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立体化教学 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2017-03-20徐礼红
徐礼红
摘要:针对当前《概论》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要提高《概论》的总体教学效果,就要以创新精神积极探索这门课的教学改革,努力突破传统和改变僵化、单一的教学模式,树立开拓启迪、关注人文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理念;通过灵活运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智慧教室和网络平台资源,打造立体化教学,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课堂教学;网络学习;社会实践;良性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118-03
近年来,关于探索如何改革《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等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
一、《概论》课目前的教学状况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概论》课程的教学状况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从“学”的角度而言,目前学生对于《概论》课的学习明显不够主动和积极。由于《概论》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针对现实,因而对其现实性和针对性的要求都很高,但在我们现有的教学中由于存在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简单刻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并未得到充分有效调动,导致课堂互动效果不佳,教学内容也显得枯燥乏味,同时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注重专业技能而轻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等现象,部分学生对《概论》课的重要性认识明显不足,逃课和课堂上看手机、睡大觉、玩游戏等现象屡见不鲜,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缺乏。
2.从“教”的角度而言,《概论》课的教学内容时效性不够,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不够。目前我们课堂教学上所采用的《概论》课教材是很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可以在课堂上发挥其理论的指导作用。但当前处于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年轻学子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便捷和广阔,更新速度又非常迅捷,如果我们教师不能够及时对当今世界形势、重大时事事件及学生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展开足够充分阐述和釋疑,那么课程的教学内容就会显得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缺少说服力和吸引力,从而大大影响课堂的实际效果。
我们知道,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在现有的《概论》课教学上,有些老师总是照本宣科、“单边灌输”,有些教学方法单调乏味,有些课堂上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但也仅仅是用PowerPoint代替了粉笔,其实质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再加上日常教学中社会实践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因而,我们的教学总体上还是偏重于课堂,偏重于教师单边讲授,而相对缺少学习和实践的双向互动。
3.现有《概论》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够灵活,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目前《概论》课程在考核中主要是侧重于书本上现有知识的考查,一般都是采用闭卷、开卷等考核方式,同时结合平时课堂上的考勤情况进行成绩的综合评定,这种考核方式比较死板,没有将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出来,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综合素质也没有通过考评体现出来。总之,没有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二、《概论》课实现“教”与“学”良性互动的创新路径
时代在变化,理论在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转变,这给我们《概论》课的教学探索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增加了新的难度,我们必须直面这些挑战,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寻找和探索《概论》课程教学中“教”与“学”良性互动的路径。
1.教学理念的创新与改革。在当前的《概论》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向学生传输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更需要向学生们传播理性思维方法和培养政治素养,学会观察,思考当今世界和当今中国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需要从教学理念着手,努力寻求突破传统和改变僵化、单一的教学模式,树立开拓启迪、关注人文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理念。新型教学理念要突出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突出思想性,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使《概论》课成为对当代大学生成长中最有帮助、最有魅力的课程。第二,要突出人文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引导,倾听并尊重学生情感,从知、情、意、行等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第三,要突出实践性。本课程主要讲授的是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思考,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因而需要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实践中具备更加深刻的体会与认知,从而培养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第四,要突出应用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使教学立体化,让学生们更多参与进来,锻炼和提高他们思考、分析、探讨、研究等多方面的能力。
2.教学环节的创新和改革。《概论》课程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思想性和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些特点紧密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进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学习兴趣,促进其参与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所以,我们对以往传统的教学环节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改革,通过重新梳理各个教学环节、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发挥该课程的整体效能:首先发生的转变是书上的理论观点由原来教师的“单向灌输”转变为由师生共同研究得出。其次,传授知识只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生自主探索的内在动力,营造如沐春风的课堂氛围,通过民主探讨和共同交流,引导学生们深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其能力能在课堂上得到切实的提高。第三发生的转变是将教学方式由原来单一的课堂讲授向立体化教学转变。课堂讲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我们完全可以建立多形式、立体化的教学方式与课堂讲授环节完美配合,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更加饱满丰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3.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改革。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可以综合利用智慧教室和网络平台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打造立体化教学情境和交互式教学活动。要在新教材统一、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统一的基础上,以“教学特色”和“教学实效”为核心,努力做到理论传授、实践育人、体验参与和自主学习四位一体,构筑“教”与“学”的互动式三大平台:(1)通过理论教学平台,同学们可以系统全面有重点地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十八大以来的重要观点与论述等,增强理论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2)通过实践教学平台,对实践方案的精心设计,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与同学们的全程参与,让同学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备深刻的社会体验,进一步增强感性认识,强化认知,提高社会责任感;(3)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教案、课件、案例、参考书目以及视频资料,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同时可以在网络平台进行答疑、课堂讨论以及网络测试,切实构筑起“教”与“学”的互动性平台。
三、新形势下《概论》课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1.围绕教学大纲,不断创新教学内容。首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师,一方面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认真学习我国社会主义各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奠定扎实的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要将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及时融入日常教学,如十三五规划、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的精神,特别是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带一路”战略等,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精心备课,及时将有关精神有机地融合到相关教学内容中,减少教材在理论指导上的客观滞后性,带给学生全新的视野和先进的理论知识。其次,教学内容要保鲜,要在及时关注了解、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密跟踪社会热点,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比如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英国脱欧、难民问题、恐怖主义等,结合教材整合成相应的教学内容,结合相关视频等资料进行讲解,设计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课后思考,这样新鲜的资讯和具有热度的问题探讨,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现有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认知能力。第三,要将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纳入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对当今社会的一些负面现象如环境污染、腐败、收入差距等问题的认识上存在误区甚至可能产生偏激的情绪,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概论》课上通过教学内容进行耐心理性的分析与引导,帮助年轻学子们客观冷静地分析这些社会现象、根源和治理的有效措施。
2.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努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需要借助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正确的思想和理念并付諸于具体的行动中。在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革创新过程中,我们可以综合运用运用校内外的各类资源,注重体现学生们的主体地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可以使用智慧教室进行多媒体教学,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比较丰富的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料。在江南大学目前所使用的《概论》课网络教学平台上,主要体现了教学向学生主体地位倾斜的尝试,如采取案例教学、专题教学和情境教学等方式方法,老师们与学生进行互动,共同制定学习目标、设计方案及具体实施,引导学生们全程参与、体验和效果评估。此外,近年来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也搞得有声有色,这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它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开阔眼界,体验现实生活,学会冷静观察问题,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校外实践则是通过老师利用休息日和假期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地参观调研,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深入考察和访谈,从中培育学生们探究问题的热情和勇气,进一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培育其勇于创新的精神。
3.创新考核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概论》课考核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他们能力的提升。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其具备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根本目的。为此,我们需要制定科学严谨的考核机制,设计合理的评分比例,把理论考试之外的因素也纳入考核机制,把与本课程相关的学生参与的各类校内外实践活动,如辩论大赛、读书活动、社会公益项目以及实践调研活动等与理论考试有机结合综合评估,只有这样才可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突击”考试的局面,将学生们的兴趣和精力更多地集中到提高自身素质上来。
《概论》课考试不仅需要考查学生们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还需要考核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逻辑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真正体现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因而,考核方法应该体现多样性,学生们的平时表现也要得到应有体现,如平时出勤、课堂发言、社会实践考察、品德修养等多个方面。以目前江南大学《概论》课为例,目前本课程的考核是分两个学期进行的,第一学期《概论》教学进度为第一章至第七章的内容,属于考查课程,教学计划课时32,实际讲课30课时,学期的第13周至14周左右进行网络测试,学生可在此期间自主选择时间进行网络测试,电脑自动生成成绩,16周进行随堂考查,考核的总评成绩由以下三部分:平时成绩占30%,网络测试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40%;第二学期《概论》教学进度为第八章至第十二章的内容,属于考试课程,采用学期初先交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学期末全校进行统一闭卷考试的方式,总成绩由平时成绩、社会实践与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共同组成,其在总分中的比例分别为30%、20%、50%。平时成绩是在综合考虑学生平时出勤,课上学习态度和课堂回答问题的有效性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综合得出的。这种考核方式可以使学生学习变得主动,课上认真听讲,参与校内外各类实践活动的热情提升,逐渐形成一种不是为考试及格而学的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4.创新教学实践环节,强化实践基地建设。创新《概论》课教学实践环节,要从校园实践和校外实践两个方面同时着手:校园的实践活动可以借助校园已有资源、微信、QQ平台等创新具体的形式和内容,这包括聘请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设计主题辩论赛、举办纪念日活动或公益项目,组织热点焦点问题探讨专题会等有意义、参与性很强各类校园活动,使同学们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其中,在良好氛围中接受正能量的教育和熏陶,养成积极向上、乐于创新的健康、阳光的精神风貌。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要继续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不断开拓创新社会实践基地,如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企民企实习基地、典型社区服务和有代表性的农村调研等,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要继续巩固原有的《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们定期进行各类社会实践,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解读理论观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深刻认识我国国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
5.创新教改激励机制,促进教研水平的不断提升。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创新,教学始终要紧扣现实的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品质、能力出色的学生。为此,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创新强化教学研究和探讨,通过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来不断激励教师们参与教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从而形成一支强大的教学研究团队,共同促进《概论》课的教学与研究成果的整体提升。
參考文献:
[1]齐巧霞,李伯霞.关于构建“课堂教学—经典阅读—社会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12):28-30.
[2]洪涛.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教学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90-93.
Constructing a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Achieving a Benefi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ve Exploration of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XU Li-hong
(Jiangnan University,School of Marxism,Wuxi,Jiangsu 214122,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tackle the common problems of the teaching of "An Introduction", and to improve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An Introduction under the new norm,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methods of reforming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with innovation,seek efforts to break traditions and change the rigid and monotone teaching mode, and set up a new teaching philosophy with emphasis on inspiration and exploration,humanistic quality and ability-building,through the flexible use of various teaching modes such as cases,discussion,themes, practice,etc.,with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media classrooms and MOOC to construct a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 and achieve a benefi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in class teaching;online course/MOOC;social practice;beneficial inter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