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7-03-18章小芹
章小芹
(如皋市中医院,江苏 如皋 226500)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1]。近年来,随着我国空气质量的下降,该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多。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可出现较为严重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支气管扩张类药物、抗感染类药物和止咳化痰类药物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治疗。心理干预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护理模式,是指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以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治护依从性的一种护理方法。在本文中,笔者仅就心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如皋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这82例患者的病情均经临床检查得到确诊,其病情均处于急性发作期,且其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其中,排除合并有精神疾病、存在沟通障碍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的患者。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C组,n=41)和心理干预组(X组,n=41)。在X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有14例(占34.15%),男性患者有27例(占65.85%);其年龄为47~90岁,平均年龄为(58.59±5.44)岁;其病程为26~52个月,平均病程为(38.25±1.28)个月。在C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有16例(占39.02%),男性患者有25例(占60.98%);其年龄为46~88岁,平均年龄为(57.77±6.28)岁;其病程为25~51个月,平均病程为(37.38±1.17)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用支气管扩张类药物(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抗感染类药物(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氧氟沙星等)和止咳化痰类药物(如盐酸氨溴索等)对其进行治疗。在此期间,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1)环境护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对环境和气候比较敏感,因此,护理人员应为其营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将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好,并定期打扫房间。在清扫病房内的地面时应先洒水,以免扬起灰尘,导致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在对病房进行消毒时,应避免使用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消毒液。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的深度、频率及其呼吸时是否费力等,定期测量其血压和体温。同时,注意观察其痰液颜色、性状和量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记录。3)氧疗护理。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氧疗,能提高其血氧饱和度,改善其肺功能,预防其发生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在患者进行氧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如将其每天进行氧疗的时间控制在10~15 h之间;在其停止吸氧前,应逐渐降低氧流量,不可突然大幅度降低氧流量;在其停止吸氧期间,若其动脉血氧分压低于50 mmHg,应立即为其吸氧。4)饮食护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能量消耗较大,且其食欲普遍欠佳,因此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饮食习惯指导其合理安排饮食,让其多食用富含热量、蛋白质、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多吃韭菜、芹菜等食物,忌食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同时嘱其多饮水。5)排痰护理。每天为患者叩击背部,以促进其排痰。定期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以湿润其气道,促进痰液的排出。对于自主排痰困难的患者,应用吸痰器对其进行人工吸痰。在此基础上,对X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体的方法是:1)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进行交流。首先嘱其戒烟戒酒,避免吸入二手烟。然后为其介绍医院的医疗环境和相应的医护人员,以消除其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陌生感。2)用自制的《心理状态评估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分析,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其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3)根据患者年龄、性格、文化水平的不同,对其进行个体化的健康宣教,使其掌握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相关知识和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4)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受疾病的折磨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可导致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差。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地关心患者,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耐心倾听其述说,使其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护理人员要对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应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在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时,应适当地提高声音并结合手势等肢体语言,直到其听懂为止。5)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时应注意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同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如对于因子女长期不在身边而出现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想办法与其子女取得联系,让他们多关心和体贴父母;对于因经济状况不佳、担心住院费用太高负担不起而出现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想办法帮助患者取得社会支持;对于因担心病情加重而出现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告知其只要坚持治疗、遵医嘱用药,其病情就会得到缓解。6)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护理人员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并做到衣着整洁、仪态大方,从而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沟通的效率[2]。
1.3 疗效评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价两组患者的治护效果。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后,其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喘息等)基本消失。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后,其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喘息等)明显减轻。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后,其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喘息等)未减轻。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此量表包括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等几项指标,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护效果的比较
X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高于C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护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其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接受护理后,X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C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其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其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指标 X组(n=41) C组(n=41) t值 P值情绪功能 7.92±2.83 5.91±2.05 3.683 <0.05社会功能 3.59±0.96 2.63±1.11 4.189 <0.05角色功能 5.37±0.78 4.14±0.26 9.579 <0.05认知功能 5.25±0.32 4.15±0.56 10.920 <0.05躯体功能 9.11±1.16 6.35±1.08 11.150 <0.05总分 30.85±3.17 22.18±2.79 14.128 <0.05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研究表明,该病患者的病情若处于急性发作期,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咳嗽、咳痰及喘息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呼吸困难[3]。高群芳[4-5]等指出,在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护理时,应注重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以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1]宋梦霞.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6,22(22):174.
[2]鄢凤菊.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5,39(12):128-129.
[3]马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9):2627-2629.
[4]高群芳.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0):131-132.
[5]程燕.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有效护理方法[J].中外医疗,2017,36(8):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