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2017-03-18张美红
张美红
[摘要]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环节设计,也是学生主动获取学习认知的重要渠道。思想品德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设计周密预习计划,控制自主学习节奏,启动多重反思机制,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能力;预习;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7501
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环节设计,也是学生主动获取学习认知的重要渠道,教师如何展开设计、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认知体系,自然成为教学探索的焦点问题。思想品德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精选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适时调节学习节奏、疏通互动反馈渠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一、明确目标,设计周密预习计划
在自主学习行为实施时,教师要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行为方向。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内容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展开自主学习。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预习习惯,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制定周密的操作計划,包括预习内容、预习形式、预习时间、预习目标、预习评价等方面,对预习学习行为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
如学习《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关于学习节奏的调查任务:每人发放一份表格,深入到班级中,根据平时作息情况,对周围同学作息情况进行调查,并将相关信息填入表格中。调查内容包括上课、课外作业、课外活动、休闲娱乐等时间安排,每人至少要调查10位同学。学生积极参与调查活动,完成情况良好。在课堂教学开始,学生将调查表格交给学习小组组长,教师围绕表格信息展开教学设计:每一小组将调查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并给出调查结论。了解哪些学生学习时间过多,哪些学生活动过多,哪些学生做到了劳逸结合,然后给出调查建议。
从学生的操作情况可以看出,他们的预习效果良好。因为教师及时布置预习任务,自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活动展开有章有序。表格设计清晰,学生操作步骤明了,展开自主学习有章可循,且其操作训练具有极强针对性。教师适度介入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二、适度调节、控制自主学习节奏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被大力推演,失控现象比较严重,自主学习成为自由学习,学习效果低下。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管理控制主体也应该是学生,但教师不能无所作为,要积极介入其中,以协助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对自主学习行为进行适度调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没有固定的形式限制,教师在具体设计时需要有灵动意识。如教学《聪明以外的智慧》时,教师讲述教材故事“瓦工与建筑师”,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瓦工与建筑师最初所做的工作是否一样?他们最后一个成为瓦工,一个成为建筑师,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认为:工作态度与工作成就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态度决定一切”,这话不无道理。教师让学生搜集相关生活案例或故事,现场展示出来。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查阅资料、翻看教材、自发讨论、埋头苦想,展示时,很多学生都有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教师布置自主思考学习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思维顺利启动,学习认知也比较到位。教师继续干预,对学生自主学习节奏进行调控,让学生列举生活案例或者故事,对相关学习认知进行佐证,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宽度得以拓展。
三、注重反馈,启动多重反思机制
学生自主学习不是单边行动,教师作为特殊监管者,对学生自主学习展开监督是十分有必要的。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往往缺少自我反思意识,教师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帮助学生主动反思,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构建思想品德认知体系。
如教学《成长中的我》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结合教材插图以及教师播放的多媒体相关信息,感知青春期成长的重要意义。为获得学生自主学习的真实情况,教师让学生以书面形式,总结文本学习感知,也可以讲述自己的青春成长烦恼和困惑,或者是向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信息反馈后,教师对学生意见进行整理分类,为继续引导学生提供信息支持。有学生提出问题:人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莫名的躁动,情绪不够稳定,而且还有强烈的叛逆心理,这是不是不正常的表现呢?面对一些敏感话题,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呢?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给出典型解答。
教师让学生将自主学习感受以书面形式记录呈现,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承受心理,确保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教师信息采集是高效的,为学生展开自我反思创造了条件。学生自我反思对自主学习起到了监督和促进作用,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给出应对措施,对提升学生认知有一定帮助。
初中生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定要注意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