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拨动审美之弦,彰显阅读教学实效

2017-03-20秦玮

教育 2016年47期
关键词:审美小学语文

秦玮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如果教师能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美的情境、美的情感、美的形象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情动而辞发”就会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审美;阅读实效;小学语文

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上,教师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美,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愉悦、舒畅的情感体验,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就会有效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创美的情境,提高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小,意志品质差,如果没有兴趣做引导,学生很难全身心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创设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的,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的优美情境,在美好情境的感染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阅读中。

在苏教版第七册《泉城》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同学们,想不想到济南看一看,济南是中国著名的‘泉城,七十二处泉水把济南妆点得美丽无比。那里的泉水清亮,纯净,晶莹剔透,喝上一口都是甜的。” “老师,当然想看了,我们要去济南吗?”没等老师把话讲完,一部分学生按捺不住,打断了老师,显然同学们的兴致已经被老师描述的情境激活。“既然同学们都这么着急,那老师就带领大家看一看济南的泉水吧。”接下来,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济南泉水的视频,声、光、影的视频效果让学生仿佛身在其中,美丽的泉水让学生沉醉。趁学生兴致高涨,课堂往下进行,同学们边朗读边想象,边品味泉水的绮丽,同时体会作者的语言。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比喻生动、形象,简单清晰地介绍了济南城各处泉水的特点,但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这种符号性的东西接受能力和感悟能力并不成熟,所以怎样把学生带到这种美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

悟美的情感,强化阅读动机

动机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对于阅读有了足够的兴趣,还必须有强大的动机作为支撑,支撑学生持续地主动阅读,因为只有主动阅读才是真实有效的阅读,而被动的灌输只会让学生心生厌烦。教师要抓住有力契机,深挖文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各种正面的、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感恩、奋斗、上进等美好的情感,在美好情感激励下主动阅读。

在《王冕》的阅读教学中,课文第二段“母子对话”这个情节就可以重点分析探讨,“王冕母亲说供不起他读书了,让他去隔壁放牛,你们能够体会母亲的心里感受吗?”“我觉得母亲是没有办法的,如果她有一丁点的办法,我相信绝不会让王冕放牛。”“你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我也有妈妈呀,老师,天下母亲不都是一样爱孩子的吗?”“这个同学真有心,其实王冕的母亲说这样的话是多么的伤心和无奈的啊,面对母亲那么小王冕是怎么做的呢,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王冕非常懂事,知道妈妈的苦衷,所以他骗妈妈说学堂里闷得慌,是为了怕媽妈伤心。如果我是王冕我也会这样做。”“你们要向王冕学习,感恩父母,那么就努力读书,让妈妈高兴,不让妈妈操心。”

课文内容“母子对话”激发了学生内心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教师抓住了这个有利的机会,引导学生把这种感恩父母的情感内化成学生努力阅读认真学习的内在动机。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越感恩,动机越强大,阅读效果越好,课堂效率越高。

品美的形象,培养阅读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要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不能用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主动思考、自主探究,教师教给学生的是阅读方法,而不是阅读结果。小学课本中塑造了很多富有人性美的形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欣赏,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用自己的智慧思索,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塑造人物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通过这些描写来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探讨未知,解答疑惑。“老师,听说过‘卸磨杀驴这句话吗,这就要杀骡子啦,草地还没走完呢。”其实每节课都会有一些思维另类的学生,不过这个学生阅读得非常仔细,能够把前后的情节连贯在一起。“你是从骡子的角度在思考问题,要不你给大家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还有倒数第二段,你没看到一个个饥饿昏倒的战士吗,没体会彭德怀‘吃不下,端开的无奈吗,为什么要杀骡子,因为没办法,因为他更爱战士。”

发展阅读个性,就是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的和文本交流。这篇文章,为了尊重学生们独特的阅读感受,教师就采用了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感悟的教学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个性化阅读的空间和机会。

有实效的教学,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维的教学,阅读中,教师要为学生打造一片美的阅读天地,培养学生欣赏美,感悟美的能力,拨动起学生的情感之弦,享受阅读的美好,从而彰显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常乐小学)

猜你喜欢

审美小学语文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