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1年贫困人口减少7.9亿

2017-03-20

网络传播 2017年2期
关键词:合作医疗贡献贫困人口

“1981年至2012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7.9亿,占到全球减少全部贫困人口的71.82%。由于中国的贡献,全球人类发展指数提前了2年多达到了2014年的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扶贫办2016年12月27日联合发布了《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扶贫蓝皮书),回顾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的基本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中国扶贫开发的基本历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自 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政府在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先后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中长期扶贫规划,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扶贫开发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将我国扶贫开发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减贫对全球的贡献

1978年以来,中国在减少贫困人口、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按照2010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扶贫标准,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人,减少了71464万人;同期农村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到5.7%,降低了91.8个百分点。

按照2011年购买力平价1天1.9美元的贫困标准,1981年至2012年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了11亿,同期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7.9亿。中国减少的贫困人口占到全球减少全部贫困人口的71.82%。

中国对全球人类发展指数在1990-2014年期间的提高所做的贡献为18.3%。由于中国的贡献,全球人类发展指数提前2年多达到了2014年的水平。中国使全球使用改良的饮用水源人口比例在1990-2014年期间多增加了4.23个百分点,贡献了1990-2014年期间全球使用改良的饮用水源人口增量的45.6%;中国在提高人口期望寿命方面的努力,使全球平均的人口期望寿命多了1岁。

中国在减少全球贫困人口,改善包括安全饮水、居民健康水平在内的人类生活质量方面,为人类福祉提升和全球人权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扶贫的“数”十年

扶贫标准不断提高:从解决基本温饱的扶贫标准,到现阶段“两不愁、三保障”,高标准扶贫才是真扶贫。现行农村贫困标准(即“2010年标准”),是2011年提出的按2010年不变价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标准,按2014年和2015年价格分别为2800元和2855元(见图一)。

发展才是硬道理:与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在从1978年以来的30多年时间内保持了更高更持续的增长速度。相关数据统计,从1978到2012年,中国单位国民收入增长减贫人数相当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3倍多(见图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扶贫的关键还在于教育。我国从1995年开始在中西部贫困地区实施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截至2010年,全国重点贫困县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接近全国农村平均水平。教育的保障也對就业产生促进作用,1978至2016年我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了42588万人,增长了3.6倍,同期全国就业总人数中非农业就业人数占比从29%上升到70%。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对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见图三)。

老有所依,病有所医: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是我国发展社会事业减贫的重要方面。从2003年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建立起来。2012年我国已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人均合作医疗报销补偿受益2.17次(见图四)。

猜你喜欢

合作医疗贡献贫困人口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贡献榜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海洋贡献2500亿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中的问题与对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财务视角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以家庭为参加单位对于减少合作医疗逆选择的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