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师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的反思
2017-03-18朱华周晶
朱华+++周晶
【摘 要】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两者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完整体。教师职后培训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种种问题,一方面会影响参训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培训机构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效果欠佳,对参训教师产生了消极的后果,形成了恶性循环。这就意味着教师教育培训要创新原有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注重教师教学实际以及个体需求,使教师的职后培训真正发挥实效性,最终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以师为本;教师培训;教师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农村中学教师师本培训的实践研究”(编号:12K100);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6-0020-02
一、师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两者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完整整体。师本,即以教师为本,注重教师的主体需求,致力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以师为本”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体现,从“生本”到“师本”,都是人本理念在教育领域内的反映,贯穿着关注人、尊重人和发展人这个鲜明的时代主题。以师为本的教师职后培训,就是要在教师职后教育和学习中,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职后教育培训模式,并根据教师的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计划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设置合理的教育课程,促进教师的教学规范性和个体独特性的共生共长,使教师的发展既能满足社会需要,又能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师本培训的核心理念是将教师作为培训主体,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自觉,培养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职后培训反思
1. 培训目标定位模糊,忽视教师的主体发展需求
部分地区的教师教育职后培训前未做好详细的教育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未能从教师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去进行有效规划。由此,导致教师对自身职后培训认识不够,在心理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还有部分教师将其职后教育视为负担和额外的任务,消极应对。此外,许多农村教师参与职后教育的动因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要求,或是为了晋升,自己本身参与职后教育的意愿并不高。
2. 培训课程针对性不强,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
从教育课程来看,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教师职后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帮助不大。一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内容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承担职后培训的教育机构在规划课程时仍然以主观判断为主,较少在培训前对教师需求进行调研,职后培训课程“强买强卖”,参加培训的教师没有选择的余地,造成课程内容窄化,既不能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也难以解决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忽视了教师的实际需要。教师发展的阶段性决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对教育内容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目前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后教育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无法满足教师个体的实际需求,不利于教师个性化发展。
3. 培训方式呆板、单一,忽视教师的个体差异
虽然目前教师职后教育的方式在不断创新,从“国培”计划到“农远”工程,教师教育的方式越来越丰富,但农村教师的职后培训多采取集中培训的形式。具体操作方式是由地市或县级教师进修学校集中办班,由承担职后培训的机构出师资或聘请专家给教师上课,这种传统的接受式授课对于部分内容的学习是适合的,但对于教学技能类内容的学习是不合适的,不利于学习者参与和讨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同时,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师职后教育机构安排的班额较大,统一的内容、进度在一两百人的班级里上课,难以照顾到教师个体的需求。
4. 培训机构教育者师资短缺,师资认定标准难以把握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一方面因参加培训教师的数量不多,使很多教育教学工作只能采用集中形式进行,不能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另一方面,培训机构的教育者自身的素质问题一直是农村教师职后培训无法跨越的障碍,其师资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教育主管部门,虽然他们熟悉国家教育政策,但是对教育教学本身缺乏经验,对教育政策之外的教学内容无法把握,严重影响了课程效果。尽管培训机构也聘请了一些教授或专家来给参训教师上课,但既有丰富的教师教育经验又熟悉农村中小学教学问题的专家并不多,由于缺乏实际农村中小学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活动容易脱离农村教学实际。
5. 经费投入不足,难以开展高质量的教师职后培训
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参加职后培训有较为强烈的主观愿望,但是农村有限的客观条件却限制了他们的愿望,使农村教师接受再教育的培训机会少。教育资金短缺,职后培训机构基础设施不足,条件简陋,使得大部分农村教师参加职后培训要自掏腰包。相对城市教师而言,农村教师参加职后培训名额基本靠上一级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分配,课程多以县进修学校展开的宣讲式培训为主,缺乏高质量的课程。对参训教师的选择也缺少合理规划,导致教育机会分配不均,造成一些骨干教师或校领导重复参与高质量的教育,而一些迫切需要得到再教育的一线教师则无法获得教育机会。
三、基于师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提升策略
1. 明确教师教育的职后培训目标,体现以教师为本
农村教师职后培训应秉着“以教师为本”的宗旨,有针对性地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设立具体教育目标。首先,优化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知识结构,重燃教育热情。其次,帮助中青年教师突破教学中的瓶颈,提升自我。再次,加强对新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培训,以加强教学技能技巧、班级管理等实践性知识内容为主,从而帮助他们在培训中“转变身份,充实自我”。
2. 创新职后培训模式,吸引教师主动参与
教师职后培训要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首先,在培训程序上要有所创新。在教师培训学习之前做好需求调研,根据教师需求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摒弃原有的忽略教育前调研和后续指导,只重中间环节的“中间大,两头小”模式。其次,在职后培训方式上要有所创新。作为职后培训机构,应多方探索适应教师专业发展道路和自我完善道路。如可以采用参与式培训、学科负责人式培训、校本培训、网络培训等方式进行。再次,要重视职后培训的后续指导。即帮助教师将学习期间获得的知识理念和技能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还可以组织他们相互听课,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交流沟通,分享心得,进一步巩固其学习效果。
3. 制订教师个人发展目标,课程內容切合教师自身的实际需求
每位教师都生活在当下的教学生活中,都扮演着特定的教学角色,承担着特定的教学职责,体现着特定的教学关系,加之复杂的教学环境,使每个人都获得了与他人不同的时空特征、心理特征、精神特征和社会特征,从而使之成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的独特的个人,获得自身的独特性。调查发现,教师制定中长期相结合的发展计划,能促进其进一步学习的参与感,保持对学习的较高关注度,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因此,教师个人要根据教育培训规划来设立具体的个人发展目标及目标实现的时间线。如初任教师,自己还缺少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何获得这些知识技能,计划花多长时间达到哪些目标,等等。此外,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应有长期的发展目标,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当小步骤的发展不断取得进步,量的积累最终达到了质的突变,给教师带来的满足感和高峰体验是推动教师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4. 加大经费投入,拓展职后教育的培训机会
首先,农村教育主管部门要克服重重困难,加大对教师职后教育的经费投入,还可以通过减免企业单位的税收或其他相应的支持政策来促使企事业单位加大对职后教育的投资,缓解农村的资金短缺矛盾。其次,教育经费专款专用,职后教育经费的使用必须公开、透明,并接受全校教师监督。再次,政府和学校要携手合作,不断创新资金筹措方式,比如,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团体捐款、校友捐款等活动来筹措资金,解决教师的职后教育经费问题。
5. 提高教师职后培训者的师资入职标准,确保师资专业化
教师职后培训机构培训者的师资招聘标准是师本培训的重心,培训者对教师培训工作要有正确的认识,不仅要具备开阔的视野、良好的理论素养、实际教学经验,还应具备一定的成人教育经验。作为教师职后培训者,只有不断从外界汲取能量,才能更好地帮助参训教师处理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顺利将各类新式教学法教给受训教师。因此,可以教师职后培训机构(如进修学校)为基础,对已有师资进行再培训,并建立完备的培训者师资考核制度,从他们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和科研成绩三个维度去考查其工作,以激励他们不断完善自我,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6. 学校要树立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形成合作、开放的教学文化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班额过大的问题,导致教师工作压力非常大。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难以协调,导致教师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的环境中,使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因此,校领导应秉承为师生服务的理念,转变视教师为管理对象的管理者心态,以师生为真正主体,减少行政人员与教师之间的对立情绪,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此外,学校还要为教师学习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创造有利条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力支持,建立友好、上进、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和合作开放的教学文化,消除教师个人主义文化中的孤立、保守倾向,剔除校园中保守、落后的不良学校文化,让教师在校园中产生归属感,真正将校园视为一个大家庭,使学校成为教师的幸福家园。
参考文献:
[1] 王冬凌.以师为本的教师培训模式——内涵与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0,(10):70.
[2] 李德林.教学个性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3] 叶澜.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M].北京:中华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1-24.
[4] 梁平安.提高教师培训效率的关键——加强反思[J].2011,(1):110.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5-198.
[6] 钟启泉,吴国平.反思中国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7-103.
[7] 王长纯.教师发展学校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5-52.
[8] 潘涌.师本培训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1):1-6.
[9] 李晶.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方法[J].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化发展,2005,(4):8-9.
[10] 杨炎轩.环境支持:教师培训转化的关键[J].教育研究,2006,(12):47-49.
[11] 兰觉明.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机制的建构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2,(3):29-30.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