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沟通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2017-03-16符娇珠陈丽萍彭小薇吴少琼林妙春
符娇珠 陈丽萍 彭小薇 吴少琼 林妙春
治疗性沟通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符娇珠 陈丽萍 彭小薇 吴少琼 林妙春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0例用药不依从的CHF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给予常规随访,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沟通,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意愿评分和用药依从性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意愿、用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能有效提高CHF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慢性心力衰竭;用药依从性;治疗性沟通
慢性心力衰竭(CHF)指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量受限等[1]。目前,药物治疗是CHF的首要治疗方法[1],规范的药物治疗能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脏排血量和延缓心肌重塑[2],对改善疾病的症状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效果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2]。既往研究[3-4]表明,CHF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差,因此应给予干预。治疗性沟通指医护人员以针对性的沟通为治疗手段来解决患者现存的健康相关问题[5]。本研究将治疗性沟通应用于CHF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7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1]中的CHF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1]为Ⅱ~Ⅳ级。(2)患者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经量表[6]测评存在用药不依从。(3)认知、沟通能力正常,预计住院时间≥1周。(4)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或计划接受手术治疗者。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7~68岁,平均(63.04±7.35)岁;文化程度:初中14例,高中及以上21例;病程1~8年,平均(5.26±1.64)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2例,Ⅲ级17例,Ⅳ级6例。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54~70岁,平均(62.69±7.71)岁;文化程度:初中11例,高中及以上24例;病程1~9年,平均(5.48±1.73)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1例,Ⅲ级19例,Ⅳ级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教育:(1)介绍CHF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转归等疾病知识。(2)讲解药物治疗的目的、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按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看待药物的不良反应,严格遵照医嘱用药。(3)给予病情监测、症状管理、饮食、生活方式等指导。患者出院后给予常规电话随访,内容包括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督促患者按医嘱用药、答疑解惑等。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治疗性沟通,包括关系性沟通、评估性沟通、治疗性沟通和评价性沟通4个环节[7],其中前3个环节在患者住院期间实施,采用一对一交流的形式沟通6~8次,30~50 min/次,评价性沟通在患者出院后以随访的形式实施,门诊、电话随访每月各1次,20~30 min/次,为期3个月,具体如下:
1.2.2.1 成立治疗性沟通实施小组 小组成员由5名高年资护士组成,小组成员经参加培训和学习文献,掌握治疗性沟通的方法、技巧以及CHF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干预方法等内容,经专家考核具备开展本研究的能力。
1.2.2.2 关系性沟通 在第1次沟通实施,目的在于建立信任性治疗关系,为后续干预打好基础。沟通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患者的文化层次、个性特点、就医经历及介绍治疗性沟通的目的和大致内容等。
1.2.2.3 评估性沟通 在第2次沟通实施,目的在于评估患者用药不依从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治疗性沟通的主题和内容提供依据。沟通前研究病历,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方案,沟通时通过与患者深入交流,评估、了解患者的用药认知水平、用药信息需求、用药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长期用药的心理感受及用药依从意愿等,结合量表的测评结果,分析患者用药不依从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性沟通主题和内容。
1.2.2.4 治疗性沟通 在第3~8次沟通实施,沟通的次数和时长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沟通效果来调整,沟通的主题和内容如下:(1)用药认知干预。①补充和强化患者的用药知识,根据患者的用药方案指导患者正确识别和客观评价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②给予患者信息支持,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担忧及纠正患者的用药认知偏差。③加强用药依从宣教,加深患者对用药依从意义的理解。④与患者分析其用药依从中的不足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2)用药依从动机干预。结合患者的就医经历和用药依从情况,与患者分析用药依从和不依从的利弊,如用药依从能提高CHF的控制率、延缓病情的进展及减少再入院次数和医疗费用等,自行停药、间断用药可导致病情反复、心衰加重及再入院次数增加等,自行换药可影响联合用药的效果及导致用药不当等,自行减量可影响药物的疗效和病情的稳定,自行加量可增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蓄积中毒的风险等,引导患者权衡利弊,激发其用药依从的动机和意愿。(3)自我效能干预。①采取用药依从方法指导、与患者探讨、总结用药依从经验等方法来增强患者用药依从的能力和信心,如设置用药提醒闹铃、寻求家属的协助和督促、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时及时就诊并由医师调整用药方案等。②与患者探讨其用药依从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共同讨论解决方法,根据患者的用药依从情况,与患者设定循序渐进的用药依从改变计划和目标。③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用药依从的信心。(4)心理干预。①利用文献资料等向患者说明药物治疗的效果,增强其用药信心。②引导患者表达其长期用药的感受,疏导其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③向患者讲解负性情绪对其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指导患者采取情感表达、放松训练等方法来进行情绪调适。
1.2.2.5 评价性沟通 沟通内容主要包括评价和反馈患者用药依从的成效、给予患者赞许和鼓励、帮助患者消除其用药依从的阻碍因素及进行延续性干预等。
1.3 评价方法 分别于干预前后使用以下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1)用药依从意愿标尺[2]。该标尺以0~10刻度数字代表用药依从意愿,数字越大表示用药依从意愿越强,通过询问患者“您坚持按医嘱用药的意愿有多大”,由患者在最符合其用药依从意愿的数字上做出标记即为其用药依从意愿得分。(2)8条目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6]。该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65,重测信度为0.80,共有8个条目,其中条目1~4、6~7回答“是”计0分,回答“否”计1分;条目5反向计分;条目8回答“从不”计1分,“偶尔”计0.75分,“有时”计0.50分,“经常”计0.25分,“总是”计0分,问卷总分为0~8分,总分<8分提示存在用药不依从[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意愿评分比较(表1)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试验组356.71±1.458.96±1.74对照组356.87±1.507.39±1.57
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意愿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评分比较(表2)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试验组355.09±1.076.64±1.42对照组355.20±1.135.58±1.21
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3.1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意义 用药依从性指患者的用药行为与医嘱的符合程度[9]。CHF的药物治疗是一种长期性的治疗方法,患者居家治疗期间由于缺乏治疗环境和医护人员的督导[8],用药依从性较差。程荣研究[4]表明,CHF患者的用药不依从率高达62.02%,患者主要表现为自行停药、调药及间断用药等[3-4]。用药不依从会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这一方面可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及加剧病情的进展,不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和转归;另一方面可导致患者再入院次数增多,加重患者的心理、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探寻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3.2 治疗性沟通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治疗性沟通是一种以访谈沟通为主要形式的认知行为干预手段[5],应用于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均有着良好的效果[10]。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用药依从意愿、用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性沟通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其原因可能为:(1)治疗性沟通注重信任性治疗关系的建立和维系[5],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参与度而获得良好的干预效果。(2)用药认知干预一方面能提高患者的用药认知,减少不当认知对患者用药依从行为、态度的影响,另一方面能增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意识及改正患者用药依从中的不足,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3)用药依从动机干预能加深患者对用药依从益处和用药不依从危害的理解,有助于端正患者的用药依从态度和增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意识、动机和意愿,从而促进其用药依从行为产生积极的改变。(4)评价性沟通中给予患者持续反馈、督导和鼓励,既能让患者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帮助患者克服其用药依从中的阻碍因素,有助于增强患者用药依从的信心和积极性。(5)自我效能对患者的用药依从信心、态度和行为可产生正性影响作用,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呈正相关[11],本研究通过自我效能干预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因而能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6)不良情绪会干扰患者对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评价[12],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意愿和积极性,本研究通过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有助于减少不良情绪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谢淑娟等[13]认为治疗性沟通能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本研究结果与其趋同。
4 小 结
CHF是一种渐进性疾病,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助于延缓病情的进展及获得良好的远期临床效果[2]。本研究采用治疗性沟通的方法对CHF患者实施干预,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因而值得借鉴应用。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2] 孟 静.动机性访谈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
[3] 孟 静,康晓凤,李 峥,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4):229-232.
[4] 程 荣.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服药依从性调查研究[J].全科护理,2016,14(17):1821-1822.
[5] 王维利.治疗性沟通系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25.
[6] 王 洁,莫永珍,卞茸文.中文版8条目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评价[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2):1101-1104.
[7] 李美萍,王春谊,朱声丽,等.治疗性沟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情绪调节效能感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6):1936-1939.
[8] 刘丽丽.自我管理干预对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D].济南:山东大学,2015.
[9] 任海静,刘同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2):3476-3478.
[10]朱瑞杰,朱会珍,甘自立,等.治疗性沟通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4,28(7C):2575-2576.
[11]卢 芳,尹安春,张婷婷.帕金森病病人用药依从性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12A):4303-4305.
[12]孙桂志,金 雁,郭 丽,等.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抑郁与服药依从性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4,28(2C):684-685.
[13]谢淑娟,江 帆,黎 群.治疗性沟通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5):3035-3037.
(本文编辑 崔兰英)
Influence of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on the chronic cardiac failure patients’ drug compliance
FU Jiao-zhu,CHEN Li-ping,PENG Xiao-wei,et al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jiang,Zhanjiang 524037)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on the chronic cardiac failure (CHF) patients’ drug compliance.Methods:Divided 70 CHF patients without drug compliance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equally,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nd conventional follow-up visit after discharge, and on this basis,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and comparison was made on the scoring of drug compliance willingness and scoring of drug compli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drug compliance willingness and drug compliance scor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rug compliance of CHF patients.
Chronic cardiac failure;Drug compliance;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524037 湛江市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心内二科
符娇珠:女,大专,主管护师
2016-08-28)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