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之我见

2017-03-20聂其智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期
关键词:古文语感课文

聂其智

新课程的课堂要求关注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用朗读感悟的方式来打开进入作者心灵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情感,并在阅读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那么阅读教学的初步设想是“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多年的教育生涯告诉我: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教育教学的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阅读教学“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正顺应了这一形式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读的训练是实施“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关健。

读是培养理解和阅读能力的需要

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这种理解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绝对不能容忽视前提条件,就是通过阅读,达到理解。理解、靠老师讲不行,必须靠读。而且是独立的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种自能读书的能力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中适中追求的一个目标。可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致使语文教学中往往是重知识、轻技能、重讲解、轻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靠老师讲懂的,不是靠自己读懂的,甚至有些教师还偏激地认为,语文教学是让学生记住字形、学义,掌握文章的段落大意的中心思想。因此,上课变成了师大板大板的写,学生则大板大板的抄;老师写得手酸,学生抄得手麻。结果,老师的任务完成了,学生却云里雾里,不知所动。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耳传”只能使學生读,只能把知识和结论装进学生的脑子里而已。听老师讲懂,和在老师指导下自己读懂,统不是一回事。那种认为听懂也是懂,读懂也是懂,反正是把“鱼”钓到了的观点是不对的。试想,自己钓到的,能和别人钓到送给你的一样吗?靠别人钓,自己是永远学不会钓鱼的本领的。

读还是培养语感的需要

语感指的是人们对语言的感受力。人们之所以可以不假思考的,用语言表达思想,以为从语句或一般的开头即能预测出整个语句或语段的趋向,可以在一瞬间辩别认出词义的细微差别和情感色彩,正是凭语感。培养语感靠什么呢?一句语,靠有声语言的实践,既靠诵读。在小学,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使我发现,要提高智力未开发的学生语言能力,一个主要的方法就是读。鼓励他们读,并且出声的读,大声地读。即使看课外书,读报纸,也要他们出声的读。这样的日积月累,当训练到智能未开发的学生拿到一篇生疏的文章能较为流畅地朗读下来的时候,你就会惊喜地发现,他们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已大大的长进了。原因何在呢?就是他们的语感能力增强了。

其实,古今名人也都重视阅读,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讲的是阅读与聪明的关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孙中山说:“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生活”。讲的是阅读与生活的关系。既然阅读如此重要,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去指导学生读呢?

我的做法是:

一、自由读文,引发思考

对于独立读课文我一般采用此法,如《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我事先布置预习并提出以下要求:百合花开要面对哪些困难?是怎样战胜这些困难的呢?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把重点句子做上记号。读后学生交流,并且引导学生体会百合面对自然环境艰苦带来的困难,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用简笔画、板书、断崖、山谷、百合然后根据板书指导学生体会百合首先要面对生长环境的艰苦。生长在这样的条件下的百合心中有一个什么念头?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根据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表情朗读,理清思路

对于抒情性较强的文章,我大都运用这种方法,如《永生的眼睛》《母爱》等课文,我先自己范读,把气势和情感读出来,然后指导学生有表情的朗读。同时还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赛读,分节读,开火车读,抽读。现通过听课文朗读录音磁带,让学生在心里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

三、角色朗读,品析人物

角色可一人一角色,也可一组一角色,可事先指定,也可临时物色。如《真情无价》一课,这是一篇描写人世间亲情故事的文章。学生自由读文后,再听课文朗读录音,领悟怎样根据人物的不同和地位,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并加以适当的指导如分角色朗读小女孩和店主的对话,并展开想象,体会小女孩对姐姐的感激之情和姐姐对妹妹无微不至的爱,分角色朗读姐姐和店主的对话,体会姐姐的诚实和店主的善良。

拓展:同桌之间说说,姐姐会在哪些情况下,给予她妈妈一般的爱。

当我——的时候,姐姐就像妈妈一样——。

指明说说:你想对文中的姐姐或者妹妹说些什么?

小结:店主的行为一样令人感动。他用自己的真情保护了姐妹俩的这份真情。

此外,在课文讲解过程中,还可以采取男女分开,男同学读文中“男”说的话,女同学读文中“女”说的话,或每一种角色由几个人一起担任,使每个班每个人都有朗读的机会。这样,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不仅可以掌握人物不同内心感情,体会文章所包涵的思想意义,还可以从角色对话中窥见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体会人物语言的描写方法。

四、文言白话,对读促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文教学往往是语文教师颇为棘手的问题,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知识有限、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勉强,以致对古文的一些词、句子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从而妨碍对古文的意境的领会。因此,在教古文时,我们首先应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掌握古文的内容,老师范读学生领悟,读懂大意,熟读成诵,接着我采用文言和白话对读办法,指定一名学生读文言文,其他学生(或一人、或一组、或全班)读白话文,一句一句地读。掌握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联系与区别,又可以提高对古文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高一级学习做准备。

当然,教无定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读的方法还很多,实践中常常是以一种方式为主而兼用他法。但不管怎样,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素质,打造高效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作为语文课,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实施,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这一举措。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它不是分析的分析,不讲解的讲解,灵活的运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了“以读代讲,由读答文,重读悟情”,“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最终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古文语感课文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称象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