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天枢穴治疗糖尿病肠病的临床症候疗效观察

2017-03-20张晓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7期
关键词:天枢肠病糖尿病

张晓梅

(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500)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后常见的疾病为糖尿病肠病糖尿病性便秘或者腹泻为其主要症状表现,偶尔会出现交替现象,进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曾有文献报道采用针刺天枢穴,并通过电针连续波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针刺天枢穴治疗糖尿病肠病的临床效果,现将治疗过程和疗效进行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门诊收治的76例糖尿病肠病患者,抽取时间为我院2015年6月~2017年7月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组方法则按照治疗差异性,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38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均在46~73岁之间,(62.2±3.4)岁为本组患者平均年龄,19例患者便秘,19例患者腹泻;观察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比例为22∶16,年龄跨度为44~71岁之间,(61.5±3.1)岁为本组患者平均年龄,21例患者便秘,17例患者腹泻。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数据,并无统计学意义产生,但数据间临床研究性增加。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2]: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6.5%以上;②空腹血糖在7.0 mmol/L以上,空腹血糖为8小时内未摄入热量;③口服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在11.1 mmol/L以上;④伴随典型高血糖或者高血糖危象症状患者,对其进行随机抽取血糖水平在11.1 mmol/L以上者。

便秘诊断[3]:①1/4以上时间排便出现费力感;②1/4以上时间粪便呈现硬结或者团块;③1/4以上时间排便出现不尽感;④1/4以上时间每周排便次数在3次以下。

泄泻诊断:①大便次数有所增加,每日排便大于3次,便质为水样便;②症状持续时间大于1天。

1.3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对症治疗方法,如VB1或者VB2营养植物神经、通便药或者止泻剂。而后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双侧天枢穴方法,采用华佗牌30号不锈钢针灸针实施治疗,待患者局部位置出现酸胀感和得气后,在天枢穴两侧连接电针,设置频率为20 Hz,选择连续波,患者自觉腹部肌肉出现轻度颤动为适宜强度,留针时间为30分钟,每日进行1次治疗,每周治疗5日,一个疗程为三周。

1.4 疗效评估[4]

采用尼莫地平方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疗效痊愈表现为治疗后并无临床症状、体征,症候积分减少比例在95%以上;疗效显效表现为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效果显著,症候积分减少比例在70%以上;疗效有效表现为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症候积分减少比例在30%以上;疗效无效表现为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并无任何改善,或者病情有所加重,症候积分减少比例在30%以下。痊愈比例、显效比例和有效比例相加为治疗总有效率。

1.5 评估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泻便秘症状评分,评分采用CCS(便秘评分量表)和《重要新药临床研究指导》中泄泻症状量表,分数和便秘及泄泻情况呈现负相关性。

1.6 统计学方法

将SPS S19.0统计学软件工具应用于此次研究中,并对文中涉及数据进行计算,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为数据计算结果表现形式,数值检验时采用卡方和t值,组间数据统计学意义产生的标准为P<0.05。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进行治疗后总有效率比例计算为94.74%,对照组进行治疗后总有效率比例计算为81.58%,组间数据以P<0.05为差异,说明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n(%)]

2.2 治疗前后腹泻症状评分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腹泻症状评分相比较,数据间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前者低于后者,两组数据间相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对比患者腹泻症状评分(±s)

表2 对比患者腹泻症状评分(±s)

注:a表示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P>0.05;b表示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1721.88±7.34a9.34±3.11 b对照组1922.45±8.0817.65±3.29

2.3 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便秘症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便秘症状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s)

表3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s)

注:a表示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P>0.05;b表示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2122.76±6.03 a12.11±5.18 b对照组1923.29±6.1720.18±5.26

3 讨 论

西医经研究后认为,糖尿病患者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一定量的糖蛋白在周围神经微血管壁进行沉积,此外会出现神经细胞内山梨醇蓄积表现,并且神经生长因子异常会引发植物神经病变,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情况,从而导致肠道症状。而糖尿病肠病的发病机制大致为: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发分泌功能异常和胃肠运动失调,致使胰高糖素、肠泌素分泌有所加强,或者分泌减少,对肠管蠕动产生刺激性,进而产生便秘或者腹泻表现;②微循环障碍致使胃肠系统出现异常;③细胞膜功能受到损伤;④胆酸在吸收过程中出现异常表现,以第一点为主[5]。为此临床中均采用VB1或者VB2营养植物神经方法对患者实施治疗,此外还对患者采用对症治疗方法,包含止泻剂和通便药,虽然短期疗效显著,但其远期治疗效果较差。

糖尿病肠病在中医中属消渴、便秘、泄泻范畴,病位主要在脾胃与大肠,病机为脾胃虚弱、胃肠失司。天枢又名补元、谷门等,位于脐旁两寸,属足阳明胃经、大肠募穴,是气机升降之枢纽,具有升清降浊、调畅气机、恢复脾胃气机运行的作用,善治脾胃与大肠疾病。古人云:“天枢治泄利食不化”、“大便虚闭天枢间”,可见古人就发现了天枢的双向调节作用。大量研究显示,天枢穴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而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尤其擅长治疗肠道疾病,针刺天枢穴能够对代谢情况进行改善,具有治疗腹泻和便秘的双向调节作用。同时在针刺的时候针对双侧天枢施行一定的补泻的手法,也能达到双向调节治疗作用。电针连续波对新陈代谢和气血循环可起到促进作用,能够将组织营养予以改善,将患者炎性水肿消除[6]。针灸疗法与单纯药物疗法比,没有毒副作用,符合卫生经济学要求和绿色疗法趋势,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糖尿病肠病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双侧天枢穴加电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1] 郭 珺.针刺天枢穴治疗糖尿病肠病的临床症候疗效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z2)∶59-59.

[2] 李雅洁,安 丽,田 浩,等.穴位埋线配合福松治疗糖尿病便秘∶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6,36(2)∶124-128.

[3] 符 丽,刘燕娟,曾远娴,等.大黄粉贴敷神阙穴结合天枢穴拍打治疗糖尿病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4)∶130-131,132.

[4] 韩 瑜.天枢穴敷药治疗糖尿病重症腹泻临床观察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5,28(46)∶144-145.

[5] 杨 媛,刘云霞.薄氏腹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4)∶330-334.

[6] 黄 峥.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2,35(5)∶33-35.

猜你喜欢

天枢肠病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尊敬
尊 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