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图书编辑主体意识的几点思考

2017-03-20徐萍

新媒体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图书编辑数字时代主体意识

徐萍

摘 要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图书出版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图书编辑作为行业的基础与先锋,在数字时代面临着严重的主体意识迷茫与缺失。文章在分析这种现状背后的成因时,强调图书编辑主体意识重塑的必要性,找到数字时代下图书编辑主体意识的重塑路径。

关键词 数字时代;图书编辑;主体意识;重塑路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3-0161-02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出版业的变革,尤其在图书编辑行业,数字技术的运用使编辑流程、编读互动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一部分读者群体通过各种搜索引擎获得关于图书的概述性信息,在此基础上甄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网站提供的电子书付费或免费阅读,将纸质媒体阅读变为新媒体阅读。实体编辑的权威性与主导性正在被逐渐削弱,编辑的主体意识不断被削弱,工作中意识形态的呈现持续走低都为图书编辑工作的发展与转型提出了严峻的课题。

1 数字时代图书编辑的主体意识现状与成因

1.1 数字编辑的多样性造成实体编辑选择的被动性

数字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信息容量大、速率高。网络强大的技术为信息的获取与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图书从选题策划阶段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取充足甚至是过量的信息,这种过于便利的条件实际上为工作带来的是甄选的难度升级。在内容的把关上,图书编辑的工作内容也和实际初衷有所偏差,甚至产生了严重的背离,暴露出图书编辑对于图书的实际控制能力的孱弱。过度的市场化已经把大众的需求完全凌驾于图书编辑的选择标准之上,图书编辑的主体意识成为市场化的被动产物。

1.2 数字技术对图书编辑流程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

多种介质的出版形态早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纸质读物,数字技术中多媒体、智能化的运用使交互链接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图书编辑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掌握信息技术,从基础的入门到熟练掌握,学习数字技术已然占去了實际工作中的大部分时间,很难有时间与精力专注于书稿的甄选和与作者的有效沟通上。实际工作中,图书编辑与数字编辑的准入门槛和工作内容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两者不可能相互取代,但为了适应市场化行为,图书编辑又不得不面对跨行的工作,为实际工作带来了意识上的迷茫和现实上的困境。

1.3 读者浅阅读倾向与图书编辑价值观追求的矛盾日益加大

目前,图书市场趋向于通俗化,甚至是庸俗化的形态。大量的言情小说、穿越小说、玄幻小说在市场上获取了巨大的利益。这些图书类型的盛行,标志着全面娱乐时代的到来。而图书编辑的工作更多是应该帮助大众走向深层的阅读和思考性的阅读,将一些具有深刻价值的图书分享给读者。这就使得读者群和编辑群在作品的选择与推广上产生了差距。最终出版社为了获取市场收益而放弃某些追求,进行一些大众读物的出版与推广,使得图书编辑工作越加被动,抑制了图书编辑主体意识的发挥。

2 图书编辑主体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我国当前的阅读形态呈现出了网络化、浅显化、低俗化的特点。图书编辑的社会功能逐渐屈服于市场利益,主体意识在或主动、或被动的丧失,使图书市场的优秀图书踪影难觅,阅读风气浮躁消极,国民阅读素养每况愈下。图书编辑主体意识的重塑已经刻不容缓。

图书编辑作为文化行业的基层实践者,在培养社会风气、塑造社会道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向读者推荐优秀的图书,引导社会形成积极的阅读趋势,以此树立公民的核心基础素养,对于网络上充斥的通俗至低俗、庸态至病态的文化倾向是一种无声却有形的抵制。因此,图书编辑主体意识的重塑实际上是其工作性质决定的。

就图书编辑本身来说,在数字时代,其能否顺利地实现转型,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关系到出版行业的生存和个人职业的路径。数字时代的出版业必须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阅读产品,供应商和服务商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最终是要向统一发展演进,所以图书编辑如果不能够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主动转型,那么最终面临的是被淘汰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图书编辑要逐步打造自身的风格,利用数字化创新发展,获得优质的出版资源,制造多元化的产品,最终实现编辑的成功转型。

3 数字时代图书编辑主体意识重塑路径

3.1 注重选题策划,做好整合创新

数字时代的图书编辑依然是图书内容的把关人,这一点要明确树立在编辑的主体意识中。数字技术只是丰富了出版业的形态,但是不能改变出版业的内容,它仍然是文化产业内涵与思想的引领者和传达者,体现着业态的核心机制。因此,编辑的主体意识要从图书的选题与策划阶段就充分体现出来,坚守主流价值观念,选取主题健康积极、内容丰富精彩的出版物,用高雅、高尚的文化带领年轻人抵御低端、低俗的文化,为社会风貌扶正固本。当然,也应该尽力满足当今社会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把阅读打造成具有深度价值和循环流动的生态体系。另外,数字时代的全媒体特性也使编辑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对纸质媒介进行整合与创新,实现内容的立体多维再现。例如,打造手机客户端、制作电子书、提供图书的查询和下载服务,等等,帮助作者与电子终端对接。这种主体意识的把握可以帮助图书编辑从行业初端至终端都做好与时俱进的工作。

3.2 提高应用能力,增强掌控能力

当下对于图书编辑的称呼或许用数字图书编辑这一称呼更加合适。无论是否掌握数字技术,时代已经对图书编辑提出了掌握数字技术的理论与技术的要求。数字技术实际上是一个双向的概念,既针对图书编辑也针对读者。而图书编辑为了掌握应对时代和行业的要求,绝不能落后于读者,必须要有走在时代之前的主体意识,积极学习技术的同时,还要了解数字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特点,将新媒体实际地运用到工作中,不仅仅是适应时代,还要引领时代,引领读者使用数字技术的趋向,帮助读者更深层次地体验新媒体介质带来的阅读变革。国内的图书编辑也要积极借鉴国外图书编辑的经验,利用互联网资源收集读者的阅读倾向、阅读需求,指导图书的选题策划工作,同时在网络上和读者进行互动交流,既能满足市场当下的需求,还能准确地预测出市场未来的变化,使自己在行业内成为一个主动者。

3.3 兼顾小众人群,满足私人订制

数字时代,电子阅读、网络阅读使人们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无论市场的主流导向如何,总有一部分小众人群、精英阶层在泥沙俱下的时代中对阅读有着传统性的坚持。图书编辑不能放弃这部分人群,恰恰对他们需求的满足与服务更加集中地体现了图书编辑的社会功能性。还有一些可能在市场上不会引起强烈的市场反应、获得巨大市场收益的图书,也是有着受众人群的,图书编辑可以针对这部分图书的适应人群首先推出新书试读,观察市场反应,收集阅后体验,确定首印量,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最大读者群,使图书编辑的主体意识在本质上也得到坚守。

4 结束语

图书编辑是当今文化市场的基础人群与核心人群,在时代的发展中,其职业属性受到最强烈的冲击,其工作职能也相应地做出最大的变革。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有主体意识的图书编辑,才能把准时代与市场结合的脉搏,为读者提供全面、多元的阅读服务,为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导向做出正确的指引。

参考文献

[1]胡久良.数字时代图书编辑应强化几方面角色意识[J].科技与出版,2013(12):89-90.

[2]何国军.试论数字时代图书编辑主体意识的重塑[J].新闻知识,2014(6):39-40.

[3]沈承玲,姚常房.数字时代报刊编辑主体意识的弱化[J].出版参考,2011(7):1.

[4]崔晓旭.数字出版时代图书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神州,2012(23):237.

猜你喜欢

图书编辑数字时代主体意识
数字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转型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试析阅读危机下图书编辑的努力策略
万方数字出版下的科技图书编辑业务素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