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测试研究

2017-03-17曹思思

江西教育C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

曹思思

摘 要:翻译测试是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和测试的实际出发,分析和阐述了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测试的内容、测试形式和测试的题型设计,从而促进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完善。

关键词:翻译测试 高职商务英语 测试内容 测试形式

翻译测试是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客观有效的翻译测试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检测翻译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实际翻译水平,改善学习方式并明确努力方向。就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翻译教学、翻译能力和测试而言,其内容应与本科翻译专业有所不同。

一、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能力测试的内容选择

(一)翻译教材的选择

无论是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还是测试,内容大多与教材息息相关,教师在测试时自然会根据所选教材安排教学任务和测试,所以教材的选择对于测试的内容与形式至关重要。

目前我系本课程所用的翻译教材有两本,一本为《新编英语翻译技巧》,应用于商务英语专业平行班;另一本是《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应用于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学生。翻译方向的学生有两个班,高考英语成绩均在120分以上。他们在英语语法、语感和学习自觉性方面比其他班级更为理想。在选择教材时,为这两个班选择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刘全福、冯庆华主编的《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这本教材特点是凸显语言差异与对比理念,旨在通过全方位差异性对比与分析,培养学习者双语差异意识及英汉转换能力。

《新编英语翻译技巧》是我系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的教材,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经过三次改编,已初具规模。教材共有九个章节,分为笔译与口译两部分。第一章为翻译概论,介绍了翻译的标准与过程,包括直译与意译的区别和用法;第二、三、四章系统地介绍了各类笔译技巧,包括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词类的转换;语序的变换;正反、反正译法;增译、减译法;否定句的译法;色彩与习语的文化内涵比较与翻译;新词汇的翻译等。

(二)两种翻译教材引发的测试问题

《新编英语翻译技巧》的优点在于所选例句难度适中,词汇、句型和用法能适用于高职学生,且例句大多和商务有关。但从测试后试卷分析的角度来看,这本教材也有不足之处,即缺乏系统性,具体表现在:一是重点放在翻译技巧上,在内容编排上太过于传统,笔译部分大多参照原来张培基先生编写的《英汉互译教程》,书里介绍的翻译技巧太多,鉴于高职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大多数学生在翻译测试时想不到也用不上。二是没有体现出汉英双语方面的对比,学生不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翻译时只能机械地模仿,不能举一反三,导致翻译出现各种错误。三是虽然全书在例句的选用上大都使用了与商务有关的内容,但对商务内容并没有归纳总结,显得很零散,造成学生在测试及平时的翻译练习中对整个商务英语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

《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的优点在于将英语与汉语的不同之处分门别类地列举出来,注重两种语言转换时的特点。该书理论性较强,且书中所选例句多为文学类的句子,比如有许多句子来自《红楼梦》,译文也多为杨译本和霍译本的比较。《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能将双语的异同分析得淋漓尽致,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不懂英汉两种语言如何转换的问题。但这本教材适用的对象是本科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而对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来说,从基础、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上来说要达到该教材的要求很有难度。根据期末测试后对学生进行访谈的结果,80%的学生认为测试难度太高,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且过于文学化的翻译案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没有专业吸引力。学生们普遍认为若能从商务内容的角度,如信函、产品介绍、合同等来介绍翻译技巧的同时介绍两种语言的异同最为理想。

其实,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与测试应具备三个特点:有翻译技巧、有双语比较和真实的商务语料。对于高职商务英语翻译的测试内容来说,测试应紧扣学生的专业、岗位需求及社会需求。

(三)测试内容的界定

根据课题小组在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特点研究》所做的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岗位需求调查及分析,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在工作中具体的翻译任务主要是笔译,口译比笔译少。笔译以商务信函翻译、产品翻译、合同翻译为主,又以信函和产品翻译居多。所以,在商务英语翻译测试的模块选择上应以项目为方向。

由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可解构为双语能力、专业知识能力、翻译技巧能力和翻译技术能力,在进行测试时应根据能力需求安排测试内容。分时期、分阶段根据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涵盖内容(商务名片、商务信函、公司宣传材料、商标商号、产品说明书和商务协议与合同等)安排测试。

二、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能力测试形式

(一)目前商务英语翻译课程评价方式

以往我校翻译课程的评价方式大致是终结性的,即在教学活动全部完成后,对教学活动的最后成果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与一般性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有所不同的是我系對每位学生的最终成绩计算方式为平时30%+技能测试30%+期末考试40%,也就是说,对学生的测试主要分为两部分:技能测试和期末测试。

1.技能测试

技能测试的时间安排大致在学期结束前三周左右,实际上还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其形式为视译,由外贸函电与翻译课程教师共同制定测试内容,一个班准备10套视译题,其中含2个中文句、2个英文句、一篇英文小短文(50个词左右)及一篇中文小短文(50个词左右),测试时由学生随机抽取一套,由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测试,教师根据已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从测试的评分标准上看,这种技能测试形式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的检测,特别是专业能力的灵活使用。从翻译的角度看来,技能测试既考查了学生对商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翻译中的双语转换能力。

2.期末测试

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期末测试的形式为闭卷考試,一般由课程负责人在考前四周出好试卷,测试题型和内容大致上沿袭上个学年同门课程的题型与内容。题型一般分为五题,分别为短语翻译(中英互译)、正误判断并改正、句子翻译(中英互译)、段落中译英和段落英译中。任课教师会在大约考前两周告诉学生考试题型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应复习。为了防止泄题,出卷教师并不会告知其他任课教师试卷的内容,一方面保证了全年级期末考试的公平公正,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复习时有的放矢。

因为这种评价方式明显具有事后验证的性质,而且对被评价者本身的改进、完善无能为力。作为评估者的教师只能看到评价的最终结果,却不能了解形成这个结果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里哪些是必然,哪些又是偶然,评价结果是否对学生公平,是否全面。

目前我校商务英语翻译技能测试和期末测试的缺陷是:第一,没有针对性,即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错误没有整体把握;第二,对教学情况不能及时反馈信息;第三,测试内容随意性太大会导致学生学习上的迷茫。

(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评价方式的改进

由于终结性的评价方式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经过课题小组商议后,决定对商务英语翻译这门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翻译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尚在进行发展中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价值判断,保证一定的教学目标实现,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于是课题组决定将技能测试融入形成性评价中,经过改进后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形成性评价60%+终结性评价即期末测试40%构成。

1.形成性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为商务名片、商务信函、产品说明、商务合同、企业宣传和商标商号的翻译。在形成性评价中采用的方法是在各单元中进行单元内的形成性评价测验,测度是档案记录,测试时间是按课程阶段分段进行。利用每个学期的72个课时,按教学内容将评价分为6次。

2.形成性评价形式。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中对学生的各翻译能力测试实施形成性评价方式和终结性评估方式相结合的做法,进行初始评价、过程中持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从而形成对翻译学习过程的动态监控。在评价方式上,采用不同主体的评价方式,主要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和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并发现学生在翻译方面的优点和强项,记录自己的缺点。教师会设定评价项目和方法,然后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是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基础,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发现对方的优点,以此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学生相互评价。内容包括:①理解原文;②译文语法、拼写和标点;③专业术语;④译文表达得体准确;⑤译文恰当通顺。评价标准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优(100~90)、很好(89~80)、好(79~70)、较好(69~60)、差(59~0)。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翻译学习历程,不断反馈、调整、改进和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能力。评价内容可与学生相互评价的内容相同,其目的是使学生将自己所给的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比较之后,更加明白评价的方式和标准。

每一次评价后,将三份评价单汇集,这样可以从三方面看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优点、缺点和需要改进之处一目了然。经过一个学期后,学生对自己在翻译方面的所学所感也有深刻的体会,也能明白翻译学习前进的方向。

三、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能力测试的题型设计

对翻译测试题型进行多样化设计,克服传统翻译测试中单纯句子、段落翻译命题方式所产生的弊端,如:评分主观性大、测试目的不明确、测试覆盖面过窄等问题。

四、结论

通过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分析与界定,建立一个系统的商务英语翻译能力测试体系,即利用形成性测试方式,设计测试题型和评价标准。在实证研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笔译文本的基础上,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作出客观有效的评价,并验证此测试方案的信度和效度。

如果我们的测试研究能够对现有先进经验及前沿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整合与借鉴,能够对合理科学的翻译能力测试体系进行全方位拓展性的思考与建构,测试研究就可以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材研发等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与支持,推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参与文献:

[1]肖维青.本科翻译专业测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谢媛媛.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岗位需求分析及启示[J].现代科学教育,2015(03).

[3]杨文明.高职项目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王振亚.现代语言测试模型[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该论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特点研究》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5YB177)

□责任编辑:邓 钰

猜你喜欢

高职商务英语
高职商务英语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互联网+”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微信网络平台的应用研究
多模态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体系
机媒体下高职商务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