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进行静脉输液的婴幼儿发生液体渗漏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2017-03-16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输液液体家属

徐 云

(湖北省远安县妇幼保健院,湖北 远安 444209)

浅析进行静脉输液的婴幼儿发生液体渗漏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徐 云

(湖北省远安县妇幼保健院,湖北 远安 444209)

目的:分析进行静脉输液的婴幼儿发生液体渗漏的原因,旨在降低这类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对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湖北省远安县妇幼保健院儿科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3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导致患儿发生液体渗漏的原因,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在这1300例患儿中,共有108例患儿发生液体渗漏,其原因为:有58例患儿为自身因素所致,包括首次进行输液、哭闹、家属照顾不周;有22例患儿为护士因素所致,包括护士的穿刺技术不佳、未妥善固定针管;有20例患儿为药物因素所致,包括使用了高渗药液和刺激性的药物;有8例患儿为其他因素所致。结论:由于婴幼儿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发生液体渗漏的几率较高,故护理人员应努力提高穿刺技术,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对患儿进行密切的观察和巡视,以降低其液体渗漏的发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避免医患纠纷发生。

婴幼儿;静脉输液;液体渗漏;原因;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湖北省远安县妇幼保健院儿科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300例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为:1)年龄介于0~3岁之间。2)经一次性穿刺成功。3)进行静脉输液的时间>2小时。4)输注的药物超过3种。5)家属自愿参与本次调查。其排除标准为:1)穿刺点的皮肤发生破损。2)穿刺点周围的血管曾发生过液体渗漏。3)疑似患有静脉炎。

1.2 方法

为1300例患儿建立静脉输液巡视记录卡,由科室安排1名责任心强、工龄在5年以上的责任护士对其输液的过程进行巡视和观察,每隔30分钟巡视1次。患儿若发生液体渗漏,要详细地记录其发生的时间和部位、渗漏的面积、处理的方法和效果。

2 结果

1)在这1300例患儿中,有760例进行留置针穿刺的患儿,其中,有18例患儿发生液体渗漏,其发生率为2.4%。有540例进行头皮针穿刺的患儿,其中,有90例患儿发生液体渗漏,其发生率为16.6%。进行头皮针穿刺的患儿液体渗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进行留置针穿刺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这108例患儿发生液体渗漏的原因为:有58例患儿(占发生液体渗漏患儿总数的53.7%)为自身因素所致,包括首次进行输液、哭闹、家属照顾不周;有22例患儿(占发生液体渗漏患儿总数的20.4%)为护士因素所致,包括护士的穿刺技术不佳、未妥善固定针管;有20例患儿(占发生液体渗漏患儿总数的18.5%)为药物因素所致,包括使用了高渗药液和刺激性的药物;有8例患儿(占发生液体渗漏患儿总数的7.4%)为其他因素所致。3)这108例患儿发生液体渗漏的时间为:有20例患儿为穿刺成功后的半小时内,有15例患儿为穿刺成功1小时后,有20例患儿为穿刺成功1.5小时后,有23例患儿为穿刺成功2小时后。4)这108例患儿在发生液体渗漏后皮肤的变化情况为:有68例患儿出现局部皮肤苍白的现象,有15例患儿出现局部皮肤暗红的现象,有1例患儿在注射低分子右旋糖苷后出现皮肤发硬的现象(在输液结束3天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3.1 对患儿发生液体渗漏原因的分析

3.1.1 患儿因素[3]医院陌生的环境、医源性疼痛等[2]可导致患儿哭闹不安,家长由于溺爱孩子、未按护理人员的要求固定患儿的体位(尤其是当穿刺点位于活动度大的关节或头皮血管时),都是导致输液管路被碰撞,使液体发生渗漏的原因。另外,由于静脉留置针比一次性钢针粗、长,故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其针眼处更易发生液体渗漏。

3.1.3 护士因素 由于婴幼儿的血管普遍较细小,因此,护士在进针后,常在患儿的皮下反复进行试探,此时,其穿刺的角度若不准确或其手法不够纯熟,就可导致患儿的血管内皮及周围组织受损,引起液体渗漏。

3.1.4 药物因素 使用甘露醇、静脉营养液及果糖等刺激性较强或渗透压较高的药物可增加患儿血管的通透性,输注多巴胺可导致患儿的血管收缩。这些因素都可导致患儿发生液体渗漏。另外,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的患儿若发生液体渗漏,可导致局部皮肤变硬,进而增加其再次发生液体渗漏的几率。

3.2 护理对策

3.2.1 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进行输液前,护士应嘱患儿家属为患儿进食、穿好纸尿裤,并尽量让年轻的家属陪护患儿。对于仍处于哺乳期的患儿,护士应建议由患儿的母亲横抱患儿,并避免在输液的过程中更换陪护人员。对于穿刺点位于下肢的患儿,护士应让其坐在家属怀里,将双腿分开向前摆放,以方便其进食和大小便。护士应尽量使患儿针头的方向向上向外,以免患儿碰撞针头。护士应向患儿家属讲解进行配合的重要性。另外,还可在儿科病区张贴卡通宣传画,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避免其哭闹。

3.2.2 提高护理专业技术 医院应定期对护士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要求其在进行静脉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章程和三查七对制度[5],并按照先远心端、后近心端的顺序为患儿穿刺,以保护患儿的血管。护士在为患儿选择穿刺的部位时,应避开其皮肤有疤痕和硬结的部位、关节和活动度大的血管(如手腕、肘窝等)。在为患儿拔针后,应注意按压针眼的方法,避免因按压方法错误而导致患儿发生局部皮肤淤青。医院可在科室间开展穿刺比赛,组织每个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于90%的护士利用休息时间向资深护士学习。可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的护士作为科室评先奖优的对象,督促其他护士向其学习。对于血管条件较差的患儿,护士应进行认真评估,并向患儿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必要时可请技术好的资深护士进行穿刺,避免在皮下反复潜行针头,引起液体渗漏。对于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护士在穿刺成功后,可在用传统方法固定针头的基础上,用大小约40×3cm的棉布绕患儿头部一周(棉布须覆盖穿刺点),并进行固定、打结。3)在输液结束后,护士在为患儿拔针时可用棉球替代棉签。这样做一则避免因患儿哭闹,使棉签滚离穿刺处,导致穿刺部位出血。二者则棉球的按压面积大,用棉球沿着患儿血管的走向按压3~5分钟,可显著减少液体渗漏的现象[6]。

3.2.3 根据药物特性对患儿进行输液护理[7]护士在为患儿输注刺激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在血管内用药。在为患儿输注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等药物时,应为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并交替使用,以免其发生血管痉挛,引起液体渗漏。在为患儿输注静脉营养液等药物时,应尽量避免选择下肢血管。在为患儿输注需按照半衰期使用的药物时,应使用留置针进行输注,以免反复穿刺增加患儿的痛苦。在为患儿输注葡萄糖酸钙时,应安排专人全程观察其输液的过程,在其输液结束后方可离开,以免引起液体渗漏而导致患儿发生组织坏死。

另外,对于已经发生了液体渗漏的患儿,护士可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喜辽妥及芦荟糊等对其穿刺部位进行外敷[8],也可通过抬高其穿刺侧的肢体来减轻其局部的肿胀疼痛感。使用化疗药物的患儿若发生了液体渗漏的现象,护士应使用注射器及时将药物抽吸干净,必要时可使用地塞米松对穿刺点进行局部封闭,以防患儿发生组织坏死。

[1] 张立新.探索儿童专科医院优质护理发展之路[J].中国护理杂志,2015,15(8):911-913.

[2] 周敏,邱岸花,赵洁.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3,28(21):44-45.

[3] 黄利娥,李小梅.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621-622.

[4] 阮景,潘继红.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减少新生儿科高危药物外渗及损伤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0):64-66.

[5]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1-1.

[6] 黄朝梅,贾晓珍,邵巧仪.环节管理在控制新生儿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5(4):82-84.

[7] 王艳,陈慧敏.静脉渗漏性损伤的药源性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9,24(7):95-97.

[8] 王杰,王芝兰,赵珍珍.新生儿早期使用喜辽妥加芦荟治疗输液外渗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125-126.

R473.72

B

2095-7629-(2017)10-0175-02

徐云,女,1975年出生,学历为大专,职称为主管护师,职务为护理部主任在儿科临床上,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发生液体渗漏是导致护理纠纷频发、医患关系不良的重要原因[1]。为了找到进行静脉输液的婴幼儿发生液体渗漏的原因,降低这类事件的发生率,本文对2015年1月以来在湖北省远安县妇幼保健院儿科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3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猜你喜欢

输液液体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液体小“桥”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液体压强由谁定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层层叠叠的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