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师幼互动质量与幼儿语言发展的关系
——基于299个样本班级实证数据的研究

2017-03-19陈爱琳李克建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子项目师幼量表

陈爱琳 李克建*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杭州,310012)

随着对早期教育质量的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研究者们逐渐发现单纯的结构性质量的提高并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随之研究方向也逐渐从结构性质量向过程性质量倾斜。师幼互动作为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因素,受到了研究者和实践者们的日益重视。梳理近年来早期教育领域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师幼互动质量已成为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1〕

师幼互动是幼儿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指导及师幼互动是影响儿童语言与读写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2-4〕相比于身处低质量师幼互动中的幼儿,处于高质量师幼互动中的幼儿其读写能力发展更好。〔5〕对于处境不利儿童,高质量的师幼互动经验更有促进其语言发展的积极作用。〔6〕文献调研发现,师幼互动与儿童语言发展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从我国的师幼互动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关注的是师幼互动的价值与一般性策略,对师幼互动与幼儿语言发展的关系研究相对缺乏。〔7〕

一、研究方法

(一)样本

本研究样本来自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7个省(市)(包括浙江、湖南、安徽、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的21个地区。每个地区均根据当地幼儿园所处的区域、地理位置(城乡)、等级、办园性质等结构特点,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幼儿园;每所样本幼儿园均随机选择2个班级开展师幼互动质量的观察评价;每个样本班级又随机抽取大约6名幼儿(男女各半)进行语言发展测试。经过整理,最终用于本研究的是来自167所幼儿园的299个班级的师幼互动质量数据和1628名幼儿的语言发展测试数据。样本幼儿园、班级和幼儿所处的区域、地理位置(城乡)、办园等级、办园性质和年龄班的分布情况见表1。

(二)研究工具

1.师幼互动质量班级观察评价工具

本研究采用 《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第三试用版)》(以下简称《质量量表》)中的“互动”子量表为班级师幼互动质量的测量工具。该工具主要由浙江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在借鉴 《幼儿学习环境评价量表(修订版)》(ECERS-R)〔9〕等国际权威托幼机构质量评价工具的基础上,依据我国国情编制而成,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测量学特性。〔10〕《质量量表》采用 “子量表—项目—子项目—等级指标—精细指标”的方式进行层级性架构,共有7个子量表。根据研究需要,本研究采用子量表六——“互动”中的部分评价项目,主要包括:1.室内一般活动的导护;2.户外/体育活动的导护;3.常规和纪律;4.情感互动;5.对同伴互动的支持;6.日常语言交流。在本次测量中,“互动”子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α)为 0.94,表明该子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每个子项目采用李克特9点评分法,由低到高分别为:1分为“不适宜”,3 分为“最低要求”,5 分为“合格”,7 分为“良好”,9分为“优秀”。项目得分为所包含子项目得分的均值,师幼互动子量表得分为所包含项目得分的均值,均在1~9分之间。

2.儿童语言发展测试工具

本研究的儿童语言发展数据主要依据张厚粲等编制的 《CDCC中国儿童发展量表 (3~6岁)》(以下简称CDCC)中的语言部分进行测评所得。该量表再测信度为0.893,语言部分的内部一致性达到0.872,信度较高。同时,经检验,CDCC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构想效度以及效标关联效度。〔11〕其中,儿童语言发展部分主要包括看图命名、量词使用、语言理解三个方面。

(三)数据采集过程

每个样本班级随机安排3名经过训练的评分员,其中,2名评分员运用《质量量表》进行班级师幼互动质量观察评价 (各自独立对班级一日活动过程中的师幼互动状态、内容等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和评分,独立评分后再进行小组一致性讨论,对样本班级给出正式的小组评分);另一评分员从所观察的班级随机抽取6名幼儿,在幼儿熟悉的、安静的房间内,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运用CDCC对其进行语言发展水平测试。

二、结果与分析

(一)班级师幼互动质量与儿童语言发展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表2 班级师幼互动质量具体子项目基本特征

表2显示,样本班级在各子项目上的得分均达到了合格水平(5分)。这一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目前,教师们在室内与户外体育活动中能够给予幼儿足够的安全监护,对幼儿的指导适当;在常规教导方面没有不合理的要求,维护幼儿纪律的方法基本适宜,活动安排合理,幼儿基本没有发生问题行为与相互冲突情况;在与幼儿的交往活动中,能够和幼儿心平气和地说话,鼓励同伴间的互动,有时会征求幼儿的意见,与幼儿的相处比较轻松;在日常语言交流方面,师幼之间有一些对话,且这些对话具有推动活动进程的作用。

《质量量表》将质量分为三个层级:低质量=1.00~4.99分,有质量=5.00~6.99分,高质量=7.00~9.00分。依据这个分层标准对299个样本班级的师幼互动质量总分进行分析发现,样本幼儿园大部分班级的师幼互动质量处于中低水平 (其中低质量班级占34%,有质量班级占53%),师幼互动达到高质量的班级仅占样本总体的13%。观察发现,在大部分样本班级中,师幼互动的普遍内容和形式是教师对幼儿活动常规和纪律的管控、安全的监护,较少出现幼儿向教师提出问题、发表看法以及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化交流与反馈、鼓励探索与表达等更具学习与发展价值的积极双向互动情况。

在阿什河干流植被缓冲带宽度模型空间数据库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9.3为手段,对数据库内的坡度、曼宁系数、土壤饱和导水率以及土壤储水能力等空间数据进行图层叠加处理,通过设定的河岸植被缓冲带除污效率指数,结合时间模型来计算河岸带两侧不同立地条件地块所需的最小河岸植被缓冲带宽度。

表3 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特征

表3显示,儿童语言发展各维度的水平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其中,“看图命名”得分较高 (该题项满分10分),“语言理解”得分居中(该题项满分14分),“量词使用”发展水平较低(该题项满分为8分)。

(二)班级师幼互动质量与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相关性

据表4可知,幼儿的语言发展测试总分(以下简称语言总分)与班级师幼互动质量总分以及各子项目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语言总分和纪律维护与行为管理、尊重幼儿、同伴互动机会提供、师幼交流机会、师幼对话的功能、同伴交流机会六个子项目的得分相关程度较高。“量词使用”与师幼互动质量各个子项目得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同伴互动机会提供这一子项目得分相关性较高;“看图命名”和室内活动指导、户外安全监护、户外活动指导、问题预防和处理、师幼互动状态五个子项目的得分不存在相关性;“语言理解”和班级师幼互动质量总分以及大多数子项目的得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但与问题预防和处理子项目的得分不存在相关性。

表4 班级师幼互动质量与儿童语言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分析

(三)班级师幼互动质量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班级师幼互动质量与儿童语言发展结果之间总体上存在显著正相关。为进一步了解班级师幼互动质量对儿童语言发展的预测作用,本研究以与儿童语言发展结果总分存在显著相关的师幼互动子项目为预测变量,以样本班级儿童语言发展测试总分为因变量,进行了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见表5)。

表5显示,同伴互动机会提供、同伴交流机会、师幼对话的功能、在场幼师比对儿童语言发展结果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而问题预防和处理对儿童语言发展结果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从效应量β值(标准化回归系数)来看,这五个预测变量的预测效应量处于0.08~0.21之间,总体上相对较弱。其中,同伴互动机会对这一子项目的效应相对较强,在场幼师比的预测效应最弱。调整后的R2表明,这五个预测变量总体上能够解释儿童语言发展结果11%的变异量。

三、讨论与建议

(一)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获得是与其周围的语言环境,尤其是人际互动过程紧密相联的。已有研究表明,在高质量的班级教育环境中,教师与儿童会构建起相互尊重、积极互动的关系。即教师会激发儿童参加语言活动的热情,给予儿童积极的反馈,由此,儿童的语言与读写能力会更加出色,接受性语言及对前阅读概念的理解水平也会提高。〔12〕

表5 班级师幼互动质量对儿童语言发展预测作用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教师为幼儿提供同伴交流与交往的机会,与大部分幼儿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对儿童的语言发展结果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已有一些研究的发现为本研究的结果提供了可能的解释。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幼儿与同伴的交流具有重要作用;相比较与成人的交流,儿童的同伴交流语言更复杂,会涉及到更广泛的词汇。〔13〕有研究表明,如果幼儿获得充分的与教师互动的经验,能促使他们更积极地适应今后的环境,从而对他们以后的学业成绩(包括语言的学习)有较强的促进作用。〔14〕

一些研究者发现,在低幼师比的班级中,教师更容易敏感地关注和回应每个儿童的(语言)需求。〔15-17〕如果在场幼师比过高,教师则缺乏足够的时间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语言指导以及多频率的交流互动去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18〕本研究发现,大部分样本班级的在场幼师比与优质标准都有较大差距。幼师比过高的主要表现是班级规模普遍偏大、教师数量配备不足;同时,许多幼儿园班级即使班级规模不超标并配备了足够的教师(如两教一保),但由于实施半天班/一天的轮休制度,使得班级内出现半天班/一天班只有一人主班的情况,保育员往往很少参与班级的教育性互动,因此,实际的在场幼师比仍然可能很高。

另外,本研究发现,“问题预防和处理”子项目得分与儿童语言发展结果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这可能与该子项目的内容指向有关,即班级中活动秩序越良好,儿童没有发生问题行为和相互冲突情况时,得分越高。在实践中,幼儿的冲突既可能表现为肢体对抗,也可能表现为口语争执。解决冲突的有效方式不是依靠蛮力,而是依靠语言协商;在面临冲突时,幼儿该如何运用协商性对话方式尽可能说服对方,尽可能维护自己的合理要求,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也为幼儿提供了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学习机会 (黄伟达、王霞玉,2007)。因此,在幼儿的问题行为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在减少幼儿问题行为和同伴冲突情况发生的同时,也降低了师幼互动与同伴互动的机率,减少了儿童语言学习的机会。因而,“问题预防和处理”与儿童语言发展结果之间存在负相关就不难理解了。

(二)基于研究的建议

1.按规定配备班级保教人员,调整和优化配班制度

毋庸置疑,在场幼师比是师幼互动质量的基础性前提条件。为提升师幼互动质量、更好地支持幼儿的语言学习与发展,建议幼儿园举办者/管理者首先应依据国家有关标准,配备班级保教人员(如,在全日制幼儿园普通班级至少实现两教一保),切实控制班级规模。同时,为了满足在班教师与每位儿童都有交流与互动的机会,幼儿园应适当调整班级保教人员的配班工作制度,尽可能保证在一日活动的所有环节 (至少是保育教育的主要环节)中至少有两名保教人员在场,以真正起到对幼儿活动的组织、指导、监护和充分的个别化交流与互动的作用。同时,班级保教人员之间应明确职责、合理分工,树立相互配合、主动补位的意识。比如,当班级活动中出现突发事件时(如,两名儿童发生冲突影响到班级秩序和其他幼儿的学习),配班老师应及时到位,迅速了解情况并作出及时处理,以保证班级保教活动的正常开展。

2.调整师幼对话功能,增加与幼儿持续动态交流的语言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幼儿的语言学习与发展而言,重要的不是师幼对话的频度,而是师幼对话的性质与功能,即发生了什么样的师幼对话。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师幼对话的功能不单是为了维持必要的秩序,更重要的是推动活动的开展、开展信息交流以及促进儿童的语言 (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为此,教师要适当减少与幼儿的单向沟通,如命令幼儿、直接告诉幼儿答案等,增加与幼儿交流信息的语言量,使双方的对话形成说—听—回应的动态持续交流过程。同时,教师要对幼儿个体的语言发展特点给予足够的关注,要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与幼儿进行个别化的、动态适应与生成性的互动与交流。

3.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同伴互动与交流机会

本研究结果显示,同伴的互动与交流(包括交流的机会及其内容与性质等)对幼儿的语言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首先,教师要懂得随时鼓励幼儿与同伴展开基于具体学习情境与任务的对话与互动,并引导幼儿在倾听和理解他人的前提下,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互动条件与机会。教师应为幼儿的交流准备丰富适宜的材料(如,提供各种可供表演的道具、材料,具有可探索性的动植物,与班级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相关的、幼儿可自由增减的各种材料等),提供有利于同伴讨论与交流的机会(如,鼓励小组共同探索与合作完成任务),增加幼儿主动与他人互动的可能性。

4.平衡纪律维护与促进儿童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问题预防与处理和幼儿的语言发展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建议教师合理把握纪律与自由的平衡,在考虑维持必要的纪律、预防可能出现的意外与冲突时,不压制儿童探索周围环境的主动精神与合理需求,鼓励幼儿与同伴的交流与交往,支持幼儿自主解决冲突与矛盾,从而为幼儿的语言学习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1〕韩春红.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新动向〔J〕.全球教 育展 望,2016,45(9):92-99.

〔2〕DICKINSON D,NEUMAN S B.(eds.)Handbook of early literacy research〔M〕.New York,NY:Guilford Press,2006.

〔3〕NEUMAN S B,KOH S,DWYER J.Chello:The child/home environmental language and literacy observation〔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08,23(2):159-172.

〔4〕MASHBURN A J.Quality of social and physical environments in preschools and children’s development of academic,language,and literacy skills〔J〕.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2008,12(3):113-127.

〔5〕SABOL T J,PIANTA R C.Validating virginia’s quality rating and improvement system among state-funded pre-kindergarten programs〔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5,30(1):183-198.

〔6〕LOGAN J A R,PIASTA S B,JUSTICE L M,et al.Children’s attendance rates and quality of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s in at-risk preschool classrooms:Contribution to children’s expressive language growth〔J〕.Child&Youth Care Forum,2011,40(6):457-477.

〔7〕李丽.我国师幼互动研究十五年来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6,706(10):49-53.

〔8〕张厚粲,等.CDCC 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6岁)〔M〕.北京:中国儿童发展中心,1992.

〔9〕HARMS T,CLIFFORD R M,D CRYER.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revised edition)〔M〕.NY:Teachers College Press,2005.

〔10〕LI K,HU B,Pan Y,et al.Chinese 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trial)(CECERS):A validity study〔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4,29(3):268-282.

〔11〕周容,张厚粲.CDCC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6岁)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4,(3):137-140.

〔12〕CAROLLEE HOWES,MARGARET BURCHINAL,ROBERT PIANTA,et al.Ready to learn:Children’s pre-academic achievement in pre-kindergarten programs〔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08,23(1):27-50.

〔13〕FEKONJA U,UMEK L M,KRANJC S.Free play and other daily preschool activities as a context for child’s language development〔J〕.Studia Psychologica,2005,47(2):103-117.

〔14〕周兢.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26.

〔15〕HOWES C.Caregiver behavior in center and family day care〔J〕.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3,(4):99-107.

〔16〕HOWESC,RUBENSTEIN J.Determinantsof toddlers’ experiences in care:Age of entry and quality of setting.Child Care Quarterly,1985,(14):140-151.

〔17〕PHILLIPSEN L,BURCHIANL M,HOWES C,et al.The prediction of process quality from structural features of child care〔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1997,(12):281-304.

〔18〕HOFFGINSBERG E.Maternal speech and the child’s development of syntax:A further look〔J〕.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1990,17(1):85-99.

猜你喜欢

子项目师幼量表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师幼互动”研修纪实
服务进程中消费者对子项目顺序的遵从性研究
活性炭为中心综合项目总体布局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基于案例的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设备的设计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