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对策研究

2017-03-16黄凤英宁炳雯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5期
关键词:护理效果

黄凤英 宁炳雯

【摘要】 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增强护理,包括家庭护理干预、出院随访、头部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DR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HDRS和HA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護理中,采取系统、持续的护理对策,能够取得更有效的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护理效果; 汉密顿抑郁量表; 汉密顿焦虑量表

Study on Nursing Strategies of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UANG Feng-ying,NING Bing-we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5):104-107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nursing strategy and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Method:A total of 88 patients with BPPV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 2013 to Dec 2014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4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general care.The observation adopted targeted nursing care,including home nursing intervention,discharge follow-up,head care,health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Then compared the nursing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and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DRS),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Resul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and HDRS and HAMA scores after nursing were better,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In the patients with BPPV,taking systematic and continuous nursing measures can obtain more effectiv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Key words】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Nursing effect;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ilton Anxiety Scal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men City,Jiangmen 529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5.026

在神经科疾病当中,眩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而在眩晕当中,约19%的患者属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此类病症又叫做耳石性眩晕,由于体位改变,引发短暂的眩晕反应,通常表现出前庭半规管疾病,其中老年人、女性为该病症的对发群体。在当前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疾病中,一般是利用手法复位这种治疗手段加以应对[1-2]。而与此同时,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护理,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以及患者各方面的状态恢复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确诊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4年

12月,患者数量共88例。其中男31例,女5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4例,年龄41~73岁,平均(61.2±5.1)岁,病程1~2.5年,平均(1.3±0.5)年;对照组患者44例,年龄43~69岁,平均(59.4±4.3)岁,病程1~3年,平均(1.5±0.7)年。所有患者中,左侧发病48例,右侧发病35例,双侧发病5例;前半规管27例,后半规管31例,水平半规管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2006年(贵阳)制定),包含以下几点:(1)反复发作性眩晕,因头位改变而诱发;(2)眩晕发作潜伏期为3~5 s,持续时间一般小于1 min;(3)Dix-Hallpike试验结果阳性或滚转试验结果阳性。排除标准:(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2)颈椎病患者;(3)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中耳炎等前庭病变患者;(4)不能耐受管石复位术患者;(5)严重高血压病患者;(6)合并有眼科疾病患者;(7)感染、外伤、孕妇等。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已知情同意。

1.2 方法 在疾病的治疗上,两组患者应用的治疗方法相同,都是手法复位。

1.2.1 对照组 利用一般性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其中,急性期采取耳鼻咽喉科Ⅰ级护理,稳定期采取耳鼻咽喉科Ⅱ级护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持续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头位护理、出院随访、家庭护理干预等内容。

1.2.2.1 心理护理 (1)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对自身的病患角色进行快速适应,为患者生活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3]。(2)对于患者的心理诉求,应耐心的倾听,对患者给予充分的尊重、体谅、关怀。(3)通过亲和的态度获取患者的信任,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安慰患者的情绪,改善患者心情。(4)患者的心理狀态各不相同,因此,应当各自进行心理护理,对于恐惧、焦虑、不安的患者,对患者的主诉进行认真倾听。(5)邀请康复期的患者共同与其进行交流,全面体现对患者的精神关怀,同时对自己的治疗感受、治疗经验、配合方法进行分享。(6)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沟通交流当中,对患者给予关注,让患者感受到社会和心理上的支持,从而能够保持安心、放心的良好心态,更好的配合治疗及护理[4]。

1.2.2.2 健康教育 (1)在患者入院之后,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讲,让患者能够对医院环境更快的适应,保持情绪稳定,缓解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5]。

(2)在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可陪同患者共同观看治疗视频,让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原因和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的作用和目的等进行了解,同时指导患者在治疗中如何更好的进行配合。(3)在治疗之后,指导患者对强制性头位进行保持,对行为训练进行坚持,实现行为的矫正,让患者的适应性得到提高。(4)护理人员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工作,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及时询问和掌握患者有什么样的需求,让患者能够将自己的疑问提出,并做出详细解答,对患者的疾病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进行提升,这样,患者对于疾病的治愈和康复能够产生更大的信心[6-7]。(5)患者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等危险事件,因此,应当对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于床头等醒目位置张贴防跌倒提醒标识,并将防跌倒、防坠床的相关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落实[8]。

1.2.2.3 头位护理 (1)患者在进行复位之后,采用强制性体位,取半卧位,将床头抬高45°,将头部垫高成直立位,持续时间为48 h,期间避免侧卧、低头、弯腰等动作,可采用颈托进行固定,在洗漱或进食的时候可以坐起,头部微向前倾,注意避免头部过大幅度的后仰、前倾。(2)在48 h之后,患者可以慢慢恢复正常活动,在7 d内不能采取患侧卧位,应尽量采取健侧半卧位,避免耳石返回半规管[9]。(3)由于强制体位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导致患者的自理能力受到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当重视对患者的观察,在患者进食、饮水、刷牙、洗脸等过程中,给予患者主动的帮助,如有必要,应协助患者床上大小便[10-11]。(4)加强与患者的宣教和沟通,对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舒缓和排解。通过对头位护理的有效执行,可以防止漂浮耳石再次进入到半规管,降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复发几率。

1.2.2.4 出院随访和家庭护理干预 (1)对住院患者建立随访资料卡,分别录入医院科室档案,并在出院时向患者进行发放。在资料卡中应详细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诊断情况、病史情况,医院相关科室的联系方式,患者及家属的联系方式等,并对每次随访的情况进行记录。(2)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网络随访等方式,在出院时、出院3 d、出院1个月后,由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进行随访,对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发展情况、复发情况、严重程度、应急处理方式等进行了解[12-13]。(3)询问患者出院后的生活情况及心理情况,并对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及建议。同时指导患者制定正确的作息时间,树立良好的社会心理及生活习惯,并提醒患者,及时到医院检查。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之间,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采用痊愈、显效、有效、无效进行评定,评定标准为:(1)痊愈:位置性眼震、眩晕等症状完全消失,完全恢复正常;(2)显效:位置性眼震、眩晕等症状显著改善,基本恢复正常;(3)有效:位置性眼震、眩晕等症状有所缓解,状态轻微缓解;(4)无效:症状并没有任何改善,同时状态无明显好转。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出院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HDRS、HAMA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HDRS、HA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两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科疾病,也叫做耳石症,有时会对患者水平半规管、前后半规管等产生影响。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内耳缺血,造成椭圆囊斑变薄、老化,耳石在其上附着力减弱,因而发生脱落,造成耳石进入壶腹嵴、半规管等位置[14-15]。如患者移动头位到激发位,受到重力的影响,耳石会朝着离壶腹的方向运动,从而产生离壶腹内淋巴流,进而引发嵴顶位移,患者即出现眼震、眩晕等症状。该病症通常后半规管为受累部位,一旦头部产生重力方向位移,患者就会出现天旋地转、眩晕的感觉,在闭目后症状会有所缓解。查体患者会失去平衡,正常的行走、站立、坐立能力受到影响,双眼会产生粗大水平眼震。患者在出现眩晕症状之后,在3~5 s症状会有所减轻,但眩晕感仍不能完全消失[16-17]。

在临床治疗当中,通常采用体位复位法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进行治疗,不过在治疗之后,治疗效果较为有限,部分患者仍然会出现一些植物神经功能症状,如心悸出汗、恶心呕吐、头晕昏沉等,同时具有一定的复发率[18-19]。对此,在治疗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护理,通过采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头位护理、出院随访、家庭护理干预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通过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和情绪,消除自身存在的不安、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让患者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20]。通过健康教育,能够让患者对自身病情加深了解,从而在治疗当中体现出更高的配合度、适应性、主觀能动性、主动参与性。通过正确的头位护理,能够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进一步缓解,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从而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通过出院随访和家庭护理干预,能够在家庭氛围之下营造医疗护理环境,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咨询服务,在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与联系。在护理人员的院外指导与支持下,使患者健康管理向家庭、社区扩展,使患者享受更为良好的医疗及护理服务。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门诊复诊依从性,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21]。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后的HDRS、HAMA评分上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当中,基于常规治疗方法,采用系统性、持续性的护理对策进行干预,能够取得更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铁玲,汪常伟.习服疗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8(82):42-43.

[2]卢慧颖,于吉友,李美英.手法复位联合体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6,14(21):2211-2212.

[3]杨皖菁,周波,崔勇.前庭康复训练结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疗效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6,31(11):71-72.

[4]王琪,王曼,郭海燕,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的护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6):581-582.

[5]张素霞,李振.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干预[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4):360-361.

[6]康利萍,朱艳,唐晓红.SRM-IV型前庭功能治疗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3(98):271-272.

[7]王纪彪.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12):141-144.

[8]许玉,庄丽萍,柯水燕,等.护理干预对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6,31(8):88-90.

[9]刘怡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3):150-151.

[10]张莉.改良式耳石复位法治疗5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7(18):310.

[11]张伟,胡欲晓,刘秀松.优质护理服务在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J].新疆中医药,2015,33(13):33-35.

[12]蒋素兰.老人眩晕症50例护理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4):79-80.

[13]高凤.综合护理对眩晕症患者情绪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7):106-107.

[14]刘姣,王斌全.复发和非复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温度试验结果比较[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16):177-179.

[15]孙孝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护理[J].临床研究,2016,24(2):176-177.

[16]陈晓露.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眩晕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9):4546-4548.

[17]黄桂梅.改良式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20(31):55-56.

[18]邓明燕,赵应兰,杨爱芝,等.对中医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护理[J].黑龙江医学,2014,38(4):459-460.

[19]蔡新霞,何菊林.耳穴贴压合涌泉穴贴敷治疗眩晕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5):102-103.

[20]曹海丽,张琳.预见性护理在epley手法复位治疗BPPV的应用[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9(1):75-76.

[21]张璇,张新江.心理护理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误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20(31):123-124.

(收稿日期:2016-12-07) (本文编辑:程旭然)

猜你喜欢

护理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