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7-03-20朱海娟

新一代 2017年1期
关键词:培养小学语文农村

朱海娟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学会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中的各个学段都有重视朗读的阅读共识。从实际情况看,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在任课时,生字词语的教授格外注重,在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和能力方面不够深入。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培养

因为感情朗读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欣赏力和想象力,还在朗读的同时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文章的内容,这对于小学生培养语文基础能力非常重要,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小学语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情朗读能力为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一、重视基础,培养习惯,激发朗读兴趣

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第一基础就是需要有一定量的识字基础和普通话语音的正确。这就要求老师在教授学生时多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使用普通话,及时纠正错字、唱读的现象。其次,老师要多抽取时间给学生练习朗读,时而创设课堂情境,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者采取激励机制,在学生朗读有进步就进行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进步带来的喜悦有动力去取得更大的进步;也可以在课堂上多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认识到感情朗读的重要性并养成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习惯。

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学生的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对于学生,热爱就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培养感情朗读习惯的同时不可或缺的就是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只有学生自己有兴趣去朗读、乐于读,才会用心去读,也可以达到感情朗读的效果。比如,在小学书本上有很多课文是带有图画的,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给课文图画配音,让学生自己深切去体会书上的情景,入情入境地去欣赏和理解,激起学生对感情朗读的兴趣;老师也可以自己带感情地多范读课文,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很强,所以范读能让学生产生想要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朗读的欲望。老师在朗读前,应多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以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二、多形式指导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达到以朗读促进理解的目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常常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感情朗读的形式包括有领读、齐读、轻声读、轮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等。老师应在教学时根据不同的课文,选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进行朗读的指导,也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体验。一般说来,小学低年级常运用轻声读、齐读、分角色读的形式来练习感情朗读,以增强学生的读书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小学高年级经常采用的方式就是个别读和轮读,更便于老师针对性地在朗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辅导。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几种朗读方式交叉使用,但要以某一种方式为主。如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适合个人朗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或片段,则适合分角色朗读,如《陶罐和铁罐》;节奏感强,感情饱满的课文,尤其是诗歌,则可进行集体朗读;而词句艰深,含义深刻的课文,则需要教师适时范读或创设情境导读,如朱自清的《匆匆》。除此之外,还有想象读、赛读等方式,实践证明,这些方式都很受低年级学生喜欢,学生通过朗读,让他们感觉仿佛成了课文中的人和物了,更有利于学生加深课文情景印象,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范读引领

正确的范读最大的优点就是声情并茂,能带动学生的情绪,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所以一节好的语文课是离不开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老师高水平的范读,不仅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更能让学生透过老师的范读,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共鸣。如果再配上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将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寓于其中,那就是范读的更高境界了。

因此,老师的示范朗读极其重要,有着其他范读不可替代的更大优势。范读时,可以范读整篇课文,教会学生把握语调。让学生在听老师范读的过程中真切体会朗读与唱读的不同,从而感受文章的文字美,情境美,为进一步的感情朗读奠定基础。老师可以范读文中重点段落或学生难以准确把握的长句,可以范读文中的停顿,还可以范读句子中的重点词。范读除了直接由老师范读外,也可以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听朗读水平好的同学朗讀。通过听,来引导学生把握好节奏,对重音、语调、语速、停顿等进行掌握,从而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感情朗读的技巧。

四、结论

“读书”是一个古老的课题,感情朗读教学又是“读书”过程的重要环节。感情朗读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维,潜心体会,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完成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感情朗读这个手段,这种紧紧抓住朗读环节的教学手段是切实可行,并且是行之有效的。朗读教学的指导是实现阅读教学目的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老师应重视感情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朗读能力的形成,技巧的掌握和运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反复训练才能提升。语文教师要有耐心、恒心,采取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老师只有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并反思,优化自己的感情朗读指导,才能让有效的感情朗读真正走进课堂。

猜你喜欢

培养小学语文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