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也有“丝绸之路”?

2017-03-17郑陶然

学理论·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合作共赢丝绸之路美国

郑陶然

摘 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自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以来至今已三年,这三年间“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迅速。然而,这一战略名称并非是我国所专有的,早在1999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就有了以“丝绸之路”命名的战略计划,并且直到现在美国在中亚都实行它的“新丝绸之路”计划。面对中美在中亚的战略重叠,想要实现合作共赢、求同存异必须认真比较双方各自的战略构想,为双方合作发展提供宝贵意见。

关键词:一带一路;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合作共赢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1-072-03

丝绸之路始于古代中国,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运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将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运输到西方(包括中亚、西亚和古罗马等国家)进行贸易,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但仍沿用了它最初贸易中的主要商品来命名。

进入21世纪,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中,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和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显得更加重要和珍贵。于是从2013年开始我国提出并开始逐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然而,这一起源于古代中国的贸易之路从2011年开始也被美国用来命名一个用于平衡其在中亚和南亚利益的计划——“新丝绸之路计划”。那么,美国——这一作为历史上与丝绸之路不相干的国家——提出的丝路计划与我国这个丝绸之路的起源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究竟有什么不同?这两个计划产生重叠区域是否会造成战略竞争乃至冲突?本文将对此展开分析。

一、两个“丝绸之路”各自的缘起

(一)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

我国的丝绸之路战略的完整名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简称One Belt One Road或Belt and Road,缩写OBOR或B&R)。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1]。2015 年 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一带一路”的全景规划完整清晰地呈现于世界人民的眼前。

(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

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最早由约翰斯·霍布斯金大学中亚高加索研究院院长弗雷德里克·斯塔教授提出,他原本提出的是一项旨在联系印度和欧洲、穿越阿富汗和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后来美国国会接受这一设想,并于 1999年通过了旨在援助高加索和中亞地区的“丝绸之路战略”法案(The Silk Road Strategy Act of 1999)。但是 9·11事件之后,阿富汗战争的爆发使上述构想不得不暂时中断。

2005年斯塔教授再次提出该设想,他主张美国以阿富汗为中心发展与包括中亚五国在内的“大中亚”地区国家的伙伴关系,从而实现美国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利益[2]。美国参议院随后在2006年5月又通过了2006年“丝绸之路战略”法案(the Silk Road Strategy Act of 2006)。而“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正式提出是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发表了名为“印度和美国:对21世纪的展望”的演讲,提出了把南亚和中亚连接起来的设想,并把它命名为新丝绸之路[3]。之后美国国务院向美国驻有关国家的大使馆发出电报,要求将美国的中亚、南亚政策统一命名为“新丝绸之路”计划,并将其向国际伙伴通报。这标志着新丝绸之路战略成为美国的正式官方政策[4]。

二、两个“丝绸之路”的区别

(一)提出的目的不同

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官方解释得较为明确——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可以看出,经济目的是远多于政治目的的——希望通过贸易交往上的合作,由经济合作的不断升温而促进国家间关系不断改善,所以即使“一带一路”战略中存在政治目的,那也是经济合作交往的衍生和辅助,是经济合作与相互依赖的必然结果。

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对美国来讲则更多是出于政治目的 。2001年美国发动的第二次阿富汗战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打击恐怖主义势力的作用,但战争之后阿富汗国内持续动荡,政治和经济都得不到稳定发展。近年来又逢中东乱局和亚太再平衡战略调整(它们事实上都分散了美国在中亚地区的资金和精力投入),这些都令美国感到对阿富汗乃至中亚的控制力不从心,为了能持续巩固耗资巨大的阿富汗战争的战果,保持阿富汗国内的发展与稳定必不可少,所以美国2006年开始又重提它的“新丝绸之路”计划。

虽然“新丝绸之路”计划在2011年正式提出之时又开始突出印度对于这一计划的重要作用,但笔者认为这更多是出于美国对改善与印度关系的需要而做出的迎合。毕竟当时希拉里的演讲是在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发表的,所以笔者仍认为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提出的动机仍然可以看作是为保持其在阿富汗的主导地位减轻压力,以便从那里抽身后不至于丧失对阿富汗的主导控制。

(二)“新丝绸之路”战略(计划)对两国国内影响不同

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一项巨大的促进对外贸易交往战略,其中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意在通过亚欧大陆桥和建设新的连接中国与中亚腹地乃至欧洲大陆的交通设施来促进中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自然会对本国的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又能促进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与东南亚以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的南亚、西亚和非洲加速贸易增长,东部地区也会十分重视。所以说,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服务全国的经济战略,如果这一计划能够不断深入发展,将对全国各地的经济都有帮助。

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在国内则没有这么大的直接影响,原因在于美国对这一战略的定位不同于中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将阿富汗建设成为连接中亚和南亚的枢纽,促进阿富汗的经济稳定发展,从而巩固政权稳定,增强其抵御恐怖组织的能力,维护全球当然也包括美国的国家安全。况且美国与中亚并不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加之美国的战略重心正在逐步转移到亚太地区,所以中亚的重要性对美国来说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而非经济上的,这便很少给国内人民带来直接的影响。

三、中美两国战略在中亚的共存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中美各自的丝路战略已重叠共存了三年有余,很显然,至今为止两者看起来“相安无事”。但能保证今后不发生战略竞争摩擦和冲突吗?笔者认为双方在中亚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很小。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陆上部分是从中国的内地向西发展,经过中亚、南亚、中东到欧洲和非洲,是一个横向的大战略;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主要关注中亚和南亚,中心是阿富汗,大致是一个纵向的战略。两国的一纵一横产生了一个十字形的交叉区域,这样的战略交叉很容产生利益冲突。人们为什么会对中美两国的战略重叠如此的敏感,是因为在历史上曾出现过极其类似的战略重叠引发的大国冲突如法绍达事件。

法绍达事件发生于1898年的非洲大陆,产生冲突的两大国是英国和法国,当时英国计划建立一个纵贯非洲大陆的殖民区域(2C计划即开罗-开普敦),而与此同时,法国希望取得横穿非洲大陆的殖民地——2S计划(塞内加尔-索马里),两个殖民大国的宏伟殖民战略计划在尼罗河上游地区法绍达附近产生了重叠并发生了冲突。虽然最后该事件得到了和解,但它所造成的紧张态势是任何两个大国都不愿意面对的。

笔者认为,虽然中美两国的丝路战略与英法两国的法绍达冲突都产生了十字交叉的战略重合,但由于两个事件追求的目的有着根本差异,所以可以更加肯定中美不会因战略重叠而产生像1898年英法在非洲那样的冲突。如今的中美战略重叠与19世纪末英法的战略重叠的根本不同表现在:1898年仍处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时代中,那时大国间对殖民地争夺的博弈是真正的零和博弈,因为殖民地只能拥有一个宗主国。而如今的中美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与相互依赖的时代,两国在中亚的战略并不是在争夺殖民地或势力范围,而是促进地区稳定与发展从而实现本国的利益。

历史条件的不同是笔者判断中美两个丝绸之路战略能够合作共赢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中美各自的战略目标具有互补性:在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中,核心的关注点是巩固阿富汗的世俗政权,防止美军撤出阿富汗后阿政府失去对稳定局势的控制、防止恐怖组织渗透,因为美国担心如果阿富汗经济无法取得持续进步,其精心培植的政府就无法巩固,甚至再次被塔利班推翻,使十余年的阿富汗战争成果付诸东流,而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恰好能以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阿富汗政府的稳定,这样的效果是中美双方都希望看到的。至于中美对阿政府政治上的“亲中”或“亲美”倾向的顾虑,则完全可由三国共同协商解决。

三、小结

我國的“一带一路”战略与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在地理范围内的交叉必然引起竞争,但两者绝非不能实现相互之间的包容性发展。

首先,中美两国关系并非朝着敌对方向发展。目前中美两国已经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并且双方都向着成为对方的最大贸易伙伴的方向发展。随着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成功访美,两个大国间的关系更是趋于平稳发展,虽然双方的摩擦和分歧众多,但双方都在不断努力进行对话、调解机制的建设。

其次,中美两国在中亚并非没有共同的利益。尽管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在战略问题上存在利益重合导致的冲突,但不能否认的是,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对中亚尤其是美国丝路计划的重点——阿富汗的经济带动作用很大,通过加强阿富汗与我国的贸易联系能够更好地稳定阿富汗的局势以便美国既能从阿富汗抽身又不失其对阿亲美政府的控制。

最后,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拥有实施效果的优势。我国的“一带一路”政策受到众多国家的积极支持,属于上升期的战略政策,这种上升性使其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更强的吸引力。随着对“一带一路”支持的国家获得越来越多好处,那些态度动摇不定的国家必然会产生合作的动力。所以,即使美国的战略伙伴们现在还未能对中国政策做出积极表态,之后也会随着“一带一路”给各国带来的经济增长不断增多而参与到其中来。

总之,无论是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还是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对于其中交叉区域——中亚国家来说,如果中美在中亚地区形成战略冲突大于战略合作的局面,他们将抵抗任何一方的战略和政策。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美双方的两个丝绸之路战略计划将越来越多地摒弃抵制和对抗的部分,越来越多地追求合作与共赢。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2015-04-01).[2015-10-22].http://www.mofcom.gov.cn/

article/resume/n/201504/20150400929655.shtml.

[2]徐鹤鸣.透视美国的大中亚计划[J].国际问题研究,2007(1):36.

[3]Hillary Rodham Clinton, Remarks on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 Vision for the 21st Century,U.S. Department of state,diplomacy in action[EB/OL].[2015-10-23]. http://www.state.gov/secretary/20092013clinton/rm/2011/07/168840.htm.

[4]赵华胜.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5.

猜你喜欢

合作共赢丝绸之路美国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新闻聚合APP著作权侵权的行为规制
企业并购实现双赢
新时期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经略中东:中国展示新型大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