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特点
2017-03-17刘长发
刘长发
摘 要:中国民间美术历史悠久,博大深厚,灿烂多元。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形态中历史最悠久、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形态之一。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是中华民族由原始社会到今天的长达七八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因此,中国民间美术具有群众性、民俗性、地域性、自娱性、民族性等特点。
关键词:民间美术;民俗名风;时令节气;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3.049
中国民间美术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伴随着中国古老文明兴起而兴起的,也是古老文明的一部分。就美术学科研究而言,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和宗教美术之外的民间艺术。纵观中国民间美术发展史,可以说进入青铜时代起就出现了民间美术和宫廷美术的分野。此后在美术的整体发展上,民间美术一直作为基础形态的美术而存在。
1 民间美术具有群众性
我國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自殷商以来数千年的历史贯穿着一条明确的民族文化脉络。这个特点使我国民间美术产生了丰富的内涵。从艺术体裁上区分,民间美术也同样包含了绘画、雕刻、工艺美术、建筑和书法金石五大类。民间美术的最主要的创造者是广大的农民和手工业匠师,所以它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性。民间美术的灵感来自于生产、生活的实践,它的艺术性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最基本的方面,构成了封建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中最广大的底层人民生活的“美”的一面,它最能体现本民族、本地区基层文化的精神和人们的审美意向。从这个方面说,中国文化的基本素质主要是由包括民间美术在内的民间艺术所造就和体现的。由此可见,民间美术同其他艺术一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也是民间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2 民间美术具有民俗性
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民俗民风,通过民俗民风体现出民间美术的艺术性和普遍性。民俗民风是伴随着人类生存而产生的一种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民俗活动也体现了丰富的民间美术活动。例如民间保留至今的剪窗花,就是民俗中体现民间美术的典范。窗花可以说是民间美化自己生活环境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装饰物。在陕北莽莽黄土高原上,民间窗花有一种是要根据窑洞窗格的框架结构,分门别类剪刻出形象,在拼贴时再重新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构图,婚嫁中应用的剪贴窗花也遵循这种约定俗成的形式,内容丰富又耐人寻味。而南方因为气候和环境的不同,婚嫁民俗中的剪纸都是以独幅的构图出现在门窗上、覆盖在娘家的陪嫁器具上。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以农耕经济为主导的农业社会,适应农耕生产需要的时令节气活动自然与民间美术活动具有紧密的联系,使得民间美术在一些特定的节日活动中的表现样式和审美意义都带有极大的趋同性。例如“九九”重阳节时插在重阳糕上的剪纸重阳旗;端午前后,儿童衣襟前佩挂的“五毒”小香包,穿着绣有“五毒”图案的肚兜、背心,都是带有普遍共识的审美意义的民间美术品。此外“立春”日,城乡都有“鞭春牛”的活动。各地政府则要在县治府门前堆塑一头土牛和“芒神”,并将“芒神”立在牛前、牛后等不同位置来表示该年立春早迟的意思,借此把这一令消息广播天下,使农民不误农时。民间美术能够和民俗节令活动紧密联系,也反映了民间美术在内容主题上以喜庆吉祥为主的特点。民间美术不论是作为观赏品,例如年画、灯画等,还是与实用功能相结合的手工艺品的俯视图案,都含有强烈的喜庆、祈福的吉祥意义,反映了中国普通劳动者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向往。
3 民间美术具有地域性
民间美术的地方特色是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但在一个地方风格的影响下,具体的作品也有“入乡随俗”的某种变化。从表面上说,每一件民间美术品都是个人的创作,但究其实质,创作形式和艺术表达的意境是有广大民间群众的共识为基础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只有生活在同一个地区的人们的审美要求下,民间美术作品才能得到大家的任可,才能真正引发作者本人的审美愉悦感受。民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居所。中国的民居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民族性。营建样式都是根据本乡本土的地理条件在数千年的历史经验积累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同一个地理区域内的营建样式基本相近、风格基本统一。但在具体的各幢建筑物中,也总可以看到主人对自己住宅的精心修饰,诸如屋脊两端的不同处理形式、大门左右的对联、门楣的门笺、卧室的布置和“堂屋”的安排以及墙面的、灶头上的各种彩画等,都是不尽相同的,体现出民间审美情趣的丰富和微妙变化。
黄河中上游陕西西安半坡在考古中出土的6 000年前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双鱼人面图案和陶盆上的所谓“渔网”符号,今天依然流行在这里的农村。同样,黄河中上游青海出土的5 000年前马家窑文化彩陶盆上五个手拉手的所谓“舞蹈娃娃”彩绘符号,今天在当地的民艺巫俗剪纸中,依然被作为招魂辟邪的生命之神“五道娃娃”(东西南北中五方神),活跃在农村社会生活之中。
4 民间美术具有自娱性
民间美术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环境中发生发展,也造成它带有“自娱”的特点。显然,作为时令节日活动,是全民的活动,也是民间美术的活动。因此,在这些活动中,民间美术的“自娱”性既是个人的,也是整个民间所共有的。也就是说,如果作者的创作没有得到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区的乡亲们的认可和理解,不能起到大家“自娱”的作用,那么作者个人也不可能产生“审美”的“自娱”作用。譬如说,登高时节飘然而起的五彩风筝假如没有得到大家的赞扬,风筝的作者就会兴致索然;“乞巧”节中的姑娘“女工”手艺得不到承认
或者得不到赏识,她也会觉得无地自容,即使自己满意于自己的作品,但会由于得不到大家的推赏,没能够使人们“自娱”,作者个人也就无法“自娱”起来。
民间美术的审美快感,既是作者本人的创作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实现,也是同一个地区人们的审美意识共鸣之后才能完成,后一个方面更为重要,它决定着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获得的审美快感能否得到巩固和升华以及作品能否成为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关键。那么它和其他形态的美术“自娱”就有了根本区别:宫廷贵族美术的“自娱”是炫耀权势地位;文人士夫美术的“自娱”是“独抒胸臆”和“清高淡雅”;至于某些自命为所谓“现代派”艺术家的纯个人的“自娱”,就美术所具备的审美价值而言,则根本不能与之相比了。
5 民间美术具有民族性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从很早的时候开始,
各个民族之间已经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方面具有了紧密的联系。少数民族的民族美术同样体现在普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服装最具有民族特色,例如满族的马褂旗袍、藏蒙大袍,回族的白的衣帽,苗族的百褶裙,傣族的筒裙,彝族的察尔瓦里大披风,都有强烈的民族美术特点。此外,各式织锦、印染、桃花、金属工艺和木质工艺也都具有鲜明的民族审美意趣。少数民族的民族美术也同样伴随着各民族的节日而有集中的展现,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侗族的“舞春牛”、布依族的“跳花会”、壮族的“歌圩节”等,都是全民族的传统节日,无一例外地要举行热闹的娱乐活动。这其中从个人的“盛装”到环境的“装点”,都是本民族审美情趣的表现和民间美术创造力的展现。作为美术教育的一部分,各个民族的民间乡土美术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认识到民间美术“自娱”的同时,也起着传承本民族、本乡土的传统文化,包括美术的形式和内容在当地民间审美情趣中所具有的特定意义。
〔编辑: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