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创造性思维

2017-03-20尧聪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期
关键词:创造性儿童思维

尧聪

教育领域曾经盛行“仓库理论”。“仓库理论”认为“脑子是存储事实的仓库”,教学就是用知识去填满“仓库”,学习就是掌握确定的事实、获取系统的概念。在这样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学校的教学不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忽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主动探究精神的培养。在造成中小学身心负担重,记忆负担重,作业负担重的同时,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含量,使学生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失调,从根本上阻塞了創造思维的发展之路。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强烈的创新意识,旺盛的创造能力日益成为构成人的素质,形成人的力量的根本要素。在未来社会中,一个完全没有创造力的人其自下而上质量是不理想的。教育是否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也是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立足点,无容置疑容的是,从小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有深远的意义。

一、创造性思维

是创造者在左右脑的参与下,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支配下,将大脑中已有的感性和理性知识信息,按科学的思路,借助于想象和直觉,以突发性飞跃的形式所进行的重建、组合、脱颖、升华,最终以严密的辩证逻辑所完成的思维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产品。儿童作为成长中的个体,思维“有着连续过渡的特征,即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水平的 协调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协调发展”。这种特有的思维特征反映了儿童思维结构与功能都处于活跃的建构之中,同时这种思维的特殊性也告诫我们,不能以对待成人的思维方式,以思维新颖和独创性来判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多年的教学初中也使人体会到,孩子在整修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出来的智慧能动性,才是孩子独立感受事物,分析问题,并对标准化常规问题做出不同寻常的回答,体现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90年代初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教授实验证实,“儿童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发展智力能力的重要突破口;积极的思维品质在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积极的思维品质的发现和持续发展,可以引向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出现,最终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学生的主动、积极、好奇、不模仿已有的办法,不重复已有的结论,在原有的方法和结论上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用新的方法分析解决新的问题等等积极的思维品质,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和基础,也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不仅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数学的高度智力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我的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卓有成效的。

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一)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结,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其实创造能力的种子是人人都有的,只是未必有例行的土壤条件使之萌芽。教学的关键是要为学生提供这块土壤,让班上学生能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积极思维。

1.创设兴趣情景,以趣引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结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结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在黑板上写出“3、30、300”三个数,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并用等号将这三个数连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有趣:“300总比30和3大,怎能用等号连起来?”学生陷入沉思。通过认真思考,有的说:“3元=30角=300分”,有的说:“3米=30分米=300厘米”。课堂气氛异常中长跑。此时,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加上同一单位名称将上面三个数用等号连接起来?”学生听后,思维更加积极,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议论开了。都争先恐后地说:3元=3.0元=3.00元;3米=3.0米=3.00米……最后我接着问:“像3、3.0、3.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为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个问题——小数的性质。”这简单的三个数,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打满算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愉快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2.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在教学的关键处,不断设计问题情境,从而造成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面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引发思维的最佳时期。如教学“分数化小数”时,我一改以往老师提问,学生报出几个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看谁最快说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当学生才计算出一两题时,我已半断完毕,学生在“失败、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面定有奥妙”。迫使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思考、云探索其中的规律。当初步得出结论后,我又围绕其中“最简分数”这一学生容易忽视的前提条件,再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判断几个非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照前面结论判断出现了失误,又促使学生云思考失误原因,从而完善了对这一规律的认识。整个过程是在我创设的“认知冲突”下,由学生自己一步步儿童思考获得的。

3.创设目标情境,以标导思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告诉我们:“有效的教学始于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时,老师应及时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从而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个体户,使他们在需要、动机、目标的激励下积极思维。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我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上课我就告诉学生:“同学们,学校要做50个长方形窗帘,窗帘的长和宽知道了,要我们班的同学帮着计算一下需要用多少米布。”这时,同学们惊奇了,有的小声议论:“我们不会算呀”!我抓住这个机会说:“我们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后就会算了,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思考。”这节课,学生学得特别带劲,思维更加积极活跃。

猜你喜欢

创造性儿童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留守儿童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