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7-03-20毛红利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有效应用整合语文教学

毛红利

摘要:在注重素质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新课改时期,如何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为语文学科搭建创造平台,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以及增加课堂容量几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123

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模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科技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适应教育媒体的现代化趋势,把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制作课件、运用网络,达到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所需要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对实施教学目标,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改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现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浅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

通过多媒体制作语文教学软件,可将不同的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组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呆板的文字变成有利于理解文章感情基调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入情入境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文章理解的最高境界是“入神”,也就是情感同化。教学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最终让学生在通过学之后,在思想和情感上达到与文章“神”的统一,亦即为情操的陶冶,也只有学生的“心”与文章的“神”得到沟通——被同化,才能真正开启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的心神都投入到文章特定的氛围基调中,才能体味到文章的深层意义。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手段无论如何是不可能,而运用多媒体极易出现这一效果。例如,笔者在讲《七颗钻石》一课时,课的开头是这样导入的: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知道了《七颗钻石》讲的是有关北斗七星的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干旱土地的图片配上一段凄惨的背景音乐),然后笔者激情描述,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死亡的威胁中,我们的故事发生了——凄惨悲伤的音乐和笔者的深情描述,将学生带入了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个灾难缺水的年代,奠定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基调,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最后,在《爱的奉献》的歌曲中,笔者小结全文:孩子们,“爱”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小姑娘和母亲的心像金子般美好,像钻石般珍贵,那七颗代表着爱的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北斗七星”。当笔者书写完板书,学生还沉浸在那故事的画面与音乐中,学生的心神都投入到文章特定的氛围基调中。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能触动孩子的内心,启发学生的思维,更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实现情感目标的大幅度跨越,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

二、利用信息技术再现课文情景,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如何巧妙地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这一直以来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巧妙地再现课文中的情景,不仅能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如:《落花生》一课,理解父亲谈花生的两段话的意思是重点,特别是借花生说道理是难点。另外,现在的学生大多没见过花生的生长过程,不知道花生的果实生长在泥土里,所以这一点也不利于他们理解不为人知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借助多媒体显示画面:先显示“落花生”图,矮矮地生长在地里,果实埋在泥土里,接着再出示“高挂枝头、鲜红嫩绿,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苹果、石榴”图,然后提出问题:他们的生长环境、外观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容易引人注意、招人喜爱?哪一个更不为人知、藏而不露?笔者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朗读课文,一边品味文字意思。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图画形象上观察感知到同类植物的不同之处,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出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对比写出两种事物本质的不同,从图文创设的意境中,从读品创设的感知中,学生自然品味出父亲将花生和苹果等作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从而反映花生“谦逊朴实,不哗众取宠”的品质,自然地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哲理,文章借物喻理的难点迎刃而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在古诗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诗的意境,能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笔者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的恰当应用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笔者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视频,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多媒体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燎绕之中。借助多媒体的巧妙应用,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对理解诗意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理解了诗意,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利用信息技术,拓宽信息渠道,增加课堂容量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突破书本限制,发挥其传播知识新、快、全的优势,扩充教学知识量,丰富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增加信息渠道和课堂的教学容量。如《蓝鲸》一课中将鲸分成须鲸和齿鲸,但哪些鲸属于须鲸,哪些鲸属于齿鲸,这些鲸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有何区别,课文里找不到相关信息。通过了解知道学生对鲸具有浓厚的兴趣,于是,在上这节课之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一份预习作业,让他们从网上检索关于鲸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围绕“你还知道哪些鲸是属于哪一类的?”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这样,就创造性地把课本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間,在有限的课堂内增加了课堂容量。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必将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改变“教师+粉笔+黑板”的传统的教学形式,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挖掘课文内涵,对学生打开联想的闸门,启发积极的思维,把课文中“静止”的语言变成“活动”的形象,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表达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信息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让我们的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语文,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张 眉.关于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9).

[2] 周春梅.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3(2).

[3] 彭 辉.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2011(1).

[4] 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J].2001(2).

[5] 何克抗,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河南省宝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467400)

猜你喜欢

有效应用整合语文教学
浅谈循环训练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1+1”微群阅读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