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学习使课堂更丰盈
2017-03-20钱九云
钱九云
摘要:体验学习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学习模式,引起教师的极大关注。它打开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了解、吸收数学内容,让学生得以全方面的发展。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学习,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彰显丰盈数学课堂。
关键词:体验学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要顺从学生的学。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高,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生成之余,达到快乐学习。
游戏活动,体验学习乐趣
玩与学实际上都是学生的一种天性。对此,教师要产生高度的重视,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要切实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可以大胆创新,在教学中,将数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整合到一起,开展游戏教学,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學“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内容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将这部分内容设计到游戏活动中,让学生边玩边学。教师说:同学们,现在我将大家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每次派一名成员到黑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注意每位只能写一个,写得正确的小组将得到一分的奖励,如果写错或者没有写出来,则该小组就要被扣除一分。请写出英文字母中或者我们的中国汉字中,属于中心对称图形的字母或者汉字,看哪个小组获得的分数最高。游戏开始后,学生们瞬间进入到游戏中,各小组的学生们轮流上前写出相应的字母或汉字。通过游戏的开展,学生写出了许多汉字,“十”“一”“王”“目”等。整个数学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的情绪高涨,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更深刻认识。
操作体验,培养探究思维
很多数学概念不易理解,而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并不是很强。为此,教师就要注重化抽象为形象,引入几何直观,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将数学概念变得直观易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体验知识的生成,积累更多经验,以开拓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因式分解(一)”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几何的角度学习这一概念。教师说:同学们,请你们利用下面四张小图形,拼凑成一个面积更大的正方形图(如图一)。学生们在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开始了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猜想、创新、分析,思考如何拼凑成一个面积更大的正方形。很快学生纷纷给出最后的结果,利用这四个矩形,拼凑成了一个大的正方形(如图二)。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四个小矩形的面积和与你们最后拼凑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并试着写出其各自的代数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写出了表达式。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因式分解的概念意义。
操作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可以有机会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对数学内容有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同时,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探究思维潜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联系生活,体验学以致用
“用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教师教学的方向。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渗透生活元素,强化应用的训练。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材,引入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以致用,感受学有所用。
例如:在教学“ 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一个实际问题:某区有一个重要绿化行车道,准备种植甲、乙这两种树。其中甲种树苗每棵50元,但其成活率为90%;乙种树苗的单价为80元,其成活率为95%。如果该区想要种植的树苗的成活率不低于92%,并且所花费的总费用为2600元。请你帮忙算一下,最多能够购买多少棵树苗呢?这是一道实际问题,学生对其充满了兴趣,并很主动地去思考分析。学生们通过自主分析,想到运用方程思想来解决,并设甲种树苗x棵,甲、乙两种树苗一共n棵。然后开始寻找一定的数量关系,想到通过方程的思想来解决。学生在阅读问题后,发现其中问题中存在“不低于”这一词语,此时,学生想到自己课上所学的不等式的知识内容。于是,学生开始尝试列出不等式,并根据自己所学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容继续分析。学生对于这一实际问题都很投入,在其中充分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内容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
教师借助实际问题,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活跃了学生创新思维。其次,让学生积累了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实际经验,提高了学生动脑的积极性。
体验学习,让学生得以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数学内涵,促使学生对知识更深入理解,并从中学到更多技能。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为其创造更多的体验条件,丰盈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景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