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我校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2017-03-20曹运长文红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育质量研究生教育

曹运长+文红波

摘要:近年来,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与类别在不断扩大,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已成为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势在必行。本文从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分析了我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232-03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高校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为国家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和优秀专门人才的重要保证;是全面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从精英时代走向扩招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选择和必然需求。自2003年高校研究生教育实行扩招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得到迅速发展。在各高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有关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的负面信息也成为了社会关切的问题。我校作为地方性一本高校,研究生培养也已初具规模,现今每年的招生人数超过一千人。对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与机制的建设与研究,无论对我校从教育型向教育研究型大学的转型,还是对我国地方性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都具有参考价值。本文从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分析了我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与建议。

一、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我校研究生教育经过了20多年的历程,于1986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4年开始与北京大学、中南大学等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5年获得工程硕士和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资格。2007年获得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我校现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12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涉及工学、医学、管理、经济等九大门类。至2016年我校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已达4000余名,各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含在职攻读)800多名,在校博士研究生88名。

二、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与培养类别的急速扩张,一些地方性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出现了一些负面信息。一是培养质量意识不强,一些地方性教育型大学或一些刚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培养单位,片面追求硕士授权点数量和招收的研究生规模,忽视了培养的质量监控和内部保障体系的建设,在招收、培养、管理、论文等环节中,缺少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二是地方性高校研究生生源数量与质量下降。近五年来每年报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人数维持在在165.6万—177万之间,而招收的人数达到了49.5万—57万左右,报考录取比超过3:1,导致各高校对生源竞争异常激烈,有些知名度不高的高校某些专业第一志愿上线率很低,为了招到生源,不惜给出了调剂学生全部公费等各种优惠政策。同时生源质量不高,地方性高校招收的研究生来自“985”、“211”高校的考生较少。基本现状是“985”高校学生直接通过硕士基地班、免试推荐等形式就读“985”高校或中科院所的研究生;“211”高校考生报考“985”高校,二本院校学生报考“211”高校,而一些地方性高校只能招收二本、三本类高校考生甚至大专生,生源质量分布严重不平衡[1];三是研究生教育资源不足。研究生数量的快速增加,而研究生的培养经费投入相对有限;地方性高校的导师质量相对薄弱,科研经费较少;用于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

作为地方性一本院校,我校研究生教育同样存在地方性高校相似的困境与不足。一是生源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除临床医学、药学、经济与管理科学、核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第一志愿上线人数超过招生数外,相当多的学科,特别是理科、工科的第一志愿报考和上线人数远低于招生人数,因此此类学科招生主要依赖校外调剂。同时,第一志愿上线考生的本科毕业学校层次较低,大多为普通一本或二本高校甚至三本院校,而来自于985高校和211高校的生源较少,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校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二是研究生导师科研水平相对薄弱,科研经费较少。导师科研水平能力参差不齐,虽然我校建立了导师遴选、复核与退出机制,从师德、论文、经费、教学上对导师进行了考核,如要求理科与工科导师每年的在研经费必须5万元以上。而对导师的遴选却并不严格,一些40岁以下科研成绩并不突出且未取得博士学位的老师也被遴选为导师,以至于出现一些学位点的导师数大于所招收的研究生数量,两三年才能招到一个研究生。三是学校用于研究生培养的科研经费、教学科研仪器和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学校资助研究生科研经费硕士生人年均1500元,博士生人年均2000元,10多年没变;每个学科只能靠自己以争取省级或国家级重点学科或实验室途径才能获取建设经费,尽管也有校级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但支持力度不大,且不是每年都下拨经费,学校财务预算中的仪器设备购置与维护费只能用于本科教学,没有单独的经费用于研究生教学与研究的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因此部分学科用于研究生科研的仪器设备不全、设备老化得不到及时更新与维护。此外,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有偏向于应用型专业的趋势,如专业硕士的招生数逐年增加,从而压缩了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指标数。同时,我校研究生创新意识不够和创新能力不强,研究生培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完全适应等问题,现已成为我校乃至全国高校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我校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是指高校作为第一质量主体,为实现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而建立的一整套管理体系,对保障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核心作用。内部保障体系应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与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招生、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开题、中期考核、答辩、学位授予、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质量监督体系包括各级(学位点、学院与学校)学位评定分委会的监督管理,如学位授予审核、导师的遴选与考核、各学位点教育质量的自我评估;外部质量监督体系还包括各学术组织、社会机构、行业部门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与反馈。

關于如何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肖念等认为: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包括多样化与层次分明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保障结构体系(培养单位、中介机构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两个方面[2]。谭跃进等提出,可以把研究生看作一个产品,需要通过设计、制造、检验等质量管理过程,首先通过质量设计来规范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培养来实现设计质量;通过检验来检查产品的质量。认为研究生质量标准的设计和制定、研究生教育过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具有同等重要性[3]。作者认为,构建与完善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首先应全面分析调查我校业已构建好的内部保障机制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再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建设经验,同时应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的特色与优势及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完善学校内部保障体系的建设,实现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一)深化招生改革,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生源整体质量

作为研究生教育活动中的主体,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是保障培养质量的基础。为了加大吸引优质生源的力度,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通过互联网和通过与兄弟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加强学校研究生培养特色与优势、专业建设情况、招生优惠政策和研究生就业情况的介绍与宣传,提供实时、全面的招生信息,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二是对现有招生配额机制改革,在保证学科必要的招生名额的基础上,向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和社会需求大的学科适当倾斜,向研究水平高、研究经费多的导师适当倾斜;三是加大应届优秀毕业生免试推荐研究生工作,不仅要招收本校免试推荐研究生,还应大力吸引外校优秀的免试推荐生。

(二)完善导师遴选及管理机制,提高导师队伍水平

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者,其教学与科研水平是培养质量的关键与保证[4]。首先,应实行严格的导师遴选与考核制度。导师应实行聘任制,通过定期对导师的学术水平、研究经费、学生与导师的见面机会等方面进行考核,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导师终身制。其次,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导师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养,导师队伍建设也应实行终身教育。可通过聘请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导师举办有关研究生指导的系列讲座,让导师们熟悉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如何进行指导,从思想品德、日常生活、学习与实践上关心与指导研究生的成长,增强导师的使命感和质量意识。

(三)加大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改善研究生科研和生活条件

科研条件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物质保证。学校应不断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强实验室基础条件建设,可通过校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创新平台、校级重点科技项目、研究生创新性项目等形式立项,多途径多形式不间断地加大对实验室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强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维护、更新和相关实验室的建设。实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条件保障。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改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提高研究生待遇,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主动性。

(四)完善与优化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是各学位点进行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与主要依据,包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学分要求,培养过程质量控制要求,课程体系设置等几个方面。它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总体计划,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定期地进行修订、完善与优化。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是课程体系设置,它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研究生合理的知识与技能结构的质量标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保证研究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与技能结构的前提下,既要充分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突出本校各学科专业的特色与优势,避免与其他高校相同专业同质化。同时,随着社会对本专业高层次人才知识与技能结构要求的不断变化,应实时的更新与修订课程体系。

(五)完善研究生管理工作体系与规章制度

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控制,不应只简单地严把出口关“重视结果”,而应强调过程管理“重视全过程”,应从多环节进行质量管理。因此,建立科学的管理工作体系和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目前我校实行的是学校——学院——导师三级管理体制,但长期来学校对导师的管理权放权不足,而主要由校院两级研究生管理部门进行全过程管理。应推动管理权限下放,明确各级的责任权利,特别是加大导师对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自主权,突出导师的主导作用,比如让导师参与到招生工作中来,导师决定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等。各级管理部门分别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促进各个培养环节有序的开展。

(六)建立科学可行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体系

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自评体系,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培养单位发现不足和改进提升的有效途径,是学位点合格评估的主体和基础。目前我校各学位点已构建了自我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目标与标准、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条件、管理与服务、特色优势等不同权重的7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如从是否能明确体现出本学位点的培养目标和特色,是否满足国务院与学校学位授予的基本要求来考察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标准;如从招生选拔、实践教学、学风教育、分流淘汰制度、论文质量、就业发展等方面,来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但目前我校自评体系中各级指标设置的还有待进一步商榷与完善,如各级指标的取舍与增添、细化和各级指标的权重等,以使自我评估体系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李成峰.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高等教育与研究,2012,33(2).

[2]肖念,肖苏梅,张晓霞,王燕琪.ISO900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3).

[3]谭跃进,王军民.对研究生教育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3).

[4]林军,邓艳,王昆.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研究,2012,(69).

Studies on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Our University

CAO Yun-chang,WEN Hong-bo*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School of Pharmacy and Biological Science,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Hunan 421001,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graduate enrollment size and category have been expanding,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our university. From the aspect of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graduate 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our university,and put forward some valuable Proposals on how to increase 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Key words:graduate education;education quality;internal assurance system

猜你喜欢

教育质量研究生教育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