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MSCT诊断
2017-03-17邓文林
邓文林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MSCT诊断
邓文林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MSCT诊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诊治的5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观察组),与同期诊治的53例肺结核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MSCT(多层螺旋CT)检查进行诊断,观察对比2组MSCT表现特征及病灶分布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经检查诊断后,2组的舌段、中叶的检出情况相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组间支气管扩张或者狭窄(闭塞)的检出率相比较,观察组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MSCT检查,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提示作用。
肺病; 非结核分枝杆菌;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诊断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主要是指因肺部被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侵犯而造成的一种全身性疾病[1]。NTM肺病患者其发病后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表现,且多项实验检查结果均与肺结核患者十分相识,因而,在临床上诊断NTM肺病的难度往往比较大,其也是造成该类患者没有被大量发现、明确的重要影响因素[2]。本文就对NTM肺病患者MSCT诊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5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我院诊治的53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4例,女29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48.38±6.34)岁,病程时间10个月~29年,平均病程(5.82±2.17)年。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乏力、咳嗽、咳痰及咯血痰等,所有患者经通过支气管灌洗液、痰液细菌培养或者经皮肺穿刺物培养等被证实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对照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19~86岁,平均年龄(46.58±5.94)岁,病程时间3个月~31年,平均病程(6.03±1.97)年,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咳嗽、咳痰及咯血痰等,所有患者均通过结核菌培养被证实为肺结核。
1.2 检查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诊断,其中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Hispeed dual螺旋CT扫描机,对比剂采用碘海醇(300 mg I/mL),扫描参数:电压120 KV,电流70 mA,扫描层厚3 mm, 层间距厚3 mm,螺距1.5∶1,床速(mm/rot)9.0。所有患者均采取仰卧体位,对其肺尖至后肋膈角最低面之间进行常规扫描,完成后在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全部完成后将获取的图像传至相关工作站进行处理。同时对患者进行胸部平片的拍摄,其检查采用DR成像系统(carestream drx-1 system),将电流设置在2~8 mAs之间,电压设置为120 kV。所有患者CT与胸片的阅片均由2名及以上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放射科医师共同进行,且阅片结果均需统一。对患者的CT扫描与胸片检查结果进行结合,以对其病变位置进行了解、判断;其中将检查肺野分为Ⅰ,Ⅱ,Ⅲ等3个区,其中Ⅰ区为双肺下叶的背段与上叶的尖段部位;Ⅱ区为双肺中叶及舌段部位;Ⅲ区为双肺下叶的每个基底段与上叶的前段;而如果患者双肺均存有弥漫粟粒结节,将其判定为弥漫分布。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MSCT表现特征、病灶分布情况及CT相关征象检出情况等。其中CT征象检出情况主要是对实变影、空洞影、小叶中心性结节、高密度中小结节、腺泡结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狭窄(或者闭塞)、结节中小空洞影及肺部毁损等进行观察。
2 结果
2.1 2组患者病变部位分布情况 所有患者通过MSCT检查后显示,观察组53例患者中Ⅰ区存有病变的患者有37例、Ⅱ区存有病变的患者有33例、Ⅲ区存有病变的患者有26例;对照组53例患者中Ⅰ区存有病变的患者有43例、Ⅱ区存有病变的患者有17例、Ⅲ区存有病变的患者有25例,并且有1例患者为弥漫分布;2组的病变分布情况相比较,观察组Ⅱ区存有病变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病变部位分布情况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2 2组患者CT相关征象检查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通过MSCT检查后显示,2组患者空洞影、高密度中小结节、结节内小空洞影及肺部毁损的检查情况相比较,差异均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支气管扩张及支气管狭窄(或者闭塞)的检出情况相比较,观察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且组间实变影、小叶中心性结节及腺泡结节的检查情况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CT相关阳性特征检出率比较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3 讨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在自然界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菌类,其在土壤、水及灰尘中均广泛存在。且在分歧杆菌中除了结核分枝杆菌(MTB)复合群(主要包括MTB及非洲、牛分、田鼠分枝杆菌)与麻风分枝杆菌之外的均为NTM,因而,其菌种十分多[3]。有相关研究显示,目前NTM菌种的亚种已达到13种,具体种类已超过154种,且其中致病菌也大约达到20种左右[4]。而NTM能够通过皮肤、呼吸系统及胃肠道等组织、系统侵入至机体中,对肺部、皮肤、软组织、骨折、淋巴结及关节等造成损害,而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疾病,其中NTM肺病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
NTM肺病患者发病后其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及乏力等,且在后期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咯血痰的症状,对患者身体及生活质量均具有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有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结核疾病患者中,NTM的分离率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且NTM肺病患者在分歧杆菌疾病患者中的占比也明显增高[5]。因此,给予患者准确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NTM肺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因其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及病理特点均与肺结核患者十分相似,因而在诊断中存有较大的难度;同时因采用抗酸杆菌培养对患者进行诊断,不仅检查消费高,且检查时间也比较长,造成一些患者只依靠此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从而造成临床上常常出现漏诊及误诊的情况[6]。CT是临床上十分常用的一种检查、诊断方法,其具有操作便捷、耗时短及可重复强等优点。而近年来,对于NTM肺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研究虽比较多,但大部分均显示其患者没有特异性表现。在本文研究中,对NTM肺病患者与肺结核患者的MSCT检查对进行对比显示,组间舌段、中叶的检出情况相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NTM肺病更易发生于肺部的舌段、中叶部位,且分布更为广泛、均匀;观察组的支气管扩张或者狭窄(闭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主要考虑为患者的主要病变位于支气管;且本资料还显示,观察组实变影、小叶中心性结节及腺泡结节的检查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2组患者之间的MSCT检查存有一定的差异。
综上所述,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MSCT检查,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提示作用,在临床应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检查、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1] 宋敏,刘文,方伟军,等.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MSCT表现特点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9):1345-1349,1375.
[2] 宁峻岩,刘新忠.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MSCT表现及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5):703-706.
[3] 戴洁,史景云,梁莉,等.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CT表现:与继发性肺结核CT表现比较[J].中国防痨杂志,2014,36(8):706-709D.
[4] 刘文,方伟军,张颖.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平片及CT表现探讨[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7,16(4):156-159.
[5] 薛卉,邢志珩,秦超,等.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1):2572-2576.
[6] 楚丽香,栾坤,王欣,等.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误诊原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9(36):362-363.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妇幼保健院 放射科,535000
邓文林(1982-),男,主治医师,大学。
10.14126/j.cnki.1008-7044.2017.02.030
R 563;R 814.42
A
1008-7044(2017)02-0198-03
201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