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成长百态 把孩子还给“生活”

2017-03-20邵解意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情商座位笔者

邵解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32-01

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对于教育的思考来源于本学期的家长开放日,为了不辜负家长们的期望,我们必须让他们看到孩子的真实成长。

1 孩子——偏离生活的成长模式

观摩完教学活动以后有几位家长主动找笔者交流,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全程都在认真听讲,却始终不愿举手发言,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向家长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工作。

开放日的前一天笔者一直在纠结,为了用最好的状态迎接家长,是否应该和孩子们说:“明天学本领的时候老师一提问你们都要举手哦。”如果面对的是大班,笔者肯定还会说:“明天知道答案的举左手,不知道答案的举右手。”如此一来就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笔者在组织活动的时候会更加胸有成竹,家长也会因为看到孩子的积极向上而骄傲,可是孩子们的日常真的是这样的吗?孩子们的成长就是为了在“上台面”的时候好好表现一下吗?

听到了笔者的表述,家长们满是欣慰。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家长会,相信也会是最有新意的一次,老师和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大要素,我们对彼此的真诚其实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因此孩子们自出生以后肩膀上就落下了重重的压力,背负着家人的关心和期盼,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不再只是为了自己今后的生活,更多的是为了安抚亲人的担忧,这就是笔者所说的披着生活外壳却解不开传统枷锁的教育。

2 偏离成长的家庭关怀

笔者原本想在家长会的时候和他们分享一些教育经验,但最终掂量了一下利弊笔者还是只问了一个问题:“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确实,这个问题不弄明白,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是一句空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多重视,表现在他们不容许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受一点点委屈,并不只是说他们要杜绝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肢体摩擦,更多的是希望他们的孩子永远都能得到最好的,并且做到最好的。家长们希望教育可以把孩子塑造成完美的人,可是自问我们中有谁又是真正完美的人。

就拿班级里排座位这个小问题来说吧,家长们总是会说:太近的座位影响视力,太远的座位孩子看不清;坐在文静的小朋友旁边孩子会学着不爱说话,但是坐在闹腾的小朋友旁边又会影响他的注意力。这样一筛选下来班级里就亮出了一个或几个完美的座位,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此殊荣,但是那些带有瑕疵的座位又会轮到谁呢?然而在这些情况下,孩子们往往是没有反应的,他们在家长的羽翼下已经渐渐麻木了。如果孩子在成长之初一味得去接受父母创造的好的条件,那么长大以后他们会发现自己所处的社会和他们的成长记忆是截然不同的,父母一旦把手松开,自己就会变成一个多么无助的个体。

过分的家庭关怀把孩子们的成长之路禁锢于温室之内,今后一旦离开温室就会有更多的荆棘等着孩子们;现在的教育越是偏离生活,以后的生活就会越发不受控制,教育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3 培养情商,打一场有把握的仗

去年暑假笔者参加了一个心理培训,记得培训的老师说过:情商是一种能力,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习得的。在幼儿园里,情商这个词很少会被提到,甚至还有很多文章关于幼儿园是否需要增添情商课而展开话题。回顾一下孩子们平时在园时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这样几个现象:小班幼儿在集体生活中习惯用哭来解决问题,并且表达自己的不满;中班幼儿有事没事就喜欢不厌其烦得跟老师打小报告,而且跟风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到了大班,对于一切问题幼儿喜欢用上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在一个问题上纠缠不休。作为孩子的家长,或许你还在为孩子的成长而沾沾自喜,但是作为老师,在目睹孩子进步的同时,我们还希望看到他们的宠辱不惊。所谓情商,它和孩子所能获得的成功并没有直接关系,它的作用仅仅是为了让孩子接触社会的时候能让自己变得更让人舒服。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说法,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其他的孩子都在学钢琴、学奥数的时候,我们班的保育阿姨给她的儿子报了一个围棋兴趣班,目的是什么,她说她想让孩子学会失败,那一刻笔者觉得她是笔者的偶像。

如果我们始终把孩子置身于一个美好的环境,我们会发现他的成长之路充满了童话色彩,可是现实会在孩子长大以后根据他的能力把他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在考察过程中会有很多压力和失败如影随形,原先的教育能为他们做什么?幼儿园教育能为他们做什么?能教他们在失败的时候唱首儿歌逗逗自己,还是在压力积压睡不着的时候讲个故事催眠自己?都不是。幼儿园的教育,更多的是在他們自我意识刚刚萌芽的时候让他们融入集体,为他们创造出一个“适者生存”的小社会,用摩擦、挫折、失败来培养出足以帮他们解决问题、维持人际的情商,并且告诉他们这就是生活。

生活教育是一种为生活而诞生的教育,它并没有固定的姿态,也没有具体的做法,生活越是复杂,教育手段就越是多变,在此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真正适用一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邱广欣.教育,我有话要说[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 黄济.王策三.现在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情商座位笔者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换座位
低情商的6个原因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