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时空演变分析

2017-03-20叶圆圆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测度城市化时空

叶圆圆

(铜陵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时空演变分析

叶圆圆

(铜陵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在搜集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出了研究和分析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方法,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1年、2007年、2013年三个年份,作为研究的时间序列,并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遵循构建原则的条件下,建立了三个单项评价指标(包括人口城市化率、经济城市化率和空间城市化率)和一个综合评价指标(综合城市化水平),同时根据搜集、归纳和整理的数据资料和地图资料,测度出了2001年、2007年、2013年安徽省各城市的人口城市化率、经济城市化率、空间城市化率和综合城市化水平,同时运用了GIS软件,将不同年份及不同评价指标所表现出来的城市化水平用可视化的方法表达出来;最后总结得出了安徽各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和时空演变规律。

安徽省;城市化;测度方法;时空演变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为背景的研究新型城市化[1-2]的发展历程、演进趋势以及时空变化的地域性规律,是近些年来包括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探究的重要课题和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对于新型城市化较为流行的观点是: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总的趋势,而对于如何城市化如何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当中,存在着众多的模式。城市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区域、国家甚至是一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2011年,安徽省正式出台了《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规划中明确了城市化发展战略,即全省实施集聚发展、统筹发展、分区发展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最终全省形成近期“一圈一带一群五区”,远期“两圈一群两带五区”的城镇空间结构。表现为以经济圈地区为主的重点城镇集聚空间,以城市带地区为主的连绵式城镇集聚空间,以城市群地区为主的点状城镇集聚空间。

安徽省作为承东启西、带动中部崛起的重要组成,在对接长江经济带、承接长三角产业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建设作用。在新型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安徽省要力争在这一重要历史机遇期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提升工业化、信息化水平。因此,为了能够充分全面的掌握安徽省城市化的发展脉络,增强对安徽省城市化发展过程的认识,提升全省的城市化进程,并能够总结归纳出安徽省的城市化时空演变规律,需要对其进行一个整体上的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3-4]。

一、研究区域、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域

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居华中地区腹地。安徽位于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在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对于将安徽省作为研究对象既有理论依据,也有现实意义。界定的研究区域主要包括安徽省的各个城市①。

(二)研究方法

目前,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多指标综合评价法[5-7]、主成分分析法[8-11]、均方差赋权法[12-14]及线性加权求合法[15-18]等。文章并不考察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演进过程以及演变规律,而是通过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因此,研究采用了指标综合加权的方法:

综合城市化水平(IU)由人口城市化率、经济城市化率、空间城市化率三个城市化分量指标复合而成,其概念模型为:IU=(PU,EU,SU)具体测算中,采用综合加权法直接计算,即:

IU=100*PU*Wpu+100*EU*Weu+100*SU*Wsu

式中,Wpu为人口城市化的比重;Weu为经济城市化的权重;Wsu为空间城市化的权重,值得注意的是:Wpu+Weu+Wsu=1.0。根据咨询专家以及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单项城市化的因子的重要性并不一致,人口城市化最为重要,经济城市化次之,空间城市化居末,因此,将三个城市化分量的权重分别取值为0.5、0.3、0.2。

(三)数据来源说明

本研究数据主要是通过安徽省统计局网站、《安徽省统计年鉴2002》、《安徽省统计年鉴2008》、《安徽省统计年鉴2014》以及安徽省统计公报、各市的统计年鉴资料获取,底图数据来源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安徽省天地图以及安徽省行政区划图等地图数据资料。

二、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能够科学合理的对安徽省城市化做出一个准确的综合测度,对城市化的综合测度构建指标体系主要依据方法选择上具有科学性;数据来源的真实性与可得性以及具有可比性原则基础构建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

城市化是一个系统的复杂过程,包含众多的因素在内,从系统性的观点看,其主要包括人口、社会、经济、生态、土地、文化、基础设施等;从城市地理学的观点阐释,城市化是指农村向城市转变、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功能转变为城市功能,以及居民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一个过程。其中,以人口、经济和空间要素的变化最为直接。换言之,城市化是一个以人口非农化、经济非农化和空间利用非农化为基础的区域变化过程。

因此,选择人口城市化率、经济城市化率、空间城市化率分别代表人口、经济和空间的城市化水平,各指标内涵分别为:人口城市化率(PU)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经济城市化率(EU)为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空间城市化率(SU)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特别指出,虽然现在一般认为按城市人口计算的人口城市化水平比较科学合理,但是从指标的可获取性及延续性出发,本文采用非农业人口比重进行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度量。

三、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分析

根据相关年份的统计年鉴和数据资料,运用前述模型和计算方法,测度出了安徽省2001年,2007年,2013年各个城市的4项评价指标数据,其中,人口城市化率(PU)、经济城市化率(EU)、空间城市化率(SU)等三个指标是单项评价指标,综合城市化水平(IU)是在这三个单项指标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计算方法得出来了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的指标。

(一)2001年安徽省各城市城市化水平测度分析

表1 安徽省2001年各城市城市化水平测度表

通过对2001年安徽省各个城市综合城市化水平测度表分析,可以看出:合肥市作为省会城市,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排名仅为第5名,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数值为48.91;而六安市、滁州市的综合城市化水平排名分别为第13名、第8名,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数值分别达到了26.83、34.21,远低于省会合肥市。皖南地区中的宣城市、黄山市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排名分别是第9名、第10名,处在中间的位置;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数值分别是33.68、33.62。皖江地区中的城市则是包括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巢湖市以及安庆市等六个城市,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排名则分别为:第2名、第4名、第1名、第13名、第12名、第11名,可见皖江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出现失衡状态;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数值分别是51.32、49.90、57.14、29.04、30.44、31,79。皖北地区包括阜阳市、淮南市、蚌埠市、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等六个城市,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排名分别是第16名、第3名、第7名、第17名、第6名、第15名;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数值则分别为:23.28、50.53、37.28、22.45、46.39、23.72。

(二)2007年安徽省各城市城市化水平测度分析

表2 安徽省2007年各城市城市化水平测度表

通过对安徽省2007年全省各个城市综合城市化水平测度表分析,可以看出:合肥市作为省会城市,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排名较2001年上升一位,排名为第4名,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数值为54.84,也比2001年有所增加;六安市、滁州市的综合城市化水平排名分别为第14名、第10名,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数值分别达到了29.56、33.66,远低于省会合肥市。皖南地区中的宣城市、黄山市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排名分别是第12名、第8名,依然是处在中间左右的位置;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数值分别是33.23、37.93。皖江地区中的城市则是包括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巢湖市以及安庆市等六个城市,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排名则分别为:第2名、第3名、第1名、第11名、第13名、第9名,可见皖江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在2007年也出现了失衡状态;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数值分别是56.92、56.22、61.15、32.44、31.74、34.55。皖北地区包括阜阳市、淮南市、蚌埠市、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等六个城市,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排名分别是第15名、第5名、第7名、第17名、第6名、第16名;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数值则分别为:27.63、51.07、40.42、26.03、49.76、26.31。

(三)2013年安徽省各城市城市化水平测度分析

表3 安徽省2013年各城市城市化水平测度表

通过对安徽省2013年全省各个城市综合城市化水平测度表分析,可以看出:合肥市作为省会城市,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排名仅次于铜陵市,居于第二位,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数值为54.20;六安市、滁州市的综合城市化水平排名分别为第13名、第10名,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数值分别达到了30.95、36.45,远低于省会合肥市。皖南地区中的宣城市、黄山市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排名分别是第11名、第8名,处在中间的位置;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数值分别是35.23、39.55。皖江地区中的城市则是包括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以及安庆市等5个城市,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排名则分别为:第6名、第3名、第1名、第12名、第9名,可见皖江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在2013年也出现了失衡状态;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数值分别是48.66、53.19、62.69、35.05、36.57。

皖北地区包括阜阳市、淮南市、蚌埠市、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等六个城市,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排名分别是第14名、第4名、第7名、第15名、第5名、第16名;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数值则分别为:29.75、51.76、41.81、29.66、51.17、28.39。

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时空演变分析

本研究在综合测度模型方法的基础上,选取了安徽省2001年、2007年、2013年等三个年份的数据,基于对整个安徽省各城市的综合城市化水平进行了一个测度分析,并对其进行时空演变的分析探究。其所得的三个单项指标和一个综合指标时空演变示意图及时空演变分析如下。

(一)人口城市化率时空演变

图1 安徽省2001、2007、2013年人口城市化率示意图

图2 安徽省2001、2007、2013年经济城市化率示意图

从图1可以看出,安徽各个城市的人口城市化率在2001年、2007年、2013年整体上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局部表现出一些变动。首先从皖南地区的黄山市和宣城市来说,发生变化的则是宣城市,其2001年人口城市化率排在第三档次,而到了2007年,下降了一个档次,变到了第四档,2013年与2007年没有发生变化。其次,对于皖江城市(包括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巢湖市等)而言,没有发生变化的城市则为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铜陵市处于第一档,芜湖市处在第二档;巢湖市由于在2011年一分为三,其在2001年、2007年都是处于没有变化的阶段,即为第四档;马鞍山市则在2001年为第一档,在2007年、2013年则变到了第二档。再次,对于皖中地区,人口城市化率在2001年、2007年、2013年没有发生改变的则是合肥市,六安市则在2001年为四档,但是在2007年,2013年下降到了第五档;滁州市则是从2001年、2007年的第三档下降到了2013年的第四档。最后,对于皖北地区,在2001年、2007年、2013年,人口城市化率没有发生改变的则是阜阳市、亳州市、淮北市、宿州市、蚌埠市,唯一发生改变的则是淮南市,其在2001年处于第一档,2007年处在第二档,2013年则降到了第三档。

(二)经济城市化率时空演变

从图2可以看出,安徽各个城市的经济城市化率

在2001年、2007年、2013年总体上呈现出稳定的状态,但是局部变化较为明显。首先,对于皖南地区的黄山市和宣城市,其经济城市化率在2001、2007、2013年没有发生变化的为宣城市,而黄山市在2001年处于第三档,2007年、2013年都是处在第二档。其次对于皖江地区,其经济城市化率没有发生改变的是安庆市、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其中安庆市一直是位于第二档,其他三个城市则是第一档;对于巢湖市而言,2001年位于第四档,2007年则是处于第三档,2013年巢湖一分为三,再次不作分析。再次,对于皖中地区,唯一没有变化的仍然是合肥市,而六安市在2001年处于第五档。2007年与2013年则上升到了第四档。最后,对于皖北地区,在2001年、2007年、2013年,人口城市化率没有发生改变的则是阜阳市、亳州市、淮北市、宿州市、蚌埠市,淮南市,也就是皖北地区都没有发生改变。

(三)空间城市化率时空演变

从图3可以看出,安徽各个城市的空间城市化率在2001年、2007年、2013年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安徽省中北部则较为强烈。

图3 安徽省2001、2007、2013年空间城市化率示意图

首先对于皖南地区的黄山市和宣城市而言,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出,宣城市空间城市化率没有变化,而黄山市也仅在2007年发生了改变。其次,对于皖江地区的城市而言,没有发生变化的是池州市、铜陵市,其中池州市处于第五档,铜陵市处于第一档,而安庆市则是在2001年处于第一档,随之到2007年变化为第一档,然后2013年又回到第二档;而马鞍山市和芜湖市则时空演变较为统一,它们都是在2001年、2007年处于第一档,在2013年降到第二档;而对于巢湖市,在2001年和2007年则没有发生变化,2013年不做分析。再次,对于皖中地区的城市,合肥市仍然是一枝独秀,都是处于第一档,六安市则是从2001年的第四档下降到了2007年的第五档,滁州市则是从2001年的第四档上升到2007年的第三档,后又降低为2013年的第四档。对我皖北地区的城市而言,除淮南市没有发生改变之外,其余城市都发生了变化,其中阜阳市从2001年第四档上升为2007年的第三档,后又降为2013年的第四档;亳州市则是2001年与2007年同是处于第第四档,随后在2013年降为第五档;淮北市则是2001年与2007年同样位于第二档,然后在2013年降为第三档;宿州市则是2001年与2007年同是处于第第四档,随后在2013年降为第五档;蚌埠市则变化较为剧烈,先是在2001年位于第二档,然后2007年升至第一档,随之在2013年降为第三档。

(四)综合城市化水平时空演变

从图4可以看出,安徽各城市的综合城市化水平在2001年、2007年、2013年这三个年份整体上表现出皖南地区和皖北地区的城市变化较小,而皖中地区与皖江地区的城市在综合城市化水平的时空变化较为明显。

首先,对于皖南地区的黄山市和宣城市而言,宣城市的综合城市化水平在2001年位于第三档,随后在2007年和2013年都是处于第四档,而黄山市没有发生变化,一直是处在第三档。

图4 安徽省2001、2007、2013年综合城市化水平示意图

其次,对于皖北地区的六个城市(阜阳市、淮南市、蚌埠市、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而言,这六个城市的综合城市化水平始终没有发生改变,其中位于第五档的是阜阳市、亳州市、宿州市;位于第三档的是蚌埠市;位于第一档的则是淮北市和淮南市。而对于皖中地区的城市(包括合肥市、六安市、滁州市)而言,合肥市在2001年处于第二档,2007年则是处在第一档,然后在2013年又降为第二档;对六安市,其综合城市化水平则是从2001年的第四档降到2007年的第五档,2013年与2007年一样没有变化;对于滁州市,其综合城市化水平先是在2001年位于第三档,随后降至2007年的第四档,2013年与2007年一样,没有发生改变。

最后,对于皖江地区的城市(包括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巢湖市)而言,其综合城市化水平没有发生变化的则是铜陵市和池州市,铜陵市位居第一档,池州市则是处在第四档;安庆市则是从2001年的第三档降至2007年的第四档,2013年与2007年一致,没有改变;马鞍山市和芜湖市的变化一样,都是在2001年处在第二档,然后在2007年上升至第一档,随后又在2013年降至第二档;巢湖市则是在2001年和2007年均处于第三档,2013年则不做解释。

五、结论及启示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安徽省的城市化也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本研究根据目前在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模型上,选取了2001年、2007年、2013年这三个年份的数据,依据在人口城市化率、经济城市化率、空间城市化率等三个单项指标的基础上,并且对这三个单项指标进行加权综合,对安徽省不同城市的综合城市化水平进行分析以及时空演变探究,最终得出了结论。

(一)人口城市化率

本研究根据其时空演变规律发现,安徽各个城市的人口城市化率在2001年、2007年、2013年整体上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局部表现出一些变动。其中六安市是呈降低趋势;淮南市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滁州市是线保持不变然后下降;马鞍山市和宣城市都是先下降后保持不变。

(二)经济城市化率

根据其时空演变规律发现,安徽各个城市的经济城市化率在2001年、2007年、2013年总体上呈现出稳定的状态,但是局部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六安市呈现出先上升后保持不变;滁州市先下降后保持不变;池州市和黄山市都则是先上升后保持不变。

(三)空间城市化率

根据其时空演变规律发现,安徽各个城市的空间城市化率在2001年、2007年、2013年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安徽省中北部则较为强烈。2001年、2007年、2013年这三年在空间城市化率方面出现变化较多,其中皖北地区的六个城市(包括阜阳市、亳州市、淮北市、宿州市、蚌埠市、淮南市)整体上呈现下降的特征。

(四)综合城市化率

安徽各城市的综合城市化水平在2001年、2007年、2013年这三个年份整体上表现出皖南地区和皖北地区的城市变化较小,而皖中地区与皖江地区的城市在综合城市化水平的时空变化较为明显。发生改变的城市包括六安市、合肥市、滁州市、安庆市、池州市、宣城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其中六安市、滁州市、安庆市先下降后保持不变;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都是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池州市则是先上升后保持不变。

注释:

① 由于区划调整,巢湖市在2011年“一分为三”,但是依据研究的完整性,本研究依据统计年鉴资料为基准,未做调整。

[1]郑菊芬.关于城市化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J].现代商业,2009,23(11):197-198.

[2]李晶,谭少华.国内外城市化研究进展综述[J].山西建筑,2007,33(31):21-22.

[3]侍非,储金龙,顾康康.安徽省城市化发展区域分异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38-12441.

[4]范光华.安徽省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9):815-817,838.

[5]华中,牛慧恩.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与实证研究——以深圳市特区外地区为例[J].城市化研究,2003,27(11):34-38.

[6]任跃文,蒋国洲,许夏冰童.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与空间格局分析[J].商业时代,2014(9):48-49.

[7]方创琳,王德利.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测度与提升路径[J].地理研究,2011,30(11):1931-1946.

[8]薛俊菲,陈雯.中国市域综合城市化水平测度与空间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12):2005-2011.

[9]张秋亮,白永平,李建豹,等.呼包鄂榆综合城市化水平的时空变化及差异[J].城市问题,2013(2):37-43.

[10]吴文佳,高斯瑶,吴殿廷.北京市城市化水平演变进程的综合测度[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220-223.

[11]马晓东,徐建刚.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6,15(3):69-74.

[12]李陈,欧向军,黄翌,等.基于复合指标法对省际边缘区城市化水平测度——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1):21-23.

[13]关爱萍,陈锐.甘肃省新型城市化水平测度与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场[J].2014(33):167-171.

[14]吴国玺,曹志刚.河南省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5):400-402.

[15]臧锐,张鹏,杨青山,等.吉林省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2013(10):1231-1237.

[16]凌筱舒,王立,薛德升.江西省县域城市化水平测度及其分异研究[J].人文地理,2014(3):89-94.

[17]张金忠,马慧强,丛志颖.辽宁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12(1):120-124.

[18]李玲,黎明,王鹏程.山西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与对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10):40-44.

Comprehensive Measure and Space-time Evolu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Level in Anhui Province

YE Yuanyuan

(CollegeofArchitectureEngineering,TonglingCollege,Tongling244000,China)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and collation of relevant literature, concludes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city level measurement methods, taking Anhu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2001, 2007 to 2013, three years, as time series research, and on the basis of constructing index system,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constructing conditions, establish the three single evaluation index (including city population rate, city economic rate and city space rate) an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comprehensive city level),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collection, and summarizing the data and map data, measure out 2001, 2007, 2013, the population of each city in Anhui province the rate of city economic, city space, city rate and comprehensive level of city, while using the GIS software, the city will be shown by the different scales of water,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the various cities in Anhui are obtained by the method of visualization.

Anhui Province; urbanization; measure; space-time evolution

2016-08-22

叶圆圆(1987-),女,安徽铜陵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理教学、空间分析。

F299.27

A

1009-9735(2017)01-0093-07

猜你喜欢

测度城市化时空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跨越时空的相遇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镜中的时空穿梭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时空之门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