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与生活课高效课堂浅尝

2017-03-20韩文达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高效课堂

韩文达

[摘 要]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增强角色意识,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儿童兴趣,培养儿童动手实践能力,引领儿童在快乐中获得道德感悟,进而将内化的道德认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达到知行统一,实现品德与生活课的高效教学。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高效;课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从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有效开发课程资源,运用活动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交流与活动,是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取得高效的关键所在。

一、融入新理念,教师角色新定位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的基础,活动是品德与生活课的主要形式。基于儿童喜欢游戏的特点及课程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启发、引领、鼓励儿童参与课堂活动。新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应有新的定位。

(一)师生互动的设计者

品德与生活课的课程内容主要源于儿童的现实生活,把教材内容转换成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并运用恰当的手段组织好活动是高效课堂的关键。为此,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结合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捕捉活动主题,延展教材。同时,结合儿童天真活泼、思维活跃、敢说真话、积极性易于被调动等特点,把教材内容设计成有层次、环环相连的多项课堂活动。一些具体活动留给学生自主设计,以研究型为主,给学生以足够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有创意地活动。

辽海版一年级《神奇的种子》一课,可设计成大地丰收的景象,它们是怎么来的呢?可设计几项活动环节:种子的生长、认识各类种子、找水果种子、探究无籽水果等的来历(科学探索)、完成自己的发现(汇报展示)等各项活动,教学顺利完成活动目标。

(二)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教师要融入活动。教师以适当的角色参与其中,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不仅增加情感,体现师生间的平等,而且活动中教师的眼神、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对儿童也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教师的微笑、鼓励的话语,会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师生一起分享感受、一起解决问题,道德教育就会“润物细无声”。

如辽师大版一年级《请跟我来》一课,教师和学生互相打招呼这一环节,可设计上学见到老师、校园见到老师、放学与老师分别、校外见到老师等几个不同的情景。师生共同在台上表演,通过学生评价,梳理出正确的行为标准。《邻里之间》一课,以师生间角色扮演的形式,设计串门、遇见、邻居有困难等几个情景,引导学生挖掘已有的生活认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明白应该尊重长辈、懂礼貌、互相帮助,做邻里和谐的使者。

(三)活动进程的调控者

教师不仅仅是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更是活动的导演和调控者。教学中设计的活动应顺其自然,但又不能听之任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研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学生的课前准备到学生制作、交流、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应始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观点。如在教学《班级公约》时,学生分组活动后,教师了解各组活动情况:活动的规定、活动的效果、活动的体会、你觉得活动应该怎么做等。活动不到位时再重新活动。这样,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汇报,领悟到游戏的规则,最后大家集体梳理延伸,达成共识后形成“班级公约”,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在集体中要有规则。

二、强化体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决定品德与生活课堂高效的重要因素。教师应从学生年龄、经验等实际出发,分析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指导他们学会学习。

(一)活动中提升观察能力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品德、自然、社会、劳动和生活等学科高度整合的综合性课程。儿童对自然和社会方面的知识和体会大多来自于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是品德生活课高效的教学重要保障。低年级儿童的观察,可以按照教师的指导,也可以獨立观察或小组观察。应重点指导观察方法,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去观察的习惯: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怎么观察?观察到了什么?观察得到的体会等。如在《冬去春来》《收获的季节》两课的教学中,教师课前可以给学生下发观察表或布置农民访谈,引导学生课上汇报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并指导学生归纳春秋季节的特色。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春天的美、收获的惬意等,给学生发挥和想象的空间。课堂教学时,鼓励学生的创意和思路,在展示、交流、评价中互学互鉴,提高学生的认知、感悟、辨别能力。

(二)实践中提升体验能力

游戏、实践是小学低年级活动的主要形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应该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实践中学。儿童在适合的空间活动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体验,应该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如一年级课程中《玩的规则》一课,就应该为学生开放活动空间,到室外真正实践。在游戏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怎样做才开心快乐?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规则和规则的重要性。一年级《突发情况怎么办》一课,可以设计实践,实践一:馒头、花生米、火腿肠等异物卡在喉咙里怎么办?实践二:体育课上怎么保护自己?摔破了、骨折了怎么办?教师应该安排学生分组来演示和实践,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的体验。以《神奇的种子》一课为例,可以设计活动,活动一:首先观察大豆种子,了解发芽程度不同的种子的结构。活动二:学生观察后,教师运用动画方式演示大豆的成长过程,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种子各部分的作用和大豆的来历。

(三)交流中提升感悟能力

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联想和发现,才会使学生有高层次的、深刻的领悟。教师应该因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课前收集信息的习惯,或带着问题思考,或分组活动、交流体会,倾听他人感悟。

如二年级《我看我自己》一课,可以引导学生交流上学一年多来,自己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什么进步和提高,成长变化的原因,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教师可以随机安排比赛、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而《欢欢喜喜过个年》一课,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收集春节的相关信息,可以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教师以“万事通”的身份去解答学生相关的知识提问。喜欢提问是一种好习惯,提问的过程是最重要的,问题的质量在其次。提问是创造思维的开端,应保护儿童的好奇心。

三、因“材”施教,拓展学生活动空间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学习空间的开放和学习资源的开放。为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延展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必须要在课程资源开发上下一番功夫,让教材内容更加丰富,让课堂更加充实。

(一)优化现实生活资源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道德教育内容,源于生活的实际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感悟。从学生以往的经历、经验和体会中去挖掘和提炼活动方式。如《锻炼身体》一课,就可以把身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儿童作为例证,学生现身说法锻炼的意义和好处及体会。《快乐的我》一课,就要从快乐入手,寻找本人快乐的事情,包括助人为乐、孝亲敬长、成长进步、学习进步等事例。

(二)发掘本地课程资源

置换教材中不适合教学现实的场景和事例,更有利于教学。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或者分小组进行收集、访问、制作等,让学生充分挖掘身边环境中的课程资源。相信小学生的创意和智慧,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孩子感悟的过程,也在丰富和提升儿童的社会实践能力。教师课前了解学生的资料收集情况,不仅会使教学设计更加有的放矢,也会启发设计灵感。如《可爱的家乡》一课,课前可以布置家长陪孩子拍摄家乡的照片,如美丽的村庄、山水田园、绿树掩映的院落、街道、公园、小区、学校等景致,再收集旧照片进行对比,还可以查找家乡的历史资料等。

(三)查找媒体信息资源

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事例或场景的应用,不能完全实现教学目标,为保证学生能听、能看、能思、能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师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如名山大川、文物古迹、城乡变化,特色产品、名人事迹、风土人情等。既增加儿童的兴趣,又能丰富儿童经验,提升道德感悟。如《祖国大家庭》一课,可以让学生从电脑、电视、图书、报刊中收集著名景点图片和信息介绍。像这样的课程,教师和学生必须共同收集相关资料,教学活动才会有丰富的内容。

有效开发课程资源,课堂活动才会充实,学生的兴趣才会浓厚,学生才会有更多印象和感悟,教学效果才会更好。教师敢于创造性使用教材、扬弃教材、超越教材,在拓展课程资源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儿童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去选择、思考、创造,才会有所创新。

四、直观高效,多媒体为教学助力

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现代化的多媒体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不可或缺。多媒體的优势在于它能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与相应的电化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根据儿童喜欢动画、故事的特点,根据实际播放录像,制作PPT、动画片、配音故事,或运用实物投影演示、展示学生作品等,既形象直观,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引发学习兴趣。如利用电教媒体的声像直接切入新课,感染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探索氛围;把抽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以形象、具体的画面呈现出来;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鉴别对、错、美、丑等。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当场收集信息,并演示、交流和说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还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品德与生活课高效课堂源自教师对课程、对学生的认识,源自对教学方法的探究。品德与生活课也正逐步更新成道德与法治课,建设品德生活课高效课堂之路还需更有效地探索实践。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焦新.把学生个体经验作为学习起点[J].人民教育,2016(8).

[3]倪左.小学品德与生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S].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刘北芦)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高效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