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教育发展困境的消解及其路径

2017-03-21梁剑陈恩伦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中教育供给侧改革

梁剑+陈恩伦

摘 要 供需矛盾是当前我国高中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矛盾。解决当前高中教育资源配置主要矛盾的关键在于进行供给侧改革,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主动放权,社会力量积极介入以及借鉴互联网与大数据思维来完善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提高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效率,以达到精准化和集约化。为此,本文提出推进高中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路径: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发挥其机制决定性作用以促进供给效率;合理规范政府有形之手,以保障教育供给公平;激活社会办学机制,增强教育供给活力。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高中教育 供求

一、供需矛盾:高中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经济学中所有产品都由需求和供给所构成。教育作为一种服务性产品也不例外[1]。教育是作为一种国家公共福利而由国家自上而下供给。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结构开始分化,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也日趋多元,公民教育需求也走向了多样化,教育供需矛盾也随之产生,逐渐演化成一种“公共性”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矛盾论认为,矛盾即问题,不同矛盾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而在解决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國教育改革的历程,其实也就是不断发现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新旧教育体制的矛盾到教育市场化改革与政府管办评不分之间的矛盾,从不同类型、层次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到城乡、地域、阶层教育之间的矛盾,从单一办学体制到多元办学体制的矛盾等等,在这所有矛盾中,归根结底还是教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作为我国教育实践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体制改革还是机制创新都是围绕“它”来进行的。

二、供给缺乏:高中教育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

1.高中教育需求侧旺盛

当今社会,教育作为一种改变身份和命运的途径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受高考学历主义的影响,人们对高中教育需求越来越旺盛。高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人一生发展中最关键的时期,它将影响人的一生。从近十年高中教育发展的实践来看,高中教育呈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尽管自2011年以来,随着适龄人口的下降,高中教育招生和在校人数出现一定下滑,但整个高中教育入学率一直不断上升,这足以说明高中教育需求的旺盛,具体如表1所示。

从人力资源层面来看,尽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力资源潜力巨大,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结构不均衡,导致我国中高层次人才十分缺乏,低层次人才饱和与浪费,造成了人力资源供需矛盾与错位。基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现状,需要大量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而这一类人才主要通过高中教育而产出。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高中教育需求潜力仍然十分巨大。

2.高中教育供给侧乏力

相比需求,供给乏力一直以来是制约整个高中教育发展的瓶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已经将高中教育与人的一生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即“好高中→好大学→好工作→好人生”,而人们对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高中教育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择校热”和“出国热”也就不难理解。调查表明,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的高中及以下学历学生人数为7.64万,占当年出国留学总人数的19.8%;而2011年仅高中生出国留学人数就高达7.68万,占当年总留学人数的22.6%[2]。2014年,我国留学生境外消费近2000亿元,从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仅在美国接受基础教育的中国留学生就增长了23.5%,接受高中教育的增长率为50%[3]。高中教育供给侧乏力,一方面是由我国单一教育供给模式所造成的。教育主要由政府承担,缺乏除政府以外的供给主体。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还受制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国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导致了对教育质量改善的投入相对不足,影响整个高中教育的发展。从近十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以及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支出来看,教育公共财政支出比例逐年下降,高中教育财政支出更是少之又少,具体如表2、表3所示。

三、供需错位:高中教育供需矛盾的新特征

1.高中教育市场化不足,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根据经济学原理,商品价格是由供需双方所决定。高中教育领域中“上学难”显示出高中教育需求在不断上升,而“上学贵”则反映出高中教育产品价格过高,供不应求,二者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从高中教育需求来看,高中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不具有强制性。为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发展应引入市场机制,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从实践来看,市场机制在高中教育中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而是打下了深深的计划体制烙印,这与市场经济发展逻辑是相违背的。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对于单一办学形式下的高中教育而言,缺乏市场参与,没有形成竞争环境,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也就难免存在有效供给不足。

此外,高中教育也存在着严重的制度供给不足。制度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制度都是对实际生活中已存在的需求的响应。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没有形成高中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如缺乏对高中教育性质、功能的制度性规定,也没有一部专门的《高中教育法》来规范和管理,这些都导致高中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2.高中教育结构性失衡

在多元化社会里,消费需求差异化、个性化是必然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高中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普及率逐年提高,但是它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严重失衡。从近几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来看,普通高中教育招生大致趋于稳定,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却呈下降趋势,职高、普高比例逐年下降,由2010年的50%下降到2015年的42%[4]。

一直以来,我国高中教育主要以升学为主,为高校输送人才,而忽视了其育人与就业功能,导致一方面我国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对不足,另一方面人力资源与市场需求出现结构性失衡。据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显示,我国高中文化程度劳动力人口比重偏低,劳动力产业结构失衡,产业、行业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尽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比例,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但是受“高考主义”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高中教育主要顺从普通高中发展的方向,以升学为主,忽视了社会需求和职业技能的训练。

四、供给侧改革:高中教育发展困境消解的关键

解决当前我国高中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就必须要从高中教育供需矛盾出发,找出其内在规律,进而寻求着力点。本文认为,消解高中教育发展困境的关键就是要推进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供给效率,从而化解高中教育供需矛盾。

1.政府简政放权,发挥教育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在计划体制下,政府在教育发展上集办管评于一身。这种教育资源配置方式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不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这种垄断性教育体制一方面存在着刚性规定性与个体选择性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更难以发挥其他组织和个人参与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進入教育的制度性障碍,这也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源。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更好地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要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对政府要向市场、社会放权”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简政放权,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为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资源配置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创新高中教育发展体制机制

互联网时代,网络作为一种方式与理念,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教育理念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在高中教育发展过程中,如何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提高教育资源供给的精准化与集约化,实现资源的供给与需求无缝对接,将是当前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机制创新的关键之所在。

一直以来,我国以科层制为主要特征的教育配置机制,存在着严重的路径依赖,选择性不足,效率十分低下。为此,解决当前我国高中教育供需矛盾,必须要大胆改革与创新,重塑高中教育供给机制,重构高中教育服务方式,借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高中教育资源配置提供精准坐标。借用物联网技术,有效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提高政府、社会相互之间的协同性。通过发掘不同群体、对象的教育需求,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实现高中教育资源供需双方的互动,使高中教育更具针对性,从而真正解决教育资源的供需错位和供给过剩等问题。

3.激活社会力量办学,提高高中教育资源供给能力

在多元化社会,人们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与权利,追求个性化和差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受经济发展和教育投入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单一的国家财政教育投入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民众多元化、个性化教育需求,必须要通过政府以外的社会资本投入来满足教育供给。对于社会资本而言,它对填补国家教育财政供给的不足和提升供给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教育社会化改革已经具备了社会资本参与的基础。在政策引导下,民办教育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格局。在教育市场化改革浪潮中,激活社会资本,发挥社会资本的优势,提高教育供给能力,是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关键。

五、“供给侧改革”视野下高中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对于高中教育改革而言,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供给效率;另一方面还须规范政府有形之手,减少政府约束行为,强化其服务职能,保证教育供给公平。此外,还须激活教育发展的社会机制,增加教育供给的活力,以促进高中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1.发挥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供给效率

资源配置有计划和市场两种机制。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主要是计划机制,但实践证明这种机制是失败的。与计划机制不同,市场机制是一种自下而上所形成的无序力量,能灵敏地反映市场各种变化情况。实践证明,市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旦被激活,就会释放出巨大的“乘法”效应。从教育资源配置实践来看,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既要走出竞争即有效的思维范式,又要避免政府过度与不当干预的凯恩斯主义。要认识到教育的公益性、公共性等基本属性,引入市场机制不能无视教育的公共属性。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既包括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又包括维护教育的公益性;既包括“法无授权不可为”,又蕴含着政府对民办教育产权的明确界定以及适当的监管与激励。为此,发展高中教育,一方面须尊重市场机制的内在规律,避免政府的不适当干预;另一方面,高中教育发展引入市场机制要以不损害教育的公益性为前提。

2.合理有效规范政府职能,保障教育供给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和维护教育公平而言,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职责。以公平正义的理念来推进教育资源配置,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存在以及为保证教育的公益性,利用政府机制这只“有形之手”来矫正和弥补市场机制缺陷早已被理论界和实践界所证实。然而,政府干预教育市场机制的基础以及内在逻辑是什么?度如何把握?本文认为,可以引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来合理规范政府职能,实现政府由全能向有限转变。在“权力清单”下,政府应该明确应该做什么,做到“法不授权不可为”;在“责任清单”下,政府要明确如何管理,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做好管理与服务。具体而言,面对高中教育发展困境,要尽快修订完善《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进一步解决民间、社会力量投入教育准入难等问题,营造社会资金进入教育的制度环境,鼓励和引导民办高中学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明确民办高中学校的产权保护,明晰民办学校的性质与产权,对教育资本退出等相关内容作出详细规定,保证教育的公益性。

3.激活社会力量办学机制,增加教育供给活力

纵观教育改革历程,我国经历了以政府为主的单轨制阶段和政府与市场相互并存的双轨制阶段。不可否认,这两种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在特定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两种资源配置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市场的“无形之手”加上政府的“有形之手”并未很好地解决市场经济所有难题,缺乏社会办学力量的参与,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就难以发挥。也正因为如此,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就开始推进教育社会化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会力量办学始终难以真正登上教育舞台。在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现况下,激活社会力量办学,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已经是创新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能回避的问题。为此,一方面,国家应落实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在法律上具有同等地位,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保障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公平竞争;另一方面,高中学校应结合地方发展的具体实情,走各种形式的发展道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晓民,周翼虎.中国单位制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2] 中国青少年研究课题组.我国低龄留学发展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13(11).

[3] 中华网.政协常委朱永新:办好高端教育留住出国青少年[OL]. http://edu.china.com/new/edunews/jy/11076178/20160304/21675102.html.

[4]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0-2015年.【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高中教育供给侧改革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