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科专业课迭代式教学方法的探究
2017-03-20司立坤刘鑫
司立坤+刘鑫
摘要: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理论教育是根基,不可或缺;实践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设计分析能力以及社交沟通能力,在国家推崇创新动手能力的当下,实践教育改革成为高校改革的主要方向。“理论课—实践课—讨论课”迭代式的教学方法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紧密、相辅相成,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各种素质能力为导向,把实践教育改革落到实处。
关键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175-02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需求紧迫,国家在2007年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使得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有了指路灯和引航标。工程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明确的要求,高校的培养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毕业时应使学生具备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并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借助一定的工具手段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目前在工科的高校教育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以教学为中心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以教师讲解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与理论课时比例有待优化;实践环节应注重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鉴于工程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理论—讨论—实践—总结”的教学模式,对专业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一、构建“理论—讨论—实践—总結”的教学模式
培养工程专业的学生具有卓越工程师的能力,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很多高校已经提出并实施了各种大型综合的实践方案,比如工程训练实践课、工厂实习、生产实习、校企联合培养等。这些实践环节,锻炼的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每一门专业课的知识,并知道该门课程在整个知识架构中的位置和应用,才能在综合实践中表现的得心应手。每门专业课是根基、是基石,因此高校需在每一门专业课的课程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课程设置中,将相关性比较强的课程内容安排在一起,形成一组“理论—实践—讨论”系列课程。在每一次理论过后,都安排相应的实践课和讨论课,形成实践理论紧密结合不脱节、问题及时反馈并有效解决的良好循环模式。
教师在开课之初,概述本门专业课大纲,分解目录,根据难易程度将本专业课程分为自学部分和授课部分,并列出作为本门课程扩展的参考书目,供学生自学参考。其中自学部分,要求学生自学、完成自学报告,并在讨论课中进行汇报。授课部分要求学生预习,并将预习过程中的疑惑问题、不理解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想法形成报告,课前上交,教师在授课时会根据报告中反馈的问题进行有目标的讲解和引导,做到有的放矢。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提出很多建设性的问题,学生课后思考,讨论课上辩论、解答。
实践课同样需要预习环节,教师提前下达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要求,明确学生需要做的实验准备工作。学生实验课前需要进行自由组合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做好实践课的准备工作:搜集、查阅资料,完成实验设计,填写好报告中的实验方案和步骤。实验课上教师主要是介绍仪器、工具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按组别陈述实验方案,大家评价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有问题的方案进行修正,然后开始进行实验,获取实验数据。学生在实验数据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安排在讨论课上进行讨论,大家一起讨论自己运用什么工具、怎样建模、使用了哪些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路,经验得以共享。
在结课时,安排1—2次的总结展示课,学生根据参与本门课程的经历,分小组进行总结展示,内容不限,可以写本门课的收获,可以写查阅资料得到的感受,可以是遇到某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可以是小组的协作,可以是实验过程,任何一个让自己感受深刻的事情都可以作为展示内容。
二、“过程式”评价体系
考核方式不再以最后的考试成绩为主,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将成为考核的目标。考评方式将是多维度的:理论课的预习报告、平时的进度测评、最后的理论课考试;实验课的实验报告、操作是否具有独立性、是否能够团队合作完成实验内容;讨论课的自学报告、思考题报告、讨论课发言以及讨论过程的参与度、是否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沟通是否顺畅良好;总结课总结报告、总结展示是否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表达是否准确到位,每一个细节都在考评体系中体现。其中优秀团队、优秀报告、优秀演讲、最佳实践设计都有明确的加分项,鼓励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自己,在每个环节中提高自己。
三、结语
2016年6月,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正式成员,这也意味着我国各大高校的改革方向继续要向着工程教育标准的要求迈进。而迎合这种趋势,完成系列化的改革,以达成最终目标,势必要在每个学科、每个课程都有所针对性的变革。针对每门专业课,可以考虑协调好理论课—讨论课—实践课三种课的比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为导向,切实做好每个环节,提高培养质量,把工程教育落在实处,使高等教育与社会无缝对接,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朱泓,李志义,刘志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68-71.
[2]王殿龙,贾振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阶段的培养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6):159-160.
[3]李培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11,(Z2):8-9.
[4]周绪红.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现状与展望——在2015国际工程教育论坛上的专题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4.
[5]李培根,許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6]李培根.工程教育需要大工程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1-3,59.
Inquire into Iterative Teaching Method of Engineering Courses in the University
SI Li-kun1,LIU Xin2
(1.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Liaoning 116024,China;
2.CNR Dalian Locomotive & Rolling Stock Co.,Ltd,Dalian,Liaoning 116000,China)
Abstract:Theoretical education is the indispensable foundation in contemporary high education;The practical education will enhance students' operating ability,innovation ability,design & analysis ability,social & communication skill. Practical education has become main dire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al reform under the circumstance that our nation praises highly on cultivating innovations and practical skills. The iterative teaching method including theory course-practical course-seminar combines theoretical teaching with practical teaching. The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upplement each other will facilitate to focus on students and cultivate their competencies as major tendency,thus reform of practical education will be strictly put into practice.
Key words:theoretical lecturing;practical teaching;teaching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