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其实只改变了三件事

2017-03-16任丽菲

活力 2016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

任丽菲

[关键词]互联网;服务链;传统行业

互联网其实没有改变或颠覆任何行业,它只是让我们的市场竞争更加透明、更加高效、更加公平,它让商品能够以一种更加亲切、更有魅力的方式,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大众的视野。在2015年的两会上,马化腾、马云、李彦宏等互联网界的大佬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此次马总的提案:互联网+。可以理解成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融合或渗透,具体表现就是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相互合作。或者说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改变传统行业,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连接起来。“连接一切”也一直是腾讯的口号和终极目标,在社交领域腾讯早已是垄断的位置。微信、企鹅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社交模式,而传统的社交方式也正在退化,有一天可能会彻底被淘汰。

实际来看,互联网对现代商业,其实只改变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加长了服务链。传统行业,只有当你进入商家经营区域,你才有被服务的机会,客户是第一,客户决定公司的业绩。但互联网进入以后,客户依然是核心地位,但用户取代了客户的大众位置。你也许不喜欢或者不偏好这一类产品,但你可能已经被作为潜在的客户,作为服务对象,成为市场运营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当你完成或接受了一次完整性的服务以后,传统行业也只能更多靠产品服务的性价比,来留住客户。而互联网思维的运用,让企业产品的价值更好地延伸到客户的日常生活,继续做好服务,寻求建立一种“感性关系”,进而完成更多商业价值的实现。传统消费模式,在你付完费之后可能就意味着这一次消费过程结束,但如今,它却成为未来一个消费旅程的开始,企业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推送相关有偿价值服务,用户自然选择,现代企业的服务链,得以大大延伸。

第二件事,增加了服务成本。通过互联网转型后的企业,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即必须拥有巨大的、免费的用户群。唯有如此,百分之几的付费率才能产生足够的收入和利润。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传统行业,想要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用户,更多也只能靠所谓的“免费”来吸引和增加流量,用户数量与质量决定企业价值。2014年滴滴与快的的竞争,两家大面积红包配送,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流量,而到现在两家合并后的滴滴出行,免费、优惠券、打折等更多吸引用户的优惠活动,使打车软件件用户数迅速增长。而这种在前期的“免费”服务,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实际市场开发的成本。尽管这也为未来的价值挖掘打好了夯实基础,但很少有大公司的支持,很多企业都死在了等待用户的道路上。

另外,所谓的提升用户体验,实质其实也是一种企业附加服务的提供,比如说,你买一个平板,传统行业,可能就会直接将产品装订好之后,寄给你。但现代互联网企业,可能就会帮你把前面几步做完,提前帮你组装好版型,并充好电,并附带寄送一个用户提醒和服务二维码。这些其实都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服务运营成本。但这种成本,在现代企业来看,却是必须要投入的“用户体验”,因为消费者认为,这些事从不是商家该做的,但如今却做了,从而使消费者地位得到肯定。但这些提高用户体验的方式,一旦消费者习惯以后,成本也将会继续增加。

第三件事,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传统行业里,商家与消费者(客户),总的来看,是一种不对等的互惠关系。商家有消费者需要的东西,消费急需某种产品来满足自己的使用需要,也因此,商家是处于一种“高姿态”的地位,消费者没有更多的议价权,更没有实质性的材料或依据来帮助自己实现最好的购买体验。但有了互联网以后,消费者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所有信息都可以在网上获取到,“我买你的东西”,理由可能不再单是以前的“我需要”,而附加了“我喜欢你这个人,认可你的服务态度或认同你的公司文化”等感性因素。而这也是互联网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最大贡献之一,即加快了现代服务业的重组、改进与提升,包括网络的去中心化特点,都让消费者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短短几年电商就让许多传统企业倒闭,集中体现在零售行业,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融合和渗透,最终会不会加快实体行业的消亡或萎缩呢,虽然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传统企业仍然有自己的生命力,那些强调线下体验的行业不会受到电商的影响。还是那句话,互联网并非是万能的,在相互弥补、相互共赢的前提下,马化腾提出的这种互联网思维将会大行其道。最近几年实体行业也在尝试着互联网思维,并且通过网络营销获得更多的销量和利润。

因此,互联网行业发展至今,行业进入优势与参与热情正在逐渐消退,免费成本正在逐步提高,而真正的以实体为主体、深化线下渠道、注重消费闭环建设的互联网公司正在越来越多的兴起,或作为转型目标。互联网的理性思维在慢慢替代以往的疯狂,而未来,如何更好地改善生活、提高效率,这些本质特点将逐渐成为互联网产品的核心,产品本身才是王道,而绝不是单单的领众情怀或新颖概念,互联網作为多元渠道而非产品的特点将会越来越明显。

互联网能否真正颠覆传统行业,现在谁也说不准,不过不管如何,企业是为顾客和用户服务的。得不到用户的支持,再牛的思维也没法实现。互联网渗透到其他领域,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利润和效益。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