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2017-03-20汤晓春
汤晓春
【摘 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所遇到的最大的困境和挑战就是教学的费时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研究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教师要适当地创设问题的情境,為学生提供进行探究、讨论、理解等一系列的条件,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能够科学严谨地探索,以解决各类问题,实现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力阵地,通过师生互动教学来营造高效课堂,需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想方设法去唤起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教师应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判断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所谓情境教学指的是在课堂上设计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便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种教学活动,它是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充满乐趣的数学课堂使学生乐而忘返,轻松自如,敢于尝试,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相互交流心得。教师要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和重要性,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数学必修模块一的指数函数时,我提前给学生留了家庭作业:有两个人甲和乙是初中同学,初中毕业后,甲考上了高中,上了大学,而乙下海从商了。若干年后的一天,甲、乙两人在大街上巧遇,此时的乙已经是腰缠万贯,而甲却过着平常人的生活。寒暄之后,乙讥笑甲说:“上学学知识有什么用?看你虽然读了大学,生活也不是很富裕,而我却吃穿不愁,还有车开,生活多么惬意!”甲听后并没有生气,而是很和气的说:“老同学,不如我们做个生意,生意的规则是:每天我都给你10万元,一直持续30天,而你第一天只需要给我一分钱,第二天给我2分钱,第三天给我4分钱,每天都是前一天的两倍。这样持续30天,你看如何?”乙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同学们,大家猜,一个月后是甲赚了还是乙赚了?我讲完之后,同学对这个问题都非常的感兴趣,有的同学还脱口而出“乙赚了!”第二天,那些说乙赚钱的同学迫不及待问:“老师,为什么是甲赚了呢,这里面用到了什么原理呢?”我便接着这些学生的问题,开始讲授指数函数的内容。整节课学生都在聚精会神的听我讲课。可见,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拿生活中的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来考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策略。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同时也趣味化,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在很多情况下,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学习显得更为必要,每节新课前教师要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的主要区域,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实现真正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没有问题就寻找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这种做法的出发点就是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当然他们归纳基本步骤和要点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施以援手。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髙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还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探究性问题的同时了解到小组内其他成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能够有效地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相对于教师讲解更有利于活跃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氛围,更有利于对学生思维的激发,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是一种高效的探究学习途径。例如,在进行《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如下问题“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母线展开,得到什么图形?展开的图形与原图有什么关系?把圆锥的侧面沿着一条母线展开,得到什么图形?展开的图形与原图有什么关系?把圆台的侧面沿着一条母线展开,得到什么图形?展开的图形与原图有什么关系?思考: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公式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各个感官接收信息,从而增加信息量,提升教学的效率。还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对于一些推导定理或概念的过程,习题的解题过程等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够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为学生赢得更多的时间,还能提升课堂教学的密度,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具有多个优点,如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和声文并茂等,可将复杂公式、抽象概念变得形象化。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可冲击学生的多个感官,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同时获取信息,有效扩充课堂信息量,改善教学效率。而且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能够体会到一定的乐趣,产生较强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设计和制作高二立体几何《圆锥的概念和性质》的课件时,就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分别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动态过程,让学生从观察动态显示过程中积极思维,然后从中抽象出圆锥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并用发生式定义法给圆锥下定义。这种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的良好迁移情境创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参考文献】
[1]苟丹.《新课程·中学》,2014(11):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