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音乐课程的“人文性”

2017-03-20张红

教育 2016年47期
关键词:人文性音乐课程

张红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音乐课程的施教过程中越发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塑造。本文提倡将音乐教学与人文性相渗透,逐渐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在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水平的过程之中融入人文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音乐;人文性;课程

“人文”这个词最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之中。音乐的人文性体现在作品中所蕴含的与它的产生、发展等相关的文化生态系统。在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多元化的思想观念相互交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差异形成了彼此的碰撞,人文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战略”中也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才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当前我国推行的音乐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对音乐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性渗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新课改以来教师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研实践,谈谈对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人文性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人文性的体现

音乐是人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首先明确了对于人文性的要求,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要想在音乐教学中体现人文性,首先要了解音乐艺术的人文性主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进而我们才能达到实现音乐教学的人文性目的。一般来说,音乐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哲学思考 根据对音乐本质的不同程度的理解,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以下几种主流的音乐教学哲学观:以贝内特·雷默为代表的审美教育哲学,认为音乐教学其本质上是感觉的教育,主张通过“听音乐”的方式提高人的审美感受力;以戴维·埃利奥特为代表的实践教育哲学,认为音乐教学的本质是音乐实践,主张通过“做音乐”的方式来培养人的音乐素养;以保罗·哈克为代表的实用教育哲学,认为音乐教学最本质的是功能教育,是达到某种社会功能的手段;中国传统音乐的各部类、各体裁、各内容、各形式及各结构等都无不体现出哲学的思维。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过分追求于某一种哲学都不是很妥当,会让音乐教学偏离其音乐自身所具备的审美个性。音乐教学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不断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教人欣赏生活中的美之所在,给人美的感受。如果偏离了使得人日臻完善和发展的方向,教育就失去了它的存在的价值。

人文传承 人类亘古就有着对于人文价值的追寻,音乐的人文传承有着跨越种族的、国界和历史的核心价值。在东方,音乐对于人的心灵之显现、润泽、体察等方面自古以来就有默契的人文表达,并且顺乎于天然。孔子的“兴于诗,礼于乐”“乐以教和”,西周的“制礼作乐”“乐德”“乐语”“乐舞”等思想都浸透着人文性。在西方,古希腊时期音乐就被发现拥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对情感的表达和对于美的捕捉与表达更加细致入微、淋漓尽致,音乐与文学、美术等相关门类和学科的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人文视野变得更为开阔,音乐中的曲折旋律、复杂的和声、出新的曲式、错综的节奏、繁复的配器、规模的扩大等都是前所未有。音乐课程是一种文化课程,它具备人文属性,它的本质是“育人”。音乐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淡化技能与知识的同时,愈加对学生的生活态度关注,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正面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习得宽容乐观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

人文体现 作为人文学科的音乐学科,它和其余同属子学科都曾经萌发于启蒙运动引领下的理性精神,并且承载了其相关学科中以注重人的价值和人的精神表现为核心的研究视角度,发展演变过程之中也融入了对于历史、社会文明、人类意识形态等层面的多维度融合渗透。其实,音乐自身即是一种文化,体现着不同发展环境孕育下所承载的人文以及内涵。例如:当我们听到一段藏族音乐、一段拉美音乐或者一段维吾尔族音乐的时候,便会感受到音乐里包含了有差异的玄法、调式、节拍、音色。这些音乐之中还包含了很多不同文化身份的创造者对音乐不同的理解以及表达,他们是以音乐为表现形式向受众者传递文化。音乐的本体就身处于大文化之中,反之音乐也是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文性还从另一个侧面呈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了地域的差异、不同社会文化形态的差异、不同创作者以其不同的文化视野所创作出的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文化特性。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人的综合艺术素养,还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心理,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其实我们在学习传承音乐艺术的同时,也在音乐环境中传承和浸润着文化。

人文性的渗透

找准目标,合理定位 谈及音乐,我们的第一反应便是音乐本体。然而音乐自有始之初,音乐的本体并不代表着音乐的所有面,只能说音乐本体其实是音乐的载体,而伴随着的还有音乐从产生到其流传进程中所构成的与之相关的一切人文的汇合,它包含着文化、政治、科技、经济等。纵观古今中外音乐教学的发展历史,越来越强调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音乐教学中渗透音乐文化的内涵也成为现今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

在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课程所具有的人文性在课程的性质方面被首先强调。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现代教育强调学科的人文性,而音乐本身就是人文系统学科的一个分支,在人文性方面理应更加关注。音乐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发展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之中将提升学生的技巧能力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音乐艺术它本身所蕴含的表现形式和人文内涵来打动学生,逐渐让学生接触音乐,感悟音乐,掌握采用音乐这种艺术门类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文化追求,提升艺术综合能力。在音乐教学中,還要遵照教育发展的规律,联系生活的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体验和小组学习合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展现音乐课程的人文性。

改变观念,以生为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学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唱歌教学过程中,倘若一味地花时间训练学生的发声技巧、咬字吐字等技能,过于重视音乐技能的造就,就容易忽视了歌曲中所包含的思想内涵的传递,更谈不上对于学习者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欣赏教学也会经常遇见类似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新课程标准提到音乐教师要改变这些陈旧的教学观念,在音乐教学中凸显出艺术课程的人文性。只有尝试挖掘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及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体验感悟,使学生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获得启迪,为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蒙古族长调风格歌曲《牧歌》时,为了让学生对内蒙古大草原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并且可以采用欣赏草原的风光视频的同时,欣赏背景配乐为腾格尔演唱的歌曲《天堂》,通过创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多姿的大草原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引导学生聆听、观看,感悟歌曲中感受大草原广阔无垠的意境,并启发学生在唱—创—演等教学环节中抒发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从中挖掘出歌曲之中的内涵及人文素养,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文精神。

转变方式,与时俱进 美国社会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人性本质中最殷切的是渴望被肯定、被赏识。”优势教育观也指出:“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兴趣、开发潜能、增强自信、学会自主的重要前提。”所以,在课堂上尝试赏识教育的教育方式,做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欣赏学生、启发学生,创设思维点燃思想、以平等造就公平、以宽容培养豁达的人文情境。引导学生乐于与老师、同学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启发,在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相互分享彼此的思考与见识,相互交流情感观念,使学生都能在人文课堂中有所收获,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艺术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作用是隐性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它承载着精神深层次的需要,是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传统的音乐课堂单一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发展的需要了,只有从音乐本身下功夫,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立足于音乐作品旋律、节拍、力度等音乐要素的理解,注重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聆听、演唱、演奏、识谱、创编等教育活动,不断转变教育方式,多角度实现有效教学,不断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

如上所述,音乐教学人文性的渗透,无论是从哲学、传承和体现角度来看其具体价值,还是从实践角度来看其具体实施,都是实践课程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要想彻底贯彻《纲要》提出的课程理念,切实达成音乐课程的人文性渗透目标,是同每个个体息息相关、每个生命都可以也应当投入的思维自觉与温暖实践。我们不但要对音乐学科本体的理论进行研究,还要对艺术交叉学科的理论研究,发挥地域的特色与优势,融入“全人”育人的学科通融理念,构建人文精神传播的土壤,以形象生动的情境,以及与音乐相契相融的诠释与表达,润物细无声地进行着人文性的渗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贝尼特·雷默著(美),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丁寶兰.中国哲学史通览[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社,1994.

[4]郭乃安.请把目光投向人[J].中国音乐学,1991(2).

[5]帕森斯.布洛克著(美),李中泽译.美学与艺术教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6]张静波.音乐审美教育与大学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南京大学的思考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人文性音乐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