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odent?V3修复磨牙临面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3-16赵伟鹏
赵伟鹏
【摘要】 目的 观察Palodent V3修复磨牙临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颗临面缺损磨牙,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80颗。实验组Palodent V3成形系统复合树脂充填, 对照组采用传统半环周型复合树脂充填。于修复后6个月和1年复诊。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修复后6个月的成功率为97.4%、修复后1年的成功率为94.3%, 均高于对照组的33.3%、27.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lodent V3成型系统复合树脂修复磨牙临面缺损临床疗效良好, 显著优于传统半环周型成型系统。
【关键词】 Palodent V3;磨牙临面缺损;复合树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2.026
Observation on clinical effect of Palodent V3 in repair of molar teeth surface defect ZHAO Wei-peng.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Beijing City Daxing District Likang Hospital, Beijing 1026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of Palodent V3 in repair of molar teeth surface defect. Methods A total of 160 surface defect molar teet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80 teeth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Palodent V3 figuration system compound resins fill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semicircular compound resins filling. They all had subsequent visit in 6 months and 1 year repair. Cu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uccess rate in 6 months repair as 97.4%, and 94.3% in 1 year repair,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33.3% and 27.9%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Palodent V3 figuration system compound resins shows perfect clinical effect in repair of molar teeth surface defect, which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semicircular figuration system.
【Key words】 Palodent V3; Molar teeth surface defect; Compound resins
目前复合树脂主要通过材料与牙体组织之间的粘结力固位, 不需要过多的磨除牙体组织, 同时与天然牙相近的色泽、耐磨性能和强度,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 复合树脂在固化时主要发生聚合反应, 常会存在聚合收缩和聚合不全现象, 复合树脂聚合收缩率在2.6%~7.1%, 聚合收缩也可以使修复后的磨牙之间会出现间隙, 进而出现食物嵌塞、牙周炎症等的症状[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美国登士柏公司生产的Palodent成形系统是分段式成形系统的典型代表。该系统由AlvinMeyer博士在1956年发明, 目前已被美国多数牙科大学使用[2]。本项研究采用Palodent V3和传统半环周型成形系统的复合树脂修复磨牙临面, 并评价近远期效果, 进一步证实Palodent V3成形系统优越性。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9月就诊的148例患者的160颗临面缺损的磨牙。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 了解整个治疗过程, 并能定期复诊;②患牙的牙髓活力正常, 缺损部位为磨牙区Ⅱ类洞型, 缺损部分有临牙, 有对牙合 牙, 没有明显松动;③患者没有夜磨牙、重度磨耗等情况, 咬合关系正常。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80颗。
1.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由同一名医生完成。
1. 2. 1 实验组 采用Palodent V3成形系统复合树脂充填。放置楔形护罩, 去净腐质, 制备传统的复合树脂洞型, 近髓处用氢氧化钙和玻璃离子水门汀双层垫底, 放置豆瓣成型片、楔子和弹力环( Palodent V3 , 美国), 修整豆瓣成型片外形, 反复涂抹自酸蚀粘结剂(Adeper Easy one, 3M, 美国)于洞壁20 s, 轻轻吹干牙面5 s, 光照10 s, 将复合树脂( Filtek Z250, 3M, 美国)严密充入洞底, 厚度≤1 mm, 光照20 s, 斜分層严密充入复合树脂( Filtek Z250, 3M, 美国), 厚度≤2 mm, 光照20 s, 调牙合、抛光。
1. 2. 2 对照组 采用传统半环周型复合树脂充填。去净腐质, 制备传统的复合树脂洞型, 近髓处用氢氧化钙和玻璃离子水门汀双层垫底, 放置传统半环周型成型片、成形片夹(上海齿科材料厂)及楔子, 反复涂布自酸蚀粘结剂(Adeper Easy one, 3M, 美国)于洞壁20 s, 轻轻吹干牙面5 s, 光照10 s, 将复合树脂(Filtek Z250 , 3M, 美国) 严密充入洞底, 厚度≤1 mm, 光照20 s, 斜分层严密充入复合树脂( Filtek Z250, 3M, 美国), 厚度≤2 mm, 光照20 s与实验组相同, 调牙合 、抛光。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修复后6个月和1年复查。复查时依照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 USPHS)修复体临床评价标准, 采用双盲法进行问、视、探、叩诊检查, 必要时对照患者修复模型进行判断[3]。①色泽匹配:A:修复体色泽与邻牙色泽匹配;B:修复体色泽与邻牙色泽不匹配, 但这种差异在正常范围内;C:修复体色泽与邻牙色泽不匹配, 且这种差异超出正常范围。②边缘着色:A:修复体边缘与材料和牙齿的着色无差别;B:修复体边缘与材料和牙齿的着色有差别, 但着色未向牙髓方向渗透;C:修复体边缘与材料和牙齿的着色有差别, 且着色向牙髓方向渗透。③邻接关系:A:邻接完好;B:邻接不良;C:无邻接。④继发龋:A:有继发龋;C:无继发龋。⑤修复体折裂:A:无折裂;C:有折裂。⑥磨损程度:A:修复体解剖形态正常, 牙合面无凹陷;B:修复体牙合面微凹陷;C:修复体牙合面明显凹陷。⑦边缘完整性:A:探针沿修复体向牙齿滑动时, 探针无阻碍;B:探针沿修复体向牙齿滑动时, 探针被阻碍, 但探针未达釉—牙本质界;C:探针沿修复体向牙齿滑动时, 探针被阻碍, 且探针已达釉—牙本质界。⑧龈指标:A:无临床可见的炎性反应出现;C:有临床可见的炎性反应出现。疗效结果判定标准:各项结果均为A视为成功;有1项结果为B视为缺陷;有1项结果为C视为失败。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修复后6个月, 对照组有5颗患牙, 实验组有2颗患牙没有进行复诊, 其余患者均复诊。修复后1年, 对照组有12颗患牙, 实验组有10颗患牙没有进行复诊, 其余患者均复诊。
修复后6个月, 对照组成功25颗、缺陷19颗(患牙邻接不良)、失败31颗(患牙无邻接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牙龈炎, 其中2颗折裂), 成功率33.3%;实验组成功76颗、缺陷0颗、失败2颗(患牙边缘完整性差), 成功率97.4%;实验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修复后1年, 对照组成功19颗、缺陷16颗(患牙邻接不良)、失败33颗(患牙无邻接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牙龈炎, 其中3颗折裂), 成功率27.9%;实验组成功66颗、缺陷0颗、失败4颗(2颗患牙边缘完整性差, 2颗折裂), 成功率94.3%;实验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3 讨论
复合树脂在固化时主要发生聚合反应, 常会存在聚合收缩和聚合不全现象。邻面间隙在0.04~0.20 mm之间最容易发生食物嵌塞[4], 通常环周成形系统成型片的厚度在0.045 mm左右, 如果充填过程中不能使成型片紧贴邻牙并使邻牙间产生轻微分离, 撤出成型片之后, 两牙间必会产生缝隙, 给食物嵌塞的发生造成隐患[5]。
以Palodent 为代表的分段式成形系统是直接树脂充填修復Ⅱ类缺损的一种主流技术。备洞时即利用弹力环分牙, 成形片预制为接近后牙邻面形态的弧形, 在用楔子封闭龈间隙后, 成形片由弹力环固定于窝洞一侧的龈壁处, 这时成形片的冠方仍可根据需要调整外形;这样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后牙邻面形态和邻接触关系[6-8]。而 Palodent V3成形系统在Palodent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 主要有:①楔形护罩分牙备洞, 可以保护临牙接触区, 防止备洞过程中损伤临牙;②豆瓣成形片设计为更接近后牙邻面形态的弧形;③设计成V型楔子, 可以堆叠, 使封闭更为严密, 并且V型设计接近牙龈的形态, 减少了对牙龈的损伤。
本项试验采用Palodent V3和传统半环周型法对磨牙临面缺损进行6个月和1年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 结果显示, 修复后6个月, 对照组成功25颗、缺陷19颗(患牙邻接不良)、失败31颗(患牙无邻接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牙龈炎, 其中2颗折裂), 成功率33.3%;实验组成功76颗、缺陷0颗、失败2颗(患牙边缘完整性差), 成功率97.4%;实验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修复后1年, 对照组成功19颗、缺陷16颗(患牙邻接不良)、失败33颗(患牙无邻接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牙龈炎, 其中3颗折裂), 成功率27.9%;实验组成功66颗、缺陷0颗、失败4颗(2颗患牙边缘完整性差, 2颗折裂), 成功率94.3%;实验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alodent V3明显优于传统半环周型法, 与黎耀荣等[9]在《双步成形树脂充填重建后牙邻接关系2年随访研究》和雍颹等[2]在《Palodent后牙邻面成形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结果一致。分析以上的结果原因如下:①传统半环周型法因自身的设计的缺陷, 无法满足大多数复合树脂修复的需要;②如果患牙与邻牙有接触, 放置成型片时就有分牙作用, 用传统方法就能取得良好接触关系[10-12];③楔形护罩设计, 在预备洞型时邻牙容易被牙科钻针损坏, 楔形护罩在预备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护邻牙形态;④应用传统金属成形片楔子三角形设计, 容易刺激牙龈, 致使牙龈出血, 影响复合树脂的粘结, 而Palodent V3对原有的楔子进行了改良, 采用V字型, 并且多个楔子可以叠加, 这样就减少了悬突的形成以及对牙龈的刺激, 使封闭更为严密, 更少飞边;⑤失访病例可能对结果有一定影响。
本项试验中部分患者Palodent V3失败的原因如下:①豆瓣状成型片特质之一是预成凸球面形态, 需有一定的容置空间条件, 预留空间不足所造的成形片受压形变, 是重建邻面触点区凹陷成因之一[6-8];②瓣状成型片另一特质是质薄, 虽有利于建立紧密邻接触, 但偏软, 需要合理支撑方能保持原形, 缺损空间过大则成形片无法放置或变形[13-15];③在预备洞型时, 边缘有薄壁弱尖, 没及时处理, 致使脆弱的牙尖折断, 在临床操作中可以避免 。
综上所述, 相对于传统半环周型树脂直接充填, 分段式Palodent V3技术能够获得更紧密的邻接触关系, 临床效果稳定, Palodent V3分段成型系统优于传统半环周型成型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嘉德, 高学军.牙体牙髓病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322.
[2] 雍颹, 张润荃. Palodent后牙邻面成形系统的临床应用.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9, 27(1):44-48.
[3] Lempel E, Tóth V, Szalma J, 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quality criteria system for ceramic inlay restorations. Fogorvosi Szemle, 2006, 99(1):3.
[4] 郑弟泽, 杜传诗. 牙间食物嵌塞的临床研究及治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994, 12(4):259-262.
[5] 方碧松, 徐爱凤, 徐娟. 树脂球法恢复二类洞邻面接触关系的临床研究.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8, 22(5):453-455.
[6] Loomans BA, Opdam NJRoeters FJ, Bronkhorst EM, et al.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n proximal contacts of posterior composites. Journal of Dentistry, 2006, 34(4):292.
[7] El-Badrawy WA, Leung BW, El-Mowafy O, et al. Evaluation of proximal contacts of posterior composite restorations with 4 placement techniques. J Can Dent Assoc. 2003, 69(3):162-167.
[8] Chuang SF, Su KC, Wang CH, et al.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proximal contacts in class II direct restorations with 3D image reconstruction. Journal of Dentistry, 2011, 39(6):448-456.
[9] 黎耀榮, 周禹雄, 刘瑜容. 双步成形树脂充填重建后牙邻接关系2年随访研究.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4, 8(4):44-48.
[10] 黎耀荣, 周禹雄, 刘瑜容. Ⅱ类洞龈壁位置对Palodent重建邻接关系影响的数字模型研究. 新医学, 2014, 45(12):801-807.
[11] 黎耀荣, 周禹雄, 刘瑜容. 双步成形直接树脂充填法重建邻牙合面洞邻接关系初步研究.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2(11): 659-661.
[12] 李洪波, 夏海斌, 陈群. 三种形式桩核冠修复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 广东牙病防治, 2001, 9(4):269-270.
[13] 张新春, 李湘霞, 周雅彬, 等. 非金属桩核冠系统在磨牙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0, 4(2):37-40.
[14] 王彩瑜, 徐璐璐, 姜国明. 两种方法修复老年患者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对比性研究.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2, 10(1): 33-35.
[15] 王险峰, 黄建生, 宋光保. 树脂嵌体修复和纳米复合树脂充填磨牙大面积缺损的疗效比较. 广东牙病防治, 2009, 17(10):496-498.
[收稿日期:201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