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2017-03-20张立玲
张立玲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二医院,吉林 通化 135022)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各类深静脉血栓中影响最为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一方面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前无明显征兆,另一方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范围比较广,因而在普外科临床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极容易被漏诊,最终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1]。此次为了总结对普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而进行讨论研究,详细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选择6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n=30)与B组(n=30)。A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0±2.5)岁。常规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13~70岁,平均年龄(40±2.5)岁。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最长5 h,最短手术时间1.5 h,平均手术时长为(3.2±1.8)个小时.对比B组与A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手术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A组常规手术后护理,B组加用普外科护理干预,①术后早活动:在手术后,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下床活动,长时间的卧床使得患者的活动量减少,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术后常规临床护理,还要帮助患者活动肢体,在家属的协助下,正确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避免因下肢的活动减少而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②被动运动:对患者进行休息体位指导,根据患者手术部位为患者调整睡姿,注意患肢保暖;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从踝关节开始由远端向近端采用拿捏手法,协助患者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改善下肢血液循环。③主动活动:随着患者病情恢复,在患者自身身体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下床活动,从足趾到踝关节,进行主动规律的主动活动,增加股四头肌主动等长收缩,促进静脉回心血流,从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患者主动活动时,减少对患者病情的影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④踝关节锻炼:患者平卧在床上,最大限度的活动踝关节,有规律的进行踝关节背伸及趾曲活动,若患者不能独立运动,护理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做比目鱼肌、腓肠肌的挤压运动。在患者自身病情许可下,尽可能早起离床活动,增大活动范围以及肌肉锻炼。⑤饮食指导:普外科患者在手术后,多吃清淡、低脂、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保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时腹内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同时为患者补充体液,每日的饮水量高于1500 mL,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血液浓缩[2]。
1.3 指标观察
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例数,在出院时,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指导患者满意度调查,满分10分,8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8分为比较满意,6分以下为不太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统计B组与A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B组有2例,A组有7例;A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例数明显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在患者出院后,分析满意度调查表,A组取得的护理满意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情况 [n(%)]
3 讨 论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较多,主要是静脉血流速度缓慢或停滞、血液高凝、静脉壁损伤等,因手术产生的应激反应可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强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3]。在临床中,制定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促进手术后患者血液循环,加强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对降低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作用。此次研究结果证实实施普外科术后护理干预,对预防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有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为预防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实施普外科术后护理干预,对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有重要作用。
[1]张培海,杨 芳.丹参注射液预防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探讨[J].双足与保健,2017,26(09):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