乏,传输渠道单一,人民群众使用不方便。2014年3月,重庆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表明:80%的农村居民、70.14%的社区居民最喜欢看电视;68.89%的农村居民、91.94%的社区居民最喜欢看演出;66.67%的农村居民、94.42%的社区居民最喜欢自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80.56%的农村居民、63.33%的社区居民认为最应服务的群体是老年人和妇女。

4.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不专业、“不务正业”现象突出

第一,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2014年西部地区1 192家公共图书馆平均每馆从业人员只有13人,比全国平均水平18人少5人[6]。重庆市2015年43个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874人,从业人员平均每馆20人,按照《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每10 000—25 000人常住人口,配备1名工作人员”的规定,按照重庆市常住人口2 991.4万人测算,重庆公共图书馆至少应配备工作人员1 197人、最多可配备2 991人,差距不言自明。全国国贫县共有乡镇(街道)1.29万个,其中4 900多个乡镇(街道)的综合文化站没有在编人员,4 300多个乡镇(街道)的综合文化站没有专职人员;14.2万个行政村,绝大部分没有稳定的专兼职人员,严重影响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转。据统计,2015年全国贫困地区13 194个文化站中,有3 704个没有专职人员,占28.1%;有4 056个没有在编人员,占30.7%;有8 524个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占64.6%[4]。

第二,“在编不在岗、专干不专用”现象普遍存在。西部贫困地区基层文化站部分文化干部业务不通且不务正业。重庆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编制普遍达到每站3人以上,但据我们调查,80%的人员不务正业,工作人员被抽调、借用、挪用、占用已成为常态;但凡遇到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时,文化站就成为其他部门人员分流安置的场所。西部贫困地区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问题的严重性表现得非常突出。

三、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策略

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必须采取超常规的举措,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落实标准,推动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如期完成

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和西部各省制定的实施标准。这是推动我国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主要举措,是衡量到2020年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贫困摘帽”的“标尺”,要按照标准推动,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以贫困县为单元,更加强调时间节点,力争在2019年前贫困县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绝大多数指标达到国家指导标准和各省实施标准的规定,将2020年作为查漏补缺的一年,确保在2020年全面达标。

完成了国家指导标准和各省实施标准规定的任务,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就能明显改善,文化脱贫攻坚任务就能如期完成,文化小康的目标就能圆满实现。

(二)精准实施,推动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以贫困县为单位,强化县级政府的主体能动作用,以文化馆、图书馆设施达标建设、文化站设施完备、村(社区)文化室完善为主要内容,查漏补缺、缺啥补啥,采取多种建设方式加快建设。以农村和社区为重点,注重文化广场建设、城市新区、城乡结合部、城市居住小区、撤并乡镇和村、农村文化中心户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弥补“短板”。

明确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面积、基本空间、免费开发项目及数量、免费开放时间等,发挥已建成设施的作用,提高有效使用率。以贫困县为单元,建设综合性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大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进村入社。在普惠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及特殊困难群众的特惠公共文化服务。

以贫困县为单位,对照各省实施标准进行总体经费和分年度经费测算,所有经费做到均有明确的政策、资金支持,确保财政投入纳入预算、保障到位。

(三)创新驱动,激活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发展活力

继续推动内蒙古“乌兰牧骑式”公共文化服务、“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广西“百村百戏”“广西桂林千村万民农村基层大培训”,重庆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重庆市公共文化物联网建设,四川成都“市民文化艺术学校”、成都“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纳入财政预算”,贵州遵义“四在农家”农村文化建设,云南“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西藏林芝“新农村新文化示范村”,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甘肃 “乡村舞台建设”,青海“欢乐乡村巡回演出”,宁夏银川“踏歌起舞文化工程”,新疆“最低文化生活保障线”等创新案例,以创新引领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发展。

对确实无人营运的文化站(室)可交由专业单位或文化能人承包经营,推动专业化、品牌化、社会化发展。探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教育、体育、工会、妇联、团委、科协、残联、宣传、组织、文明办、文联、卫计、民政等部门的设施场地、图书、文化艺术资源等的融合发展,实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加强对在编、在岗基层文化干部的日常考核,村(社区)文化室由政府聘请1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建设一大批文化志愿者队伍和农村文化能人队伍,确保农村文化建设有人抓、有人管。

(四)评估推动,提高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建立对西部贫困地区全面落实国家指导标准和实施标准的动态监测机制,每年发布《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发展调查监测报告》;以效能为导向,建立对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考核机制,实行每年考核,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建立西部贫困地区“三馆一站”绩效评价工作机制,全面引入第三方群众满意度测评,其考核结果与奖励经费挂钩;推动建立各级人大、政协对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调研机制,建立专家、学者或第三方对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评估机制;推动建立对西部贫困地区贯彻落实国家指导标准和各省实施标准督促检查和终验机制,重点验收设施达标建设、免费开放、重大工程建设、保障条件等方面,总结经验,发现不足,进一步寻找破解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特殊性的思路和方法。

四、结语

基于“十三五”时期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特殊性,国家要把公共文化建设的视线转向西部贫困地区,实行工作重心、服务资源的转移,攻坚克难、决战决胜,共同完成西部贫困地区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艰巨任务,推进西部贫困地区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1] 龚亮.全面建成小康,文明不能缺位[EB/OL].(2016-03-22)[2016-11-10].http://www.qstheory.cn/culture/2016-03/22/c_1118391476.htm.

[2] 王路云,王崇举,邓琳.中国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空间格局研究[J].西部论坛,2016(5):51-60.

[3] 高宁宁,周新辉.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述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1):106-111.

[4] 文化部.2016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44.

[5] 文化部.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4)[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18.

[6] 文化部.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5)[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65.

(责任编辑 冯 军)

Research on the Particularity for Poverty-Stricken Areas in Western China to Contribute and Cevelop Public Culture

PENG Zeming

(Public Cultural Research Center, Chongqi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Chongqing 400020, China)

With the research view of western poverty-stricken area and the main case of Chongqing,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the public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western poverty-stricken area, and its particularity.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poverty-stricken areas in western China aim at solving the urgent realistic problem of particularity.

poverty-stricken area; public cultural development; particularity; western China

2017-01-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公共文化政策体系研究”(16BH142)

彭泽明(1966—),男,重庆忠县人,重庆社会科学院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政策与管理。

彭泽明.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特殊性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8):123-128.

format:PENG Zeming.Research on the Particularity for poverty-stricken areas in western China to contribute and develop public culture[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8):123-128.

10.3969/j.issn.1674-8425(s).2017.08.017

G127

A

1674-8425(2017)08-0123-06

猜你喜欢

文化站贫困地区图书馆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新时代基层文化站所如何开展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图书馆
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
新时期乡镇文化站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
去图书馆
浅谈综合文化站干部队伍素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