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思想与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融合性思考

2017-03-20李赟周晓丽

商情 2017年3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学生管理民办高校

李赟+周晓丽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一直在自觉或不自觉影响着社会人的道德行为,同样影响着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形成和具体落地。民办高校,作为高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儒家思想和日常学生管理有机融合,是民办高校向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文化建设,值得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儒家思想 民办高校 学生管理 融合

从历史发展数据来看,儒家思想不仅对人们的伦理道德行为有着约束性,也能在社会与人的发展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作为民办高校,如何把儒家的思想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中,进一步的发挥学校整体优势,以更好地指导学校整体活动,提高管理经济效益,成为了民办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就儒家思想中的几个核心思想和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融合性做一些思考。

一、诚信义利观与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融合

诚信和义利,作为儒学两个重要核心理念,一直在实际生活中延用。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用现代的话来解释,也就是,人与人交往,没有诚信是无法立足的,一个人,要说到做到,不欺骗他人,也不要弄虚作假。孔子对义利的解释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义与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他说: “无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其次,一个人面临义和利的冲突时,应该把公利放在第一位,私利放在第二位。“见利思义”“义然后取”(《论语·宪问》) ,而不能违背道德去追求私利。

由此可知,从古到今,诚信乃立身处世之本,义利乃是行事之法,一个社会,一个人均要以诚信为先,以义为重,利为后,几者相互作用,互通互进。随着这种观念在各行各业中的不断扩展,儒家思想的这种诚信义利观已经逐渐融入到了高校学生管理实际当中,民办高校也不例外,并且成为了高校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学校的兴衰与发展。民办高校的第一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润,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如果不考虑学生利益,唯利至上,过于急功近利,反而会导致发展受限。因此,诚信是高校塑造自身文化的关键点,承诺学生的,就一定要实现,就算有困难,也要克服,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赢得良好的信誉和发展打下基础。

真正有远见的民办高校管理者都能善于吸取儒家“言行一致,先义后利”的思想核心,管理时做到诚实守信,以身作则,以优秀的服务意识来进行管理,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而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充分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防止学生在学习、生活、经济、就业等方面出现缺课、替课、作弊、弄虚作假、无信、拖欠助学贷款、随意毁约等诚信危机,警醒学生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大义。学校要把诚信义利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培养大学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个人诚信观的提升,从而使民办高校在促进学生成才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多更长远的利益和发展。

二、仁和观与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融合

仁和观作为儒家思想文化的又一核心理念,也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儒家“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 、“贵和”的思想是一种早期的朴素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荀子》) 。而儒家文化中“仁”的内涵就是爱人的意思。“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儒家经典思想中的“和为贵”, “天地之性人为贵”, “民为贵”等仁和思想,充分体现了管理的重点在人,只有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才能实现长久管理目标。

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以人为中心来开展的,所以,“仁和”的思想作为一种优秀传统思想的结晶,始终是我们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精神纽带,这种思想主张人与人交往应以仁爱为先,以和为贵,爱别人也就是爱自己,以此达到一种和谐,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一种美好追求。当然,这种“仁和”的思想也深刻影响着民办高校管理理念的形成。

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为了学校的良性发展,必须注重人际关系,把如何了解学生,关爱他们的思想生活心理,放在管理的首位;其次还要了解老师的工作生活需求,双管齐下,把如何激发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高效率地工作,促进学生高效率的学习生活社交,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当成学校整体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这也是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越来越强调人本化,人性化,把儒家思想中的“仁”与“和”的思想同学校管理发展良性结合起来,运用到学校实际学生管理中,把学校与师生的共同进步看得同样重要,把学生个人的充分发展作为学校良性发展目标的一个重点,充分了解师生的需要、想法和愿望,注重和引领政治思想教育,并进行具体实践。让师生积极参与学校的部分管理决策中来,真正发挥师生的主人翁作用。只有学校与师生关系都和睦了,彼此信任了,才能在对学生的学习、交往、管理等方面实现学校整体教育目的,实现教书育人、个人发展、学校发展的共同目标,才能提高师生和学校整体的生命活力和整体综合实力。

综上所述,可见儒家思想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能否融合,并且融合好,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好坏,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内涵及其丰富,其丰富的哲理,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同时,要批判性的继承和发扬优秀思想,并且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使用,这对于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和学校整体发展来说,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1]涂爱荣.浅析孔子德政思想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现实价值[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学生管理民办高校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