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 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
2017-03-20
2017年2月19日,人民日报社宣布全国移动直播平台(人民直播)上线,同时成立人民日报新媒体实验室;
同日,新华社正式启动“现场云”全国服务平台,与国内媒体共享成熟的“现场新闻”直播态产品;
还是同日,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移动融媒体新闻平台——央视新闻移动网正式发布上线。
这三家央媒,正是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前去调研的地方。将时间回拨到一年前——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了三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之后,主持召开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基本方针、实践路径,为新闻舆论战线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这一论断,道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指明了新闻舆论工作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尚属首次。一年来,广大新闻工作者以“2·19”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记职责,心系百姓,勇于变革,敢于创新,严守舆论阵地,讲好中国故事,谱写了民族复兴的时代华章。
坚持姓党,守好舆论阵地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国内外舆论环境错综复杂,意识形态争锋日益激烈,新闻舆论工作处于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48字方针”(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雨、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成为新闻舆论工作不可须臾离开的压舱石和主心骨。
一年来,新闻工作者们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十八届六中全会、建党95周年、G20杭州峰会、长征胜利80周年、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主题报道中,积极主动发声,创新宣传角度,营造出了强大声势;而面对歪曲南海问题、唱衰中国经济、侮辱英雄人物等不实论调,新闻工作者们敢于亮剑,正确引导舆论,做到了正本清源……这些都是对“48字方针”实实在在的践行。
2016年7月,所谓“海牙临时仲裁庭”对“南海仲裁案”做出了“最终裁决”。中国政府对此结果亮出“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不执行”的立场,全国新闻媒体在这场舆论斗争中对国家的政治立场给予了全力支持,积极展现出国家对主权问题不可让步的姿态,发出对国家领土争端问题不妥协的声音,凝聚起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舆论正能量:由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推出的《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图片报道,创造了单条微博阅讀量超2.6亿、转发超300万的微博传播新纪录;“复兴路上工作室”推出双语版的《南海仲裁案漫画》,使用了“熊猫”“眼镜猴”“鹰”等动物形象,在阐明法理和历史依据的基础上,揭露了“南海仲裁案”的真实面目。
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灯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表示,“既善于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群众为梦想而进行的伟大奋斗,又敢于向错误思想和歪风邪气举旗亮剑,已经成为中国媒体人越来越清醒的思想认识和越来越主动的行动自觉。”
改革创新,推进深度融合
“明者因势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兴媒体深刻改变了传播生态。全国主流媒体顺应媒体格局变化的趋势,加速在互联网开疆拓土,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创新方法手段,积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自启动以来,多次在重大活动报道中生产出了丰富多彩的新闻大餐,推动建立“一次采集、多元加工、多样生成、分钟传播、系统支撑”的全媒体生产流程,加快报社融合发展从“物理捆绑”向“化学效应”质变;在纪念建党95周年之际,由新华社推出的融媒体报道微电影《红色气质》横空出世,这部“现象级”产品取材于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在主旋律影片的策划、制作和传播方面,创新了创作思路、话语体系和呈现方式,网络浏览量数以亿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和如潮好评;中央电视台在过去一年创新思维和手段,尝试多种融合互动形式,打造了“智慧融媒体”宣传矩阵;湖北广播电视台打造的融媒体平台“长江云”,在去年湖北汛情期间创作的沙画《不忘初心 砥柱中流》在网上获得了超过2亿人次的总点击量……
媒体融合已经到了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教授所说,“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特征更加明显,传媒业不断探索,深入转型,在内容、技术、渠道、管理等多方面深度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广度拓宽、速度加快、力度增强。”
心系百姓,讲好中国故事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重走长征路”“新春走基层”“治霾·京津冀在行动”“直击东北经济”……一年来,新闻舆论工作者奔赴各地,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心气相通、血肉相连,用一线报道展现各地践行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战略、新实践,以鲜活案例反映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新成果,用客观报道记录改革发展新成就,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作品反映社会民生冷暖。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教授对此评价道,“主流媒体更加注重贴近基层,更加注重话语创新,更加注重以精彩的故事吸引人、用深沉的情感打动人。”
2016年是“中国梦”提出四周年,新闻媒体精心组织的四周年报道纷纷将目光聚焦于普通百姓的梦想。央视《焦点访谈》推出《中国梦 我的梦》,通过讲述五个普通家庭梦想的实现过程,体现“中国梦”和“我的梦”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中国网重点报道反映普通老百姓中国梦的“正能量”“暖新闻”稿件,策划“中国式创业”并采写了多篇多语种稿件,通过Facebook和Twitter进行海外推广;网易新闻推出“凡人微光”栏目,宣传普通民众爱岗敬业、诚信助人等善行义举……这些作品拉近了主题宣传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国内老百姓和海外民众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解和认知,引发强烈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一年来,中央和地方媒体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更加有效地展现了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了中国主张。
新华报业策划的“‘云走‘一带一路”大型新闻行动,由50余名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深入19個国家实地采访,为读者讲述江苏人与“丝路”沿线人民交流交往的精彩故事,在1个月里分6批次在“四网一端”(中国江苏网、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网、视觉江苏网、交汇点新闻客户端)集中呈现,21个整版报纸跟进,网上网下同频共振引发强烈反响。海内外网民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网友高度评价这组报道,纷纷为之点赞,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解更为深入。
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期间,全球目光聚焦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国内媒体用一篇篇报道、一个个镜头记录下了整个峰会,以国际传播的新思路新手段,主导和引领着舆论走向。据央视主持人康辉介绍,在G20峰会报道中,中央电视台的视频新闻素材和提供的公共信号,被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的335家境外电视机构采用7579次,创下了外媒采用数量的新纪录。
讲好故事,事半功倍。国平评论道,参与塑造国际舆论格局,应当成为网络新闻舆论工作有所作为的空间。面对越来越关心中国的世界舆论场,利用互联网向世界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应当成为中国塑造国际形象的大好契机。
春华秋实,年年有成。在过去一年里,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用实际行动回应了总书记的要求和期望。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更加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