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对糜烂性胃炎患者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水平的影响
2017-03-15赵冰
赵 冰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 消化二病区, 辽宁 盘锦, 124000)
兰索拉唑对糜烂性胃炎患者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水平的影响
赵 冰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 消化二病区, 辽宁 盘锦, 124000)
糜烂性胃炎; 兰索拉唑; 血清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糜烂性胃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糜烂性胃炎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 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其特征为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伴有一过性浅表溃疡的发生及胃黏膜出血,临床表现为黑便和呕血,间歇性出血多见,出血时常伴有上腹触痛或隐痛,大量出血可出现晕厥、休克、贫血等[1]。慢性糜烂性胃炎多见于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无规律性腹痛、泛酸、嗳气、饭后腹胀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慢性糜烂性胃炎迁延不愈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生[2]。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法为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根除幽门螺杆菌[3]。本研究对糜烂性胃炎患者采用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研究其对IFN-γ、IL-4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2月94例经胃镜确诊为糜烂性胃炎的患者。诊断标准为[4]: 具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如食欲减退、嗳气、反酸、上腹隐痛,或者有上腹触痛或隐痛,黑便及呕血,贫血甚至晕厥、休克等症状,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出血、糜烂或粗糙不平等表现,辅助诊断可经口服钡餐X线检查,明确诊断可经胃镜下胃组织活检。按经C-UBT呼气实验检查结果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分为2组,即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的对照组(n=38)和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研究组(n=56)。对照组女13例,男25例; 研究组女21例,男35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6.5±13.2)岁,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47.9±14.8)岁。对照组患者病程为(2.1±0.6)年,研究组患者病程为(1.9±0.4)年。2组患者男女比例、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 ① 年龄23~66岁; ② 符合糜烂性胃炎诊断标准; ③ 经所在单位伦理学相关机构批准; ④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本实验。排除标准: ① 近2个月服用抑制胃酸者; ② 神志异常者; ③ 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外的其他病原菌感染者; ④ 糖尿病者; ⑤ 恶性肿瘤者; ⑥ 心、肝、肾严重疾病者。
1.2 实验方法
2组患者均参照临床用药指南,给予30 mg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347), 1次/d, 晨起或睡前服用, 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期间,保持患者情绪稳定,戒烟酒,禁食刺激性食物。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抽取3 mL空腹清晨静脉血,血清分离,采用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要求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水平。UBT复查于治疗结束后2周进行。
1.3 疗效评定标准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HP阳性率>50%, 胃镜发现水肿、充血、糜烂等好转<50%; 有效:症状明显改善,症状复发在半年内<2次, HP阳性率<50%, 胃镜发现水肿、充血、糜烂等好转>50%;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症状复发在半年内未发现, HP阳性率为0%, 胃镜发现水肿、充血、糜烂等均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for window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中无效8例,有效13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78.9%; 研究组中无效4例,有效19例,显效33例,总有效率92.9%。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研究组IFN-γ显著低于对照组, IL-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FN-γ显著高于治疗前, IL-4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1。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发生头痛, 2例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如瘙痒、皮疹等), 1例患者发生贫血, 1例患者发生腹泻,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IFN-γ、IL-4水平对比
与治疗前对比, *P<0.05; 与对照组对比, #P<0.05。
3 讨 论
消化道疾病常见的为糜烂性胃炎,感染幽门螺杆菌与其关系密切,加上患者抽烟酗酒、进食刺激性食物、饮食无规律等诱发胃黏膜糜烂样病变[5]。若治疗不及时,胃黏膜反复溃疡糜烂,进而不典型增生,甚至发生癌变。研究[6]表明,目前幽门螺杆菌传染源唯一被确认的是人体,中国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占人群的40%~70%,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必然导致胃黏膜炎症的发生,如体内未将幽门螺杆菌彻底清除则会变成慢性感染。因此,清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糜烂性胃炎的主要方法[7]。临床上幽门螺杆菌的清除常用2种抗生素基础上加用胶体铋或质子泵抑制剂的三联治疗方法。有研究[8]将糜烂性胃炎的治疗与平衡Th1/Th2细胞免疫应答相结合。
机体的免疫系统依靠辅助性T细胞(Th)进行调节, 2个亚型的划分根据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即Th1和Th2。Th1细胞分泌IFN-γ, Th1细胞标志性细胞因子是IFN-γ, Th1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并活化、增殖巨噬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及NK细胞; Th2细胞分泌IL-4, Th2标志性细胞因子是IL-4, Th2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刺激增生B细胞,产生抗体。Th1和Th2免疫应答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通过相互转化、相互抑制,平衡两种亚型免疫细胞。打破这种平衡后,机体会出现Th1优势或Th2优势的漂移状态,各种病理反应相继发生。有研究[9]表明, Th2为主的免疫应答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保护作用并非由Th2介导的体液免疫引起,反而促进疾病的发生,抑制Th1细胞所介导的细胞免疫, Th2处于优势状态, IL-4抑制产生IFN-γ, 抑制T淋巴细胞的成熟和增生,幽门螺杆菌无法有效清除,使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机体。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IFN-γ和IL-4无显著差异,这表明治疗前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Th1和Th2相互平衡。研究组治疗前的IFN-γ显著低于对照组, IL-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经兰索拉唑治疗后HP感染率明显下降,这表明胃酸的分泌可通过兰索拉唑进行有效抑制,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繁殖、生长,提高胃酸的pH值, Th1和Th2平衡状态可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破坏,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抑制Th1分泌细胞因子,使Th2处于优势状态。研究组患者治疗后IFN-γ显著高于治疗前, IL-4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这表明幽门螺杆菌的繁殖、生长可通过兰索拉唑有效抑制,恢复正常的平衡的Th1/Th2细胞免疫应答[10]。
[1] 陈琼, 肖锡林, 何博, 等. 兰索拉唑对幽门螺杆菌诱导人胃上皮细胞产生IL-1β和IL-8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4, 2(9): 130-131.
[2] 杨清峰, 江泳, 张旭, 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细胞免疫应答及与胃癌的关系 [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2): 190-193.
[3] 黄昕, 刘明华. 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 [J]. 当代医学, 2014, 20(10): 138-139.
[4] 陈春曼. 兰索拉唑治疗6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3(2): 35.
[5] 陈勇. 序贯疗法清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 34(12): 43-44.
[6] 肖军. 两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 河北医学, 2014, 3(3): 413-415.
[7] 鲁君艳, 张艳, 伍海英, 等. 兰索拉唑抑制幽门螺杆菌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COX-2[J]. 当代医学, 2013, 5(23): 4-6.
[8] 林雄霞, 吴耀华. 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38例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3, 7(18): 130-131.
[9] 李苑红. 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临床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6): 129-130.
[10] 王洁. 阿莫西林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5(19): 48-49.
2016-11-26
辽宁省盘锦市重点科研项目(2015p27)
R 573.3
A
1672-2353(2017)03-161-02
10.7619/jcmp.201703053