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供给与抗生素强度使用的临床研究

2017-03-16区大刚张栋武王富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期

区大刚 张栋武 王富海

【摘要】 目的 依据药敏结果调整医院抗生素供给, 研究促进临床规范使用抗生素并减少抗生素使用强度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依据药敏结果调整前100例住院患者及依据药敏结果调整后100例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比较患者调整前后的抗菌药物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住院时间及基药使用率。结果 调整前的AUD及DDDs明显高于调整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后患者住院时间较调整前显著缩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前的基药使用率为38%, 低于调整后的6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药敏结果调节抗生素供应, 能够规范并显著降低临床抗生素使用强度及治疗时间, 值得推广。

【关键词】 药敏实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频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2.058

Clinical research of antibiotics supply and 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djus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drug sensitivity test outcome OU Da-gang, ZHANG Dong-wu, WANG Fu-hai. Foshan City Gaom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528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djust antibiotics supply in accordance with drug sensitivity test outcome, and to research feasibility of standardized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and low antibiotics use densit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antibiotics use in 100 hospitalized patients before adjustment by drug sensitivity test outcome and 100 hospitalized patients after adjustment by drug sensitivity test outcome. Comparison was made on antibiotics defined daily dose (DDD), defined daily doses (DDDs), 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UD), hospital stay time and essential medicine usage rate in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adjustment. Results AUD and DDDs before adjustment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after adjustment,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adjustment, patients had much shorter hospital stay time than before adjus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Essential medicine usage rate was lower as 38% before adjustment than 65% after adjus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Antibiotics supply adjus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drug sensitivity test outcome can standardize and remarkably reduce 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nd treatment duration, and this method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Drug sensitivity test; 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ntibiotics use frequency

世界衛生组织(WHO)制订了化学药物分类系统, 明确药物使用每日剂量作为药物使用频度的参照指标, 该系统明确要求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30%。统计资料显示:美欧等地区国家多在5%~10%, 我国卫计委参照上述标准, 明确要求抗菌药物使用频率≤60%[1, 2], 但实际情况却大大超过这一限额[3]。经验用药现象在基层医院, 尤其是县市级及其以下社区卫生单位大为盛行, 这不仅造成了抗菌药物资源浪费, 更为耐药菌株的出现及流行提供了实际资源。为此, 本院药学部决定借助医院细菌培养结果, 参照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情况, 实时调整药学部抗菌药物供给品种, 以期为临床抗生素使用起到规范性的指导作用, 为细菌感染患者治疗带来帮助。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来源 参照本院院感科对医院感染病原菌的统计情况, 收集整理计算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依据药敏结果调整前)100例住院患者及2015年7月~2016年6月(依据药敏结果调整后)100例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方法, 收集统计患者抗菌药物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仅限静脉注射或口服抗生素制剂患者)。统计纳入标准:有明显病原菌感染灶、细菌学感染指标检测阳性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升高且超过细菌感染临界水准患者。排除统计标准:其他局部使用抗生素外用制剂、抗结核、麻风、抗寄生虫使用制剂。

1. 2 方法 参照WHO在1969年制定的解剖-治疗-化学的药物分类系统为依据, 结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7版)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单位计算方法, 依照推荐的DDD, 计算抗菌药物的DDDs和AUD;具体计算方法:DDDs=某药的年消耗量/该药的DDD值。AUD以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的DDDs值表示, 即DDD/

(100 人·d);依據院感科每季度对医院感染细菌菌种统计及其耐药性分析资料, 药学部分别对耐药率>60%的抗菌药物进行停止供应, 把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引入临床使用, 统计医院AUD, 将调整后的AUD与调整前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把分析结果作为下次调整抗菌药物供应的依据;依照省级卫生部门关于基本用药的相关规定, 给各临床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基药使用之最低限额, 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 适时调整补充基药品种, 以扩大基药使用比率。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整前的AUD及DDDs明显高于调整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后患者住院时间较调整前显著缩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前的基药使用率为38.5%, 低于调整后的65.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甚至滥用, 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 直接的后果就是细菌感染患者治疗效果不佳而至住院时间延长乃至治疗失败, 从而带来了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的出现, 致使医患关系紧张。自从WHO定义抗菌药物限定日剂量并依据此规定不同人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以来, 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渐进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时代, 这为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指明了方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客观地反映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床位使用率、每日使用剂量、使用疗程以及是否联合用药[4, 5], 都能明确监控, 极大地促进了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

3. 1 调整前后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 资料显示[6, 7]:欧美发达国家AUD约为21 DDDs, 中东国家约为51 DDDs, 亚洲国家如韩国约为70 DDDs, 中国则达到了惊人的85 DDDs。提示我国抗菌药物使用的不规范性及滥用程度, 暴露了我国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的严重性。本院在药学部对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实行定期调控以来, AUD由调整前的约78 DDDs降低到调整后的约49 DDDs, 数据明显降低, 调控效果明显, 经过两年跟进并巩固调整效果, AUD值基本接近卫生行政部门40 DDDs的要求, 经验值得推广;AUD数值还能有效反映不规则联合用药, 数据表明, 联合用药同样导致DDDs的升高而在AUD数据反映出来, 为医院药学部对抗菌药物品种调整及处方点评提供了依据。

3. 2 调整前后对细菌感染患者住院治疗时间的影响 调整前, 临床医生往往依据经验或习惯性用药, 对细菌感染类别、菌种、耐药性的认知往往模糊, 仅凭临床经验试探性治疗, 经过几天用药无效后再调整抗菌药物品种、联合抗菌药物使用导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升高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更增加了耐药菌株出现的风险[8-10]。本研究显示:依据细菌培养结果, 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患者调整前住院时间(7.0±1.5)d缩短到调整后的(3.0±0.5)d, 调整前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依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供给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这不仅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 还减轻了患者的身体负担, 对医患之间建立信任度的提升、和谐医患氛围, 都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同时, 依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供应对细菌感染之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对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都带来明显帮助。

3. 3 基药使用与AUD数据的关系 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明确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基药使用比率不得低于70%, 在未制定基药使用最低比率以前, 基药使用率离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甚远, 为此, 药学部依据实际情况, 分别对各临床科室制定最低基药使用限额, 这极大地促进了基本药物使用比率, 同时, 基药使用比率的上升, 医院DDDs及AUD数据呈降低势态, 表明基药使用率与AUD呈负相关, 其根本原因在于, 强调基药使用率, 间接推进了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青. 抗生素使用七误区. 甘肃林业, 2012(5):78.

[2] 米清仙. 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 2008, 37(20):914-915.

[3] 卫生部医政司.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节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8):407.

[4] 钟皎, 严子禾, 赵文艳. 我院细菌耐药性调查及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1, 36(2):160.

[5] 胡静.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临床评价. 中国老年学, 2012, 32(9):1909-1911.

[6] Kim BN. Compliance with an infectious disease specialists advisory consultations on targeted antibiotic usage. 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Chemotherapy, 2005, 11(2):84.

[7] 马越. 合理利用抗生素资源, 遏制细菌耐药性蔓延. 中国药房, 2011, 22(26):2401-2403.

[8] 林意菊, 聂彩霞, 邹治木, 等. 医院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合理用药分析. 中国药业, 2016, 25(11):77-81.

[9] 黄华斌, 郭淑敏, 杨艳玲, 等. 分科分级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管理.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 32(4):309-310.

[10] 杨春云, 朱诗立, 张思波, 等. 医院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分科管理指标的制定. 医药导报, 2015, 34(1):130-133.

[收稿日期:201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