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教育技术推进中学体育教学创新

2017-03-21刘大岗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育技术模式创新中学体育

刘大岗

【摘 要】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科学、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于释放学习压力、宣泄焦虑情绪也有一定作用。但是受教学观念、课程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育技术;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3-0039-02

初中生富有青春活力,加之学习压力较大,因此体育课在初中生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较高。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改善课堂教学氛围,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文章首先指出了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随后简述了教育技术在创新课堂教学理念中的作用,最后就如何利用教育技术,推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创新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课程安排不合理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多年,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消除。尤其是在中学阶段,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升学中取得好成绩,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校,都更多的关注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而对于体育、美术等科目,则缺乏同等的关注,把作为学生身体锻炼的重要方式——体育排除在外,大大忽略了国家提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出的学生个个身体素质欠佳,抵抗能力下降,身体的健康机能不平衡。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校的课程表上,每周仅安排了1~2课时的体育课。学生每天的活动量极少,身体素质也远远达不到国家标准。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青少年近视人数每年以8%的比例递增,体重超标的学生也普遍存在。除此之外,每到大型考试临近,体育课被其他课程挤占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学生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障,体育教学活动也很难按照教学计划展开。

2. 教学观念不先进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部分体育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往往只注重追赶教学进度,而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此外,学生只能学习基础性的体育理论知识的观点是不对的,体育由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两方面组成,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不然很难借助体育课堂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3. 教学设施不完善

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体育器材,这是提供良好体育教学环境的基石,任何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展都离不开此。目前对于多数城市中学来说,由于资金相对充裕,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日常体育训练的需要,但也存在着不均衡性,有的地区经济发展好,基础设施建设好,自然能够给体育教学提供更充分的条件与保障。但是在多数乡镇或农村中学,由于办学条件比较艰苦,因此校内体育设施的建设、体育耗材的准备都达不到标准。例如在开展网球教学时,由于校内网球场地有限,很多学生只能在场外观看,没有真正接触和训练的机会,这样就很难真正达到预期的体育教学目标。

二、教育技术在创新课堂教学理念中的作用

1. 教育技术有利于推动体育教学改革

上述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学体育课堂的质量,必须与时俱进地推行教学改革。从理论上来说,教育技术仍然注重课堂教学,但是与传统授课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技术致力于教学环境的营造和教育资源的开发,实现了体育课堂中“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如果体育教学能够熟练运用教育技术,就能够充分了解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进而以此为出发点,提前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因此,教育技术在推动体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教育技术有利于促进教学理念实践

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较强,我们在开展中学生教育工作时,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倡导多元智能理论的践行。例如,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的不同,有的同学喜欢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强的激烈运动,有的同学则擅长越野、马拉松等耐力性运动。体育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基本参考,结合教育技术,并考虑学校硬件设备、气候条件变化、学生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确保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参与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身体,释放内心的压力,提升教学质量。

3. 教育技术有利于重视学生学习诉求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要求中学体育教学应当至少完成三项任务:一是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二是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三是融入情感,培养价值观念。这三项任务既相互联系,又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当前中学教育对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关注。无论是在体育教学还是其他科目教學中,只有真正转换师生关系,才能让教师聆听学生诉求,掌握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而帮助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三、运用教育技术推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创新的策略

1. 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树立全新教育理念

与英语、数学等科目相比,体育课堂更加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尤其是对于一些技术动作,甚至需要体育教师多次亲身示范,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其动作要领。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有效教学资源的最大化价值,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在实践中加深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团体性体育活动的形式,来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体育教学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体育教学中,使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而为进一步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2. 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多媒體教学手段的采用对学生而言是新鲜好奇的象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质上是给学生一种新的刺激,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其的探究反射。换句话说,就是采用新颖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教师讲解是使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首要环节,而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是学生感知技术动作的主要过程。但是,很多技术动作是在高速奔跑、迅速跳跃的过程中瞬间完成的,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学生很难把这些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建立一个正确的动作概念。而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可以直观展示并多次回放,让学生清楚了解动作的分解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3. 关注课堂教学细节,创设完美教学环境

通过教育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水平,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了解学习内容,分解教材难点、重点,多次完美展示技术动作细节方面,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利用软件建立资料库,搭建师生间资源共享的沟通平台。在新课改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和执行中,如能科学合理地应用教育技术可化抽象为具体,便于突破教学难点、重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促进体育课堂教学尝试更多实践活动去探索创新适合新课程、新教材的新模式。

四、结语

不可否认的是,受应试教育、传统观念、学校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学校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身体条件,注意运用恰当的教育技术,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模式、教学观念的创新,为进一步推动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蒋成文,罗红琴.浅谈中学体育课简易器材的开发——从旧饮料瓶、绳子的有效利用说起[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6(07):131-133.

[2] 蒋伟志,张向晨.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3):109-111.

[3] 王晓飞,李学勇.浅谈中学体育课运用体育裁判训练法进行品德教育[J].中学课程资源,2014(21):164-165.

(编辑:胡 璐)

猜你喜欢

教育技术模式创新中学体育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
略论中学体育教学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