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洪荒之力”,教学生零距离学英语
2017-03-20谢秀冰
谢秀冰
【摘 要】2016年8月在里约举行的奥运会上,游泳队员傅园慧的“洪荒之力”的英语翻译特为引人注意。作为中学英语教师,我们更应敏锐地捕捉这一契机,打开教学的大门,畅快淋漓地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到英语资源。巧借“洪荒之力”,教师可利用国际大事、国家新闻以及身边环境构思创设英语教学氛围,让学生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零距离研究英语学习。
【关键词】中学英语;环境;创设;英语资源
《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英语课的精彩在于把语言的魅力渗透到学生的灵魂里。重要的是有了好的素材,教师还必须恰到好处地运用,这样才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素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更能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下面我就中学英语环境的创设谈几点实践和尝试:
一、让国际新闻成为英语教学的风向标
国际上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各国都采用英语播报世界新闻。2016年8月里约举办国际奥运会。国际头条新闻有一句话火了,那就是傅园慧的“洪荒之力”。这词几乎家喻户晓,各国争相报道。笔者是立马做出这样的教学尝试,要在开学第一课中巧借洪荒之力给学生上一课“洪荒之力”的翻译研讨会。
关于“洪荒之力”,CCTV NEWS翻译成:prehistoric power(史前的力量)。对于初中学生而言,prehistoric这个词语是还没有接触到的,它需要学生在掌握了构词法后,懂得词根和词缀后才能领悟得到。学生对historic也要从history这个词着手研究才能进一步明白词义。因此,这个词语的翻译是比较符合官方报道的,学生很难体会到那样的新闻特性。而英国卫报则对“洪荒之力”给出了另一种翻译:mystic energy(神秘力量),这样的翻译充分反映了外國友人对我们这位运动员的好奇与惊讶。但是就傅园慧本身作为一名运动员,她当时被采访时所说的话的反应来说是出自条件反射的,所以,有部分英语爱好者和专业翻译人士认为比较符合的对话应该是这样的:记者:“Did you reserve your energy?”傅:“No, I gave it my best shot.”/“No, I went all out.”因为在日常表达中go all out/ do ones best表示“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做好”。那么,这样的翻译方式是最能让大部分人理解并立马体会到运动员的心情的。同时,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更是易于吸收和运用。课堂上,在这个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浅而易懂的语法知识,体会到了语境下词语的使用,而且能学到了更多未知的新词汇,印象深刻,为日后学习埋下伏笔。
二、让国家大事成为英语学习的导火索
不仅国际新闻能让教师改变教学的构思,平时如能多关注时事,与正用猎奇的眼光看世界的学生们有共鸣则能让自己的教学更具个性化。
2014年定在我国北京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是国家头等大事,北京不惜一切代价来保北京的优美环境。那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英文全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缩写:APEC。在规范学习中,笔者是首先让学生了解每个字母所代表的意思。但是由于中国举办这样的盛事想给外宾好的印象,于是便努力使到北京城上空再现蓝天白云。APEC blue这个词就应运而生。学生在看时事新闻时捕捉到了这个词,他们不懂也很难去运用。这时候,笔者展示了APEC的2种新解释:1.Air Pollution Eventually Controlled空气污染被控制住了。2.At Party Empires Control一切尽在党国掌握之中。笔者解释:这两种翻译都在形容我们国家的能力之强,团结的力量之大,办事的效率之高,完成的角度之美。学生利用政治的悟性还是能理解到的。但从另一方面讲,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真的是有时代性和强烈的新闻色彩性的。很多年轻翻译人士用APEC blue形容“短暂易逝,不真实的美好”。学生对于新词的解释要有特定的语境给出来才能去理解才能更深入掌握。于是,语境造句派上了用场:He is not really into you, its an APEC blue!
当然,在大英词典还没有正式修正前,到底这个词语的运用怎样才恰当变成了探究的中心。师生的讨论才显得进一步地激烈和有趣。这样的课堂便是英语学习的导火索,可以激碰出热烈的思维火花。
三、让身边环境成为英语研究的切入点
语言来自于生活,生活创造了语言,学习英语应紧扣生活。只要细心留意,身边环境随处可见可闻英语。若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语言材料,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且在实践英语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的工具性能,学生的 自觉性就会大大增加,学习英语的洪荒之力也能尽显。比如:How are you ?是一句问候语,常见于友人对话之间。小学阶段教学生要这样回答:Fine, thank you. And you?但是,千篇一律的呆板的回答总让对方感觉敷衍。对待初中的学生,就要共同探讨用什么方式回答会更好?换成了Couldnt be better.(再好不过了)来回答时,很多学生眼睛睁得可大了。从眼神里笔者发现他们的想法是:原来还可以这样回答!因此,学生又掌握多了一种表达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以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
巧借“洪荒之力”,有依据地创设英语学习环境,给师生搭建一个交流、学习、创造、竞争与展示的平台,能让孩子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是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生零距离学英语,让英语教学跟上时代步伐,绽放课堂魅力。总之,能使学生在愉悦的英语环境下自然地学习和运用英语,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袁会礼.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外语学法教学研究,2009年版第3期
[3]许亮亮.《创新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外语学法教学研究,2009年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