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以贺州学院为例

2017-03-20江维国白晓玉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贺州常态应用型

江维国,白晓玉

(贺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以贺州学院为例

江维国,白晓玉

(贺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教育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应与其发展保持高度一致。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以及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后,从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角度探讨了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及具体路径。

经济发展新常态;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贺州学院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提出,“高等教育要服务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重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同样要求,“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育的高度重视以及高等院校加快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紧迫性。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时期,经济转型发展的压力更大,爬坡过坎的难度更高,社会各行各业对优秀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迫切[1]。这要求我国高等院校保持主动、积极融入姿态,稳步有序推进高等教育新常态的改革,凝聚最大的建设合力,实现高等教育从“积跬步”到“至千里”的长远发展,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区域产业企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教育服务于经济,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高等教育如何适应和引领这一变化,是所有高等院校所面临的崭新课题,肩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同样如此。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应用型人才是指主要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企业和社会一线工作者、操作者[3](P146)。换而言之,应用型人才是相对学术型人才而言的,是指熟练掌握社会生产一线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且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和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是大学最重要的天职和使命,但培养出什么类型的人才则与大学自身定位、培养模式等休戚相关。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传统大学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前者注重学术和理论教学,重在培养科学研究类精英人才;后者注重实用技能和实践能力,重在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教学单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指导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重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机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方式和人才培养结果等几个方面。从人才培养定位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的操作性人才,以“应用或实用”为宗旨。从人才培养方式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进行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安排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及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技能,强调工学交替、实训教学等环节,但相对轻视专业知识和学科体系的建设与研究。从人才培养结果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以一线操作、生产管理、现场服务等为主且偏重于具有基础性、实用性知识结构框架体系的人才。

二、经济新常态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将进入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一段新时期[4]。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了10%左右的高速度增长,但这种增长却是依靠资源消耗的数量式粗放增长,增长中没有重视速度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协调问题,造成了重复投资、重复发展、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社会矛盾凸显等系列矛盾。经济新常态的两个显著特征就是经济发展速度趋于平稳和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前者导致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后者则强调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技附加值来驱动经济增长。在市场需求导向下,新常态发展趋势必然会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进而促进高等教育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使培养的人才真正符合社会的要求。具体而言,新常态对人才培养提出如下要求。

第一,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加大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2010年我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前正处在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而经济强国的建成关键是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转变以及价值链与产业链升级[5],而这种转变和升级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培养更多的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切实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创造能力。

第二,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加大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新的不确定因素与日俱增,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国家整体经济必须尽快转入创新驱动的轨道。而创新驱动经济模式不仅需要大批中高端人才,同样也需要大量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

第三,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加大人力资本素质提升力度。数量和质量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才储备的标准。新常态下,提质增效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当前我国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跻身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但离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而,要适应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就必须要有合理的教育结构和机制来提升人力资本素质,为国家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第四,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加大符合市场需求人才的培养力度。新常态下,要破除束缚市场活力、阻碍市场发展的一切因素,就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这一机理作用到高等教育领域,一是要强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二是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强化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

三、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办学理念落后,与时代要求相差较远

从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和普及化教育阶段。然而,许多地方本科院校依然沿袭了以往的办学思路,以追求规模扩张为主,很少注重培养质量的提升,办学理念陈旧落后。贺州学院自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校园面积、学生人数等衡量办学规模的指标好看很多,但人才培养质量却没有真正提升,每年约50%的真实就业率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特别是行政化的办学理念依然根深蒂固,行政大于教学与科研的现象相当严重,“去行政化”还是一纸空文。办学理念落后,不能与时代发展相呼应,培养的人才也就难以符合社会的预期要求。

(二)师资配比不合理,理论型教师远超实践型教师

因工资待遇、人文环境等原因,地方本科院校在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天生的不足,导致师资配比不合理,理论型教师远超实践型教师,而这恰恰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虽然贺州学院公示的双师型教师占其总教师人数的1/5左右,但许多双师型教师水分很高。如曾在初、高中教学的教师,因其具有相应的资格从业证,也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这显然是在拼人数,美化指标。这种没有企业历练、非教育行业从业经验,纯行业内调动的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何以能成为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的有效指导,无疑加大了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的难度。

(三)培养方案重理论偏实践,背离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通常包括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等方面的内容。理论上,应用型人才培养理所当然要围绕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编制培养方案,并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然而,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在编制培养方案时并没有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向目标,偏重理论忽视实践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从其培养方案的修改年限、课程设置、课时分配、考核方式等就可发现端倪。如贺州学院某二级学院培养方案中的《市场营销学》课程,理论课时是40课时,实践课时只有8个课时,显然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时分配偏离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课程的性质。

(四)缺少实训基地,实践教学难以满足

因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非常重视规模扩张,将主要资金和精力配置在行政楼、教学楼、食堂、校园马路等基础建设方面,对实践教学的资金和精力投入明显不足,造成了校内实践场所规模小、设施陈旧不全、设备更新速度不快,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局面。与此同时,地方本科院校因所处经济环境较差,企业景气度一般,校外实训基地也大多是徒有虚名。贺州学院经管类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只是多媒体教学的高级化而已,而部分校外实训基地则自挂牌后就再也无人问津,连部分专业教师都不知道基地在何处,学生更是无从知晓。缺少实训基地的实训,学生显然难以成为真正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与社会脱节严重

目前,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因师资、教学设备等局限,其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抱陈守残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们乐道于大班上课,照本宣科,即使运用了PPT教学,也只是课本内容的机械搬运,由黑板换成电脑屏幕而已,知识和智慧的传授还是生吞活剥的灌输,对于国内外出现的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较少使用,与社会严重脱节。特别是“应试教育”传导至大学以后,部分教师更是把考试的功利功能无限放大,用考题和考分做武器对付部分学生,而不去引导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潜能。据调查,贺州学院某二级学院有60%的老师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其PPT的内容仅仅是教材目录和提纲的照搬。

四、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新常态下构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

根据经济新常态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中高端技术技能培养”可能并不是所有地方本科院校所能胜任的,只能为这类人才的进一步培养奠定基础,但它们完全可以调动自身的资源,独立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并切实提升这类人才的“人力资本素质”。而要达成上述目标,则要全面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地方本科院校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以办学观念改变为起点,以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为保障,以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优化为具体路径(见图1)。

图1 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路

(二)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1、明确自身定位,改变办学理念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来临、人才需求多样性以及大学生自身发展多元化,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在变化中寻求发展,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课题。近些年来,国家教育部多次强调,高校要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而,各地方本科院校要明确自身定位,摒弃大肆规模扩张和向学术型高校“攀登”的倾向以及重理论、轻实践、轻素质等陈旧观念,创新办学理念,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各地方院校应加强市场调研,认真分析国情、省情、市情和校情,以本地人才需求为导向,切实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与适应性。同时,要坚决推行“去行政化”的办学理念,形成行政服务于教学与科研的作风,让一线教师能真正静心搞好教学、科研及其改革与创新。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配比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对于经济新常态下的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配比无疑是做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前提基础。第一,地方本科院校要加强现有教师的实践化改造,制定教师企业实践、挂职计划,提升现有教师队伍的实践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第二,要真正加强校企互动,积极聘请不同层次的企业人员参与学生实践课的教学。第三,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通过合理的标准体系和奖励机制,自我培养和海内外招聘相结合的途径,广纳贤才,奠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

3、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均衡

作为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重要文件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任务安排的基本依据,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6](P152)。可见,人才培养方案并非一成不变,而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做到与时俱进。第一,各地方本科院校应结合新常态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制定或修订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并重理论与实践的培养方案。第二,要调整培养方案中的部分课程,适度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删减过分侧重理论的课程。第三,培养方案要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与应用性,鼓励和引导教师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探索。第四,培养方案要根据课程性质,改变偏重理论课时而忽视实践课时的现象,对实践性强的课程,要适度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进而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7](P95)。因而,地方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维护,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配置在实践教学水平提升方面。第一,各地方本科院校要加强校内实践场所的扩建与改造,建设符合现代实践教学要求的平台。第二,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属于省市共建,应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发挥省市各级资源,与当地企业、行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有效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第三,要盘活现有校外实训基地资源,改变重形式、轻实践的做法,分期分批安排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实训,提高师生一线操作能力。

5、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社会对接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适应大学生心理特征、思想意识的发展规律,有效传递知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的总称。教学方法与手段不仅体现了教师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从学校层面看,各地方本科院校要在积极更新教学设备的基础上,从学校层面营造出鼓励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与创新的氛围,打造良好的改革与创新宏观环境。从教师层面看,任课教师应定期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自学、访学以及教研室内部评课、交流等方式,吸收新的方法与手段。只有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共同努力,才能改变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方法与手段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现象,真正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1]杨科正,冯东,白思.“十三五”时期一般地方高校的困惑与选择[J].教育评论,2015(7):31-35.

[2]夏长宝.从被动到主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逻辑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5(2):77-80.

[3]龙希利.大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创新与实践探索[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4]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5-18.

[5]张社字.职业院校开展教学研究的时代意义[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1-4.

[6]赵予新.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研究:以河南省为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7]刘松萍.会展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双向驱动模式的研究及实践[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ivation System of Applied Talents in Local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in the New Normal— Taking He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JIANG Weiguo, BAI Xiaoyu

(EconomicsandManagementSchool,HezhouUniversity,Hezhou542800,China)

Education should serve for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maintain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ir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normal has proposed new requirements on talent cultiv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as well as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local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eaching staff, training schem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eaching methods. As a result, in new normal, construction idea and concrete path of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system in local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are put forward.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ocal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applied talent cultivation; Hezhou University

2016-09-20

贺州学院教改项目“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贺州学院为例”(hzxyjg201537);广西教育厅教改项目(2014JGA234)。

江维国(1973-),男,湖南长沙人,博士生,副教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G640

A

1009-9735(2017)01-0014-04

猜你喜欢

贺州常态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游贺州紫云洞
印象贺州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