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二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高龄高危急性梗阻性胆囊炎的分析
2017-03-20王松明
王松明
(江苏省靖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靖江 214500)
在临床治疗中,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急性梗阻性胆囊炎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为研究分析高龄高危急性梗阻性胆囊炎应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二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临床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高龄高危急性梗阻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高龄高危急性梗阻性胆囊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中,年龄70~89岁,平均(77.32±2.86)岁,女10例,男15例。实验组中,年龄70~90岁,平均77.87±2.65)岁,女10例,男15例。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实验组进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二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经过穿刺引流后进行小切口胆囊切除。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疝气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20.30±3.30)mL显著少于对照组出血量为(101.21±20.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天数为(5.21±1.21)d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2例发生疝气,1例消化道出血。对照组中,3例患者并发感染,3例患者疝气,2例患者消化道出血。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与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高龄高危急性梗阻性胆囊炎患者逐年增多。老年人由于自身机体相关功能退化,机体调节能力与免疫能力较弱,病情发展较快,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易延误病情。
在临床治疗中,高龄高危急性梗阻性胆囊炎高危因素较多,进行保守治疗效果并不显著,需给予手术治疗,选择较为安全且成功率的手术方式,最大程度降低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减少与脑及心等循环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二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高龄高危急性梗阻性胆囊炎引起术后感染概率较低[2],安全性较高,手术成功率相对较高。进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手术创面相对较小,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提高预后效果。在临床治疗中,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为高危因素较多患者的首选方法,可降低胆囊压力,避免对机体的损害,减少手术风险,临床上常用于做先导,与后续其他治疗结合,例如腹腔镜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等。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疝气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疗高龄高危急性梗阻性胆囊炎应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二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效果显著,术后恢复效果良好,可减轻手术风险,减少缓和痛苦,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二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高龄高危急性梗阻性胆囊炎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x±s)
[1] 张建雷,蒋存兵,朱柯磊.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联合二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高危急性梗阻性胆囊炎临床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4,(12):3-4.
[2] 陆启瑜,周 阳,宛宝生.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高龄高危急性梗阻化脓性胆囊炎56例[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