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动态生成打造精彩课堂

2017-03-20姜雪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期
关键词:算式表面积预设

姜雪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叶澜教授曾指出“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书本知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在多向互助和动态生成的教学中,凸显知识的活性。”

新課改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那么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促使学生生成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呢?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预设“生成”,创造条件

平时我们所说的备课,就是对教与学的预设,一是对教材的预设,就是准确把握教材,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重组和设计,使之更贴近学生。二是对学生的预设,就是全面了解学生,尽可能多地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预测更为丰富的学情、预测更多的可能,并准备应对策略,以便在课堂上生成相关问题时,能够及时、灵活、合理调整教学预案,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必要的条件。

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认识乘法》时,上课一开始,我按照教学预设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师: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打算怎样解决?

生:我提的问题是兔一共有多少只?算式是:2+2+2=6。

学生的答案跟我的预设一样,我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点点头让他坐下。

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陷入了沉思)

生:我看到小兔是两只在一起的,那求一共有几只就是把几个2加起来。

我心里暗自高兴:他不经意间把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的意义也说出来了。

师:那有没有不同的方法?我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起了手。

生:我写的算式是3×2=6。

几位学生马上附和:对的,我也是3×2=6。我肯定了他们的回答。那些写了加法算式的小朋友都看着我,一副不明白的样子。我笑了。

师:你们不明白,是吗?那就请这些同学来告诉你们。

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有的问:“这道题这样列式是什么意思?”有的问:“3、2、6分别表示什么?”还有的问:“乘号怎么写,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学生一开始回答得并不好,但在学生的补充和老师的引导下,乘法的意义逐渐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清晰起来。

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看得出学生学得很开心,意犹未尽。可见,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哪来精彩的生成!我们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展现学生预设性“生成”的火花。

二、调控“生成”因势利导

新课程倡导课堂生成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参与了课堂活动,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资源,教学时教师及时地捕捉课堂的“生成点”抓住各种有价值的意外资源,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新鲜的血液。如我在圆柱体表面积公式推导后的一次练习课上面的教学案例中,开始我是带领学生对用2×圆周率×半径×高+2×圆周率×半径2计算圆柱体表面积的方法进行巩固练习的,没想到一个学生却提出了为什么用底面周长×(半径+高)也可以计算出圆柱体表面积。说实在的,学生的这个“发现”是我备课时没有料到的,也是我以前教学从未遇到过的,怎么办?短暂思考后,我改变了原先的教学预设,把学生的“发现”又推给学生:“该同学发现用底面周长×(半径+高)也能求出圆柱的表面积,你们同意吗?为什么?”这下,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试想,如这节课第一位学生的“发现”,要是不屑一顾或简单处理,不让学生把心里的“疑”说出来,把其中的“理”辨明白,学生永远困惑在心中,那么课堂哪来的精彩?哪有让人感动的地方?哪会折射出学生创新而富有个性的光芒!

另外,学生在知识结构过程中,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课堂上的错误时极具课堂意义的课堂动态生成,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真实的课堂正是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更有效。

三、提炼“生成”,评价引领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育,有时就是一种保护。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基于这种考虑出发,在面对学生一些反常的举动时,面对课堂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教师要化被动为主动,随机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教师导语的作用在此精彩呈现,让学生心中的疑问在此一一解析,让激起的争论在此各得其所,让思想的错误在此得到纠正,让不期而然的意外在此生成必然的收获。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采用了延迟评价的方法:

师: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这句话对吗?

(生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意见分歧很大。对此教师没有评价,而是让学生按不同的意见站成两对)

师:对这个问题有不同意见,可以开个辩论会嘛。认为正确的同学为正方,认为错误的同学为反方。请正反两方各推选代表,向对方阐述自己的理由。

(正反两方各派出两位同学,利用教师给他们提供的一张圆纸片,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正方同学逐渐认识到了这句话的问题所在……)

面对学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教师并没有简单地评判谁对谁错,而是以赏识的态度,适时以探问性的评价点拨引导,拓展延伸,促进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标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新课标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问题的余地、生成的时间和自主建构的空间,那么课堂就成为师生充满激情,发挥智慧,张扬个性的场所。课堂因“生成”而更有效,更精彩!

猜你喜欢

算式表面积预设
积木的表面积
巧算最小表面积
巧求表面积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表面积是多少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