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海洋能开发管理模块建设研究
2017-03-20邵萌孙金伟孙燕潘峰孙海
邵萌+孙金伟+孙燕+潘峰+孙海
摘要:在我国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百花齐放的局面下,探究专业特色是寻求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特色的背景优势,本文提出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分析其意义及可行性,探讨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的具体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课程体系;工程管理;专业特色;海洋能开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065-02
前言
我國在高校设立工程管理专业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190余所高校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1]。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历史、条件和特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课程体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海洋大学于2003年设立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是工程管理学科的新晋力量。如何定位学科方向、探讨学科特色是学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提出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分析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性,探讨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的具体思路和建议措施,可以拓展专业发展方向,为探讨专业特色提供参考。
一、海洋能利用发展现状
随着常规能源日益枯竭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逐渐加剧,以及常规能源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寻求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海洋覆盖地球表面将近71%的面积,拥有大约TW的能量,因此,海洋能资源开发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广义的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盐差能、海上风能、海上太阳能以及海洋生物质能等。其中,就其能量储存形式而言,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海上风能为机械能,温差能、海上太阳能为热能,盐差能为物理化学能,海洋生物质能为化学能[2]。
美国、英国、日本、挪威、澳大利亚等国对海洋能资源开发的研究起步较早,部分能源形式已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相应的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已积累大量经验。我国对海洋能资源开发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但真正兴起是在21世纪初,而且研究大多集中在海洋能发电装置、电能变换技术、电能存储技术等方面,大部分能源形式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未来海洋能的发展方向为实用化、产业化开发。为推进海洋能资源开发的产业化进程,与之密切相关的海洋能开发管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包括前期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选址,实施阶段的控制、评估等方面,直接决定了海洋能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与工程管理专业相近的管理工程专业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大连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工业大学、上海机械学院等11所院校开办了管理工程专业并于次年开始招生[3]。1998年,我国进行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第四次修订[4],将管理工程等专业整合成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正式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下设专业。发展至今,全国已有190余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历史、条件和特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课程体系[5]。其中,大多以管理学和土木工程为主干学科,课程设置偏重于土木工程特别是建筑工程,即专业定位为土木工程管理。部分非建设部所属的高校,则在专业定位上体现了各自的特色。如三峡大学依托学校特色定位为水利工程管理,而一些财经类院校的工程管理,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则偏重于房地产经营管理和基本建设管理等。
中国海洋大学于2003年设立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是工程管理学科的新晋力量。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工程学院,课程设置上偏重工程技术。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规中矩,要想获得专业的快速发展,在全国高校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需要寻求突出特色的新的发展方向。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为特色的综合类大学,学校秉承以特色带动综合的发展思路。工程学院依托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海洋工程领域具有专业优势。其中,海洋能开发与利用技术发展势头强劲,已设立海洋能开发与利用技术硕士点,相关教师在潮流能发电、波浪能发电领域研究成果丰硕。
结合我国海洋能资源开发发展趋势,依托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发展优势,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是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可以为探讨专业特色提供参考。
三、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海洋能开发管理模块建设探究
1.与课程体系中相关专业课相结合,从专题、案例等着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包括前期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选址,实施阶段的控制、评估等方面,涉及的专业课众多。因此,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海洋能开发管理模块建设首先从专题、案例等方式着手,待教学经验丰富后考虑新增课程。具体的讲,在相关专业课理论知识讲授之后以专题报告、案例分析等方式讲授相应的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知识,避免相同理论知识在不同课程中的重复,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消化,同时丰富了课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国内外研究前沿模块。通过研究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能资源开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建立海洋能开发国内外研究前沿模块。重点研究目前国内外聚焦的波浪能、潮流能资源开发现状,主要包括定义、发电装置类型、优缺点、进展阶段、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我校相关老师的研究成果等方面。通过课件、案例、视频等方式讲授,使学生掌握海洋能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内外研究前沿,激发学生对海洋能开发管理的学习热情。
3.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依托现有研究成果,形成海洋能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选址、财务评价、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等内容的教案,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相关课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项目管理、管理学原理、建设工程监理、工程经济中通过专题、案例等方式引入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拓宽专业课程知识面,实现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加強实践环节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强的专业,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要重视实践环节的作用。通过实习、大学生训练计划等项目使学生切实参与到海洋能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领域中,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结论
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是依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特色寻求学科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求学机会。本文探讨了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的具体思路和建议,为发展工程管理学科特色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武成,王进,王冬梅.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109-112.
[2]刘臻.岸式振荡水柱波能发电装置的试验机数值模拟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3]李素红,陈立文.工程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83-102.
[4]钟昌宝.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89-94.
[5]陈建国,刘德银,李秀明,曾大林.基于核心知识和能力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1):41-4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cean Energy Development Management Module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HAO Meng1,2,SUN Jin-wei1,SUN Yan1,PAN Feng1,SUN Hai1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1.College of Engineering;2.Key Laboratory of Oce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Shandong Province,Qingdao,Shandong 266100,China)
Abstract:The majo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looks like a hundred flowers in bloom. Under the situation,explo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advantage of marine characteristics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the paper presents constructing a module of ocean energy development management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Meanwhile,the paper analyzes its significance and feasibility,investigating concrete idea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curriculum system;Engineering Management;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ocean energy development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