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马斯·博格全球正义理论浅析

2017-03-16李艳霞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制度改革经济全球化

李艳霞

摘 要:当前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在带来巨大全球财富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贫富差距。很多国家的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安享幸福生活,但与此同时不少国家的人民却日夜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享受不到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些问题的出现引发了众多学者对全球正义的探究和热议,因为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既不利于全球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也影响到全球范围内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托马斯·博格①是全球正义的积极倡导者和推行者,尽管全球正义最早出现于古希腊的犬儒学派,但正是博格对全球正义的推动,才使“全球正义”这一概念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开来。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全球正义;全球贫困;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1-0009-02

“正义”最初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个人行为的评价的基础之上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把对正义的探讨上升到国家层面,开始不再拘束于对“个人”行为正义性的评价,“国家”行为的正义性变得复杂而重要。自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促使全球格局发生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使一国的正义问题走向了全球正义。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全球正义问题引起日益广泛的关注,托马斯·博格是全球正义的先锋倡导者,作为西方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他在师从罗尔斯学习《正义论》后,积极的将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推广至全球,他客观而鲜明的指出全球正义问题的本质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穷人与富人要有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贫困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在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全球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贫困问题加剧了国家間和区域集团间的对立和冲突,并促使一国的正义问题走向全球,产生“全球正义”议题。当很多国家的人民过着高福利、无忧无虑的富裕生活的同时,很多国家的人民却过着无保障、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艰难生活,在当今世界,多于世界人口的40%的人生活在国际贫困线②下,也就是近世界人口一半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很多富人的孩子过着丰衣足食、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而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为了得到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不得不陷入各种奴役和债役,甚至从事乞讨、被剥削或者屈从的工作,根本没有基本的人权可言,更别说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医疗权。面对触目惊心的全球贫困问题,我们当然不能忽视贫困国家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但这里,在博格的全球正义理论中,主要谈论富裕国家和发达国家对贫困国家人权和经济的影响。全球贫困问题的严峻现状使全球正义议题日渐升温,托马斯·博格的全球正义理论为全球正义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给予全球正义一个强有力的辩护。

二、托马斯·博格全球正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博格是世界上具有正义感的众多学者的代表之一,无论是对康德“绝对命令”③的科学性解释,还是对其老师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提出的正义原则的大力推广,都显示了康德和罗尔斯对其正义思想的巨大影响,尽管博格对全球正义的探究是批判性的继承了康德和罗尔斯关于正义的思想,并更注重结合时代背景和全球现状。

(一)博格指出造成全球贫困问题的根源

博格认为,全球贫困的根源是当今国际制度秩序的不正义,而这点和他的老师罗尔斯是有分歧的,不仅是罗尔斯,还有很多学者认为,贫困国家的贫穷是和自身的很多因素脱不了干系的,比如贫困国家的历史机遇、地理条件和资源多寡以及国家的统治形式和经济发展模式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到贫困国家的发展,对于这些因素,博格从不否认其影响。但是,博格认为,当前国际制度秩序的不正义对全球贫富差距的加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那些支配全球经济交易的制度规则,总是践踏着贫困国家人民的人权并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在不断剥削贫困国家的同时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条件和最强大的助力。

一方面,国际制度秩序在看似正义的旗号下支配着全球经济的分配格局。而这些制度秩序是远远不能和一国国内的经济政策相提并论的,因为在国际上,这些规则只要有一些小的变化都可能对全球经济格局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都会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现状和贫困现状产生重要影响,而这样的影响力是国内政策或者经济改革所产生的影响远不能相比的。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存在多年的惠及发达国家和富裕国家的国际借贷特权和国际资源特权,也是造成全球贫困不断加剧的重要原因,因为这些制度特权不是为贫困国家服务的,而是为掌握话语权和决定权的发达国家提供经济利益的,尽管在数据上看似全球经济一直在飞速增长,但全球贫困问题却日渐凸显,富国越富、穷国越穷,富人在灯红酒绿,穷人却在流落街头,这种不断加剧的社会灾难不得不让我们这些有志之士重新思考,我们所处的越来越一体化或者形象地说我们的“地球村”的正义何在?贫困国家人民的人权,像一些基本人权,比如“生存权、教育权、医疗权”等得不到保障甚至在一些国家这些权利都无从谈起。在这点上,博格犀利地指出这些问题不是解决国内问题就可以消除的,而它们产生的根源与外部制度因素,也就是全球制度秩序的不合理有直接的关系。

(二)博格全球正义理论的观点浅析

博格全球正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就是,要对全球制度进行改革。

一方面,为了给全世界的贫困人口带来更好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条件,博格提出了“健康影响基金”(Health Impact Funds),也就是由富裕国家和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大财团来筹措资金,并建立一些鼓励机制来鼓励和促进科研人员对贫穷国家人民疾病的关注,更多地关注和保障欠发达国家人民的基本人权和利益。这样做看似是强加于富裕国家和富人的道德义务,但这对于富裕国家和富人所累积的财富来说最多也只是九牛一毛,而这样做却能更好地实现“健康平等”,并保障穷人的基本人权,也能防止一些恶劣疾病在全球范围内肆意横行,保障全人类的幸福和安全。人生而平等,在人类共同生存的社会中更应互相帮助,这是正义的最低要求,富裕国家和富人必须要担负起这份责任。

另一方面,在国际借贷特权和国际资源特权方面,博格也提出很多具有建设意义的改革建议,对于国际借贷特权,博格指出不管是借还是贷,都要设立必要的民主决策过程,制定民主政策,在国际上成立民主考察机构和民主监督机构,建立“国际民主借贷保障基金”等等,分散发达国家和国际大财团的支配权力,让世界上具有公信力的正义组织参与到国际借贷的具体事务中。对于国际资源特权,博格提出,在国内要严格限制当权者肆意出卖国家资源,建立完善的宪法保障国家资源,即使要转让资源也要通过本国的民主决策,并设立新的资源法案,让穷人也能享受到资源带来的红利,而不是只让穷人遭受资源和环境灾难所带来的贫穷和痛苦。

最后,博格提出了全球资源红利这一设想,旨在于调节全球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他认为,全球资源红利可以有效地防止当权者和执政者对国内优势资源的控制权和垄断权,并要求他们对资源的使用和转让支付一定的资源红利,保障本国底层人民对本国资源享有相应的所有权和分红权,这对于一国或者一个大财团来说,这部分分红给穷人的数额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改善穷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人权来说却是影响深刻的。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博格全球正义理论的意义

在經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道德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总和。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未来充满各种未知性和不确定性,为了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和更和平的未来,我们必须关注全球贫困问题,认真探究“全球正义”的正面意义和积极影响。托马斯·博格全球正义理论对全球正义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博格在康德和罗尔斯的影响和启发下,结合时代发展现状,研究出很多前人所预想不到的关于“全球正义”的科研成果,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博格指出全球制度秩序的不合理才是造成全球贫困的根源,这也是提出“全球正义”问题的始源。在博格之前很多学者包括博格的老师罗尔斯都认为,造成一国贫困的根本原因是该国的各种内部因素导致的,博格“外因说”的提出,迫使很多发达国家和财力雄厚的区域性集团意识到自己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认识到自己对贫困国家和穷人所肩负的义务,而不是理所应当地沉浸在财富所带来的种种欢愉之中。博格的这一观点也许不会起到明显的作用,但至少给穷人、给全球正义带来一丝积极的期待和期望。另一方面,博格提出对全球制度秩序改革的建议和构想,都是对贫困国家和底层人民给予制度关怀的真实写照,这也体现出了“全球正义”的终极关怀所在。博格的一系列制度改革构想,对世界范围内的贫困问题的解决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同时也给贫困国家和穷人的生活带来些许曙光和期盼。

最后,博格全球正义理论作为新时代下“全球正义”议题的先锋者,大力地推动了全球正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传和发展,博格的正义理论不仅有助于正义在更广泛的道德空间延伸,也使正义深入到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打破贫富界限、种族歧视和地域限制。正义本来就被每一个公民拥有,每一个公民都拥有正义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徐向东.全球正义[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 [美]涛慕思·博格.康德、罗尔斯与全球正义[M].刘莘,徐向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3] [德]曼努尔·康德.永久和平论[M].何兆武,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4] [美]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M].姚大志,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5] [美]约翰·罗尔斯.万民法[M].张晓辉,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6]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7]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韩水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8]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吴高君]

猜你喜欢

制度改革经济全球化
借力供给侧改革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从一起工伤赔偿案件谈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
浅议中国死刑制度改革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对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几个难点问题的思考
浅谈实验室管理与改革
社保制度改革之思考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