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2017-03-20白优熙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与学创新思维活力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

【关键词】多媒体;教与学;活力;创新思维

一、多媒体能够创设文本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时,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这一点,多媒体教学就有它独特的一面:采用新颖的方法,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倍增。如《鸟的天堂》一课,我在引入课文时,利用课件再现课文的情境:那茂盛的大榕树绿得发亮、绿得可爱,那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这样,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学习热情持续高涨,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多媒体的直观手段解决了学生缺乏实际的现场感,难以把握抽象理论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它展现出来的生动直观的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课堂教学形象、生动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会碰到许多抽象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尤其是中、低段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东西。而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使这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是低年级课文,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上有困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突破难关。例如,在讲解“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依赖于种子上的小毛”这一句话时,我就使用了动画。先在屏幕上显示整株蒲公英让学生有全面的认识,然后一颗蒲公英种子飞扬出去,随即种子放大,蓬蓬松松的毛儿清晰可见。蒲公英又靠什么飞翔?一阵微风刮来,蒲公英种子随着悠扬的音乐一颗一颗出发,重点词“纷纷出发”在屏幕上出现。课堂上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化静止为动态,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巧用多媒体,不但可以使抽象的过程具体、形象,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三、多媒体唤醒学生心灵,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人们读书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感人的地方,往往会鼻子一酸,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动。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阅读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理解和体验,已经与文本进行了心灵交流。这样的阅读才是全身心投入的阅读,才会让人感受到阅读是惬意美妙的,是幸福温馨的。但学生缺乏阅读语感的积淀,对一些阅读材料往往感悟能力不强,影响自主式阅读的进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促成学生与文本心灵交流、唤起鲜明的“内心现象”,使学生也深得文章旨趣。如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学生没有亲身体验过地震带给他们的灾难,很难把自己的情感与文本结合起来。学生在理解文章中蕴藏的父爱也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将心比心的,从内心去感悟。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因此,学生们脱离生活的经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是肤浅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述也是显的苍白无力的,对此,教学中,我联系汶川地震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实际,用汶川地震中父爱的图片唤醒他们的感受.,播放地震时的视频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从而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至此,学生的感情体验、心灵交流可谓是水到渠成。

四、多媒体能巧妙拓展,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多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不失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语言的描绘能力和组合某种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如《可爱的西沙群岛》一文,海底的世界五彩缤纷,十分壮观。课文中描写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龙虾,成群结队、各种各样的鱼,农村的学生没有见过,单凭想象是很难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的。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海底世界的视频一放,学生看一下就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描写得准确而又生动,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物产丰富,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这么多的优势使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大有用武之地。

五、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发争论,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用多媒体指导小学生作文,从切身的体会中感受到这种方法,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培养学生从听到说,从说到写,正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領会中过渡自己的口、笔头作文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图画,展开想象,使作文课更富想象,最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观点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这一整合是建立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与学的改革基础之上。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定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程敏.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心:宁夏教育,2015

[3]谢幼如.《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高等教育出版,2007年

【作者简介】

白优熙,女,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余丁乡石空完小,大学专科,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教与学创新思维活力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活力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