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品课教学中榜样案例的选择问题探索

2017-03-21张湖北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双向互动政治课教学自我教育

张湖北

摘 要 选树榜样是政治课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手段。理想的榜样教育效果必须从科学地选择榜样开始。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是关键。首先,要坚持双向互动,在价值冲突中选择榜样;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再次,要塑造适宜的外部环境。这样才能在政治课教学中建立科学的榜样选择机制。

关键词 政治课教学 榜样 价值冲突 双向互动 自我教育

思想品德课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承担着道德教育的重任,选择榜样引导学生塑造良好品德是政治课堂案例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手段。恰如其分地选择榜样能够充分发挥榜样的内驱力和外张力,形成强大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选树不当,轻则起不到预期的作用,重则产生反效果,败坏社会风气。如何恰当选择榜样案例,充分发挥榜样的效用,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科学地选择榜样

好的榜样教育效果必须从科学地选择榜样开始。政治课教学中榜样的选取必须符合先进性、针对性和真实性等特征。先进性要求我们选择的榜样要能够起到时代标杆和旗帜的作用,具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针对性则要求榜样的选取要与学生价值观高度契合,为他们所接受、效仿;真实性是指我们选择榜样的行为和品质必须是符合客观实际、未经粉饰或人为拔高、不回避榜样的缺点。这样的榜样才具有公信力和说服力。

1.发现伟大人物的“平凡小事”

伟人作为道德价值的载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代表着道德价值的取向,是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的首选。但对未成年学生而言,其局限性同样明显,正因为其崇高,反而显得过于高远;正因其毫不利己,所以令人难以望其项背。因此,教师就要另辟蹊径,寻找这些伟人身上的“平凡”小事,才能让学生对伟人事迹产生共鸣和认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述“人生难免挫折”时,笔者没有采用教材使用的林肯战胜挫折的案例,而是选择了朱德同志没有成为一代伟人之前的平凡小事。

【案例】朱德小时候聪明好学,19岁考中秀才。就在他意气风发准备去考举人、金榜题名的时候,政府突然宣布取消科举考试。那时的朱德就像是从高空坠落,一下子陷入困境。一番痛苦的挣扎之后,他不顾乡亲的嘲讽,报名成为当地一所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凭借着过人的才智,他用了半年从小学毕业,一年中学毕业。然后报考一所体育学堂,毕业后成为一所小学的体育老师。两年后因为违反教育局的规定被开除。之后朱德毅然投笔从戎,走上抗战救国的道路。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革命事迹学生们耳熟能详,可是对于他参加革命前的遭遇却鲜有人知。这个案例呈现之后,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尤其是学生们对于朱德同志敢于在19岁的时候去当一年级小学生感到不可思议,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时笔者顺势提出问题:朱德同志遭遇了哪些挫折?面对挫折,朱德同志采取了什么态度?我们应该如何向他学习?因为前面的故事已经深深把他们吸引了,所以后面的教学就水到渠成。

事实证明,在榜样教学中,我们只有从伟人或者名人的案例中发现新的生长点和价值所在,才有可能让这些榜样重新焕发活力。

2.找寻平凡人物的“闪光点”

托尔斯泰说:“最深刻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身上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载入史册的荣耀,也没有鲜花和掌声的热烈,甚至他们身上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在他们身上或许就存在着最质朴、最真实、可歌可泣、可以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而且在他们身上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容易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崇高情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模仿。

【案例】在教学“合作共享”时,笔者使用了一则小人物的新闻:

在河北省井陉县冶里村,两个50多岁的残疾好朋友贾海霞(因为外出打工残了眼睛)、贾文其(3岁就因触电失去了双臂)相互扶持,在15年的时间里植树上万棵,硬是把昔日荒凉的河滩变成了一片密密丛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旗下的GBS工作室以此为题材制作的一则短片,在Facebook、Youtube等平台累计播放破百万,感动了世界。

没有双臂的贾文其会熟练地帮助双目失明的贾海霞爬上一棵大树,什么也看不见的贾海霞站在树上砍树枝……他们两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是沧海一粟,可是他们身上体现的品质却感人至深。他们最形象、最深刻的诠释了合作共享的内涵以及生命的价值。这样的案例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3.找到身边人物的“另类”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在他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学生的认知阶段和水平发展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状况关系密切。在榜样学习中学生们更易于接受那些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能与他们同生活、共悲喜、结伴前行的榜样。选身边人、讲身边事、学习身边人的优秀品质,在现代社会榜样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所以在榜样选择上,我们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人物,尤其是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同以往的“另类”道德品质和行为。

【案例】在讲“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一框时,笔者讲述了“一个人的升旗仪式”的故事:

升旗仪式就要举行了,班里的子龙同学站在升旗的操场外面不进去。笔者很生气,责问他。他解释说他是学校仪仗队的替补队员,他的任务就是站在这儿等。可是学校十几年也没有过什么“替补仪仗队员”呀?让他进去,他低頭不说话。国歌响起时子龙还站在原地。虽然他的身影有些矮小,但他很努力地挺立着。他的双眼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神情是那样的专注。篮球场上只有他一个人,显得那样的空旷。四周没有老师,没有同学,只有孤独地唱国歌的他。

讲到这儿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很惊讶,因为子龙同学在班里的成绩始终处于末流,平时沉默寡言,甚至有些胆怯。可是没想到他竟然有这样令人惊讶的一面。全体同学自发地为子龙同学鼓掌,为他积极承担责任的精神鼓掌。

和教材中引用的伟人案例相比,子龙同学可谓微不足道;和网络上那些高大上的模范人物相比,这个事例很微小,可是它却很真实,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就发生在一个不起眼的学生身上。这种“真”才能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才能让课堂上真情洋溢,让教学变得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1.坚持双向互动,在价值冲突中选择榜样

榜样作用的发挥必须以符合学习者心理需要为条件,个体对榜样的选择不仅局限于心理需要,而且更需要学习者与榜样之间形成价值上的契合。学习者所选择的榜样一定是在情感需求、价值观念、兴趣爱好方面与自己一致或者相似的。这就决定了榜样教育不能采取强制灌输策略。因此,在实施榜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还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倾听他们的声音,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不搞一言堂,在价值澄清过程中实现教育目的。

【案例】在讲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众说纷纭话公平”时,笔者有意识地制造了一次“冲突”:

一位家长为了观察孩子们之间的友爱程度,把大小不同的梨放在桌上,任由他们挑选,在挑选的结果出来以后,家长表扬了那位选的最小梨的那位孩子,而对那位挑选了大个梨的孩子进行了批评。

师:如果你是挑选了大个梨的孩子,家长批评你以后,你会怎么做?

生:改正错误,以后挑选小个的。

这个学生的观点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支持,也是我们历来宣扬的观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反思,就会发现我们弘扬的行为有可能让我们的孩子为了获得家长的表扬而掩盖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其后果是让孩子养成撒谎或虚伪的毛病。基于此设置了另一个情境:

在另一个家庭,同样的行为却发生了不同结果。这位家长鼓励挑选小的梨的孩子,赞扬他的友爱精神,并且表扬挑选大梨的孩子,称赞他们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请同学们对比这两个家庭的做法,你支持哪一个家庭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的惯性思维被打破了,习以为常的价值观念受到挑战,这让他们在短暂的迷茫之后,热情被调动起来,就此展开了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几乎所有同学都支持第二个家庭的做法,尤其是反对第一个家长批评挑选大个苹果的做法。

到此,笔者顺势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梨子的大小并不是问题的核心,问题的关键在于分配梨子的规则要公平,也就是付出和收获要协调。

事实证明,在榜样教学中给予学生表达观点和情感的机会,让学生敞开心扉,暴露真实的价值观念,产生观点冲突,进行通过师生平等的对话和沟通,可以实现双方的协调和认同,就能够让榜样的精神内涵和道德品质得到学生的认可并内化。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初中生身心发育渐趋成熟,个性日臻突出,对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判断力和选择趋向,他们对于外界“强加”给他们的榜样,很难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模仿。因此,在注重外部环境营造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需求,使其对照着榜样,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将榜样的道德品质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质,外化为道德行为。

3.塑造适宜的外部环境

马克思说:“环境能够创造人”。环境尤其是集体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所以进行榜样教学要注重外部环境的营造。

首先,营造温馨向上的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软环境,具体体现在班级文化布置和班级文化的营造上。可以采用张贴名人名言、制作班级荣誉墙等方法。

其次,形成强大的舆论支持。道德的力量往往通过语言的倾向性体现出来。作为教师要注意倾听班级舆情,及时发现舆论环境中的不良倾向,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再次,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如果没有完善的道德强化机制,学生表现出的美好品德得不到应有的奖励,失德行为得不到惩戒,学生便会失去对这种美好品德的向往和模仿的欲望。所以要建立健全课堂道德行为保障机制。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了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要发挥榜样的力量就必須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支持。为了让这种保障更持久,更规范,可以以班规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榜样对学生具有引导、示范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作用,为学生选择适宜的榜样,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只有在思品课教学中建立科学的榜样选择机制和策略,榜样教育才能真正起到我们期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华洲,张明华.榜样力量的构成及其转化条件和路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6).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双向互动政治课教学自我教育
建设散发生活芬芳的“创智”政治课堂
高中体育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导入研究
现代职教视野下整合家庭资源育人的策略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目标设定研究
浅谈小学思品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浅谈英语中考备考策略
当代家族与村民委员会的双向互动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中职学生良好习惯的自我教育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