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中职幼师专业学生声乐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7-03-16唐娟
唐娟
摘 要:声乐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智力因素以外,需要学习者调动诸多非智力因素参与才能成功。与普通中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学习动力偏低,学习态度有待培养。传统的专业音乐教育无法完全适应中职幼师专业学生声乐学习需要。只有明确目标,打破传统唱法限制,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与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目标;唱法;实践;非智力因素
声乐是中职幼师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绝大部分学生对声乐学习很感兴趣;但是他们在入学之前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聲乐教学。而且,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意志力薄弱,课堂上难以坚持认真听讲,课后又很难坚持练习与巩固。笔者认为,我们的声乐教学要摆脱传统专业音乐教育的老路,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非智力因素培养为途径,寻找提高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一、明确培养目标
针对幼师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现状以及幼儿园对幼师的素质需求,我们应首先明确培养目标。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应该能让小朋友充分发挥音乐天赋。我们需要培养敢唱、会唱的学生,为将来能在幼儿园进行教唱做准备。
(1)敢唱。培养学生演唱的自信心。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比较内向、腼腆。虽然很多学生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能大声开口演唱,可是一到单独演唱的时候就非常紧张,有的甚至不敢出声。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告诉他们唱歌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能讲话就能唱歌。现在的声乐学习就是要破除唱歌的神秘性,让学生更好地演唱。
一般来说学生不敢唱有几个原因,一是性格内向,羞于开口。这样的学生需要老师多加鼓励,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单独练习和表演的机会,这时就要求其他学生保持安静,可在心里默唱或者认真聆听,以便为表演者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也能保证教师听到学生的声音。二是因为对歌曲不熟悉,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所以害怕唱歌。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在要求学生单独表演之前要先让其完全熟练,以帮助其树立信心。
(2)会唱。会唱歌至少有三个层次:一是有声音地唱歌,二是节奏稳定音准无误,三是运用一定的演唱方法和技巧。所以,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发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在有伴奏或无伴奏的情况下,能够独立、正确地处理常见体裁风格的歌曲。
二、打破唱法界限
我们一般把声乐演唱分为三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专业音乐院校声乐教学模式的影响,各种唱法划分很明确。但各种唱法有共通之处,都必须有气息的支持、共鸣的配合,都必须讲究咬字吐字等。幼儿音乐教学不能把学生固定在某一种唱法的框架之内。事实证明,跨界唱法在声乐教育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也证明了各种唱法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应该打破唱法界限,培养学生大胆自信地自然发声,懂得自然正确地发声才是学习美声、民族等唱法的基础。
三、注重个人实践
幼师声乐课基本上以集体授课的形式进行,其优势是节省教育资源,让同等基础的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同时也克服了单独唱歌的紧张情绪。但是集体课的不足是难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个别问题,导致很多学生长期满足于集体演唱,不敢单独歌唱。甚至很多学生本身唱得不错,由于平时很少有机会个别练习和演唱,演唱水平大大降低。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必须注重个人实践。可以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弥补集体课的不足,让学生独立演唱,多多锻炼;多给学生创造表演机会,以宽容的艺术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歌声中自由绽放,开心成长。
四、培养非智力因素
客观地说,幼师专业的学生声乐基础一般,要在两三年内让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得到显著提高是很困难的。所以,培养非智力因素对提高学生歌唱水平,打造高效声乐课堂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特点,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学生真切的关怀和指导。
综上所述,只有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专业要求明确教学目标,探索适合中职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个体实践,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才能真正有效地改善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声乐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